APP下载

教学管理制度在培养林科创新人才中的作用探讨

2012-08-09李德才翟雪峰史永亮张文会

关键词:林业大学东北教学质量

李德才 翟雪峰 史永亮 张文会

(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东北林业大学构建了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搭建良好的专业平台

专业建设是培育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只有通过专业建设,才能带动创新型人才上质量、上水平。高校要积极探索按社会需求设置学科专业的机制,实现高校的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对接。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中,所有制度的核心都是围绕如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文章。在我校制定的《东北林业大学“十二五”本科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等制度文件中,明确强调了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专业建设,使之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形成一批水平高、特色明显、质量过硬的精品专业。在教学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学校按照“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坚持内涵式发展,通过专业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引领着课程、师资队伍、教学模式、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改革实现纵深发展,构建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建设格局。学校现有30个校级重点专业,其中包括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6个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其中学校的林科类专业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黑龙江省重点专业(见图1),为林科领域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专业平台,促进了林科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主动适应了国家教育战略和行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图1 国家级特色专业均为林科类专业

二、构建多层的培养模式

东北林业大学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坚持和丰富办学特色,不断探索林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林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依托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和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3个专业,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林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木材科学与工程和土木工程2个专业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艺术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方向)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及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步形成了四个层次的林科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见图2)。同时充分发挥我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艺术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林产化工专业、森林工程涉外森林开发等6个林科类的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拓展林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不断跟进,以我校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林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森林资源类“英才班”)为例,学校制订了《森林资源类“英才班”人才培养方案》《森林资源类(英才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从教育理念、运行机制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和有益尝试,为全面深入推进林科创新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保证了林科创新人才培养多层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图2 林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递进图

三、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学校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在基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管理中,学校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课程建设规划》《东北林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为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在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现拥有的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全部为林科专业的核心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中有24门为林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校级重点课程170门中有43门为林科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学校不断加强由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重点课程组成的课程建设体系(见图3);课程建设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优化和创新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林科类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图3 林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四、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

在学校的发展中,我们始终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性因素之一。例如,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实际工作中,学校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教学师资培训和进修的实施细则》和《东北林业大学关于实行青年导师制及青年教师助课制的暂行规定》等制度文件,使学校已经形成新任专职教师岗前培训、校本培训、专业培训、骨干培训和专项培训“五位一体”的立体培训模式,师资培训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高校师资培训新格局。与此同时,学校依托教育部各个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名师英才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支持教师培训、进修、国内外访学,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强化教师队伍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机制,加强学术梯队建设,保障为林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例如,学校现有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双聘院士均是林科学术领域的知名专家;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部为林科领域内的知名教授;7名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有6名为林科领域的教授。同时,学校的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5个省级教学团队也全部为林科专业的(详见表1)。他们积极带领中青年教师投身本科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推进学校林科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表1 优秀师资信息情况

五、提供丰富的实践环节

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全方位推行校企合作,努力实现与地方发展的互动,不断深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全面提升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关于本科生创新学分的管理办法》、《东北林业大学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东北林业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为林科创新人才实践环节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切实保证了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数量与质量。截至2012年,学校拥有的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部为林科专业的,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有5个为林科专业的;拥有东北林业大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森工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北林业大学—吉林森工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有哈尔滨实验林场、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0个校内实习基地和210个校外实习基地(见图4)。在实验林场中有大量的珍稀物种,是教学、科研和实习的天堂,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国内其他林业院校不具备的。近年来,我校的林科专业,如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等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100%来自科研一线课题,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显著,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大大提高了学校林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图4 林科类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基地

六、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保障,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在高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上的,也是高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在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日益成为我国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的背景下,作为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我校从自身出发,根据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保教学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并采取各种措施和运行机制,不断挖掘自身教育质量改进的潜力和空间,培育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先后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教学质量管理条例》、《东北林业大学关于建立听课制度的规定》、《东北林业大学关于加强教学质量检查的若干规定》等诸多制度文件。现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分为五个子体系,包括教学质量保障管理理念体系、教学质量保障管理制度体系、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教学质量保障管理组织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基础建设体系,其中每个体系下面又涵盖了若干个保障指标(见图5),确保为林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图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架框图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就是要突破人才培养的制度性障碍,结合自身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把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和新任务中来把握,放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使命中来思考和谋划。进入“十二五”期间,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东北林业大学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东北林业大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方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保障等的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新的改革,为保证林科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 别敦荣.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45-46.

[2] 高国忠,于文.高等教育历史方位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再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19-21.

[3] 李庆丰.夯实高校课程改革,着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2(7):29-30.

[4] 杨传平.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32-33.

猜你喜欢

林业大学东北教学质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