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助推煤炭强国
———解读《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二)

2012-08-09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12年6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煤炭规划

文/本刊评论员

科学发展助推煤炭强国
———解读《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二)

文/本刊评论员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基于此,《规划》用大量篇幅阐述了煤炭行业改革的重要性,并就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等一揽子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应该说,所有的重大改革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是自上而下向前推进的,没有顶层的周密设计,各行其是,改革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从这一点上讲,《规划》的出台,对于煤炭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上期起,本刊就《规划》涉及的一些有关煤炭工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话题进行解读,特别是就有关深化煤企改革、优化布局、供需平衡与开发利用等话题进行深层次探讨,以助行业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促进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向真正的煤炭强国转变。

5月3日9时,股民张文打开电脑浏览各类影响股市的信息,不时瞄一下电脑屏幕右下方的时钟。前一天,国家能源局继发布《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后,专门印发《关于做好2012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了2012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工作。通知说,全年计划淘汰落后煤矿625处,淘汰落后产能2347万吨/年。这将加快全国煤炭行业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的进程。

在“煤飞色舞”行情中数度受益的张文认定这个消息对于煤炭股是个大利好,所以计划卖出目前持有的股票,全仓进入一直看好的“靖远煤电”。

张文的判断很准确,“靖远煤电”当日放量上涨,升势未尽。

时代呼唤生产力的根本性解放

股市上的起落背后,是国家经济发展大格局下煤炭行业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

近在2007年时,山西省制订的《2006年-2020年煤炭生产开发规划》还有这样的表述:“到2020年全省煤炭生产矿井达到1303处”。不到两年,这个宏伟“规划”已经在“变化”面前败下阵来,山西宣布:山西煤炭企业的数量要从现在的2200个减少到100个左右。

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意味着风向变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已经从求数量、求规模变成了求质量、求可持续、科学发展。

敏感的市场为政策调整作了注脚:2012年第一季度的监测结果显示,煤炭产业景气度出现了相对较快的下滑势头。今年一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为100.4点,比上个季度下滑2.7点;构成景气指数的六个指标均呈回落态势;预警指数大幅下降26.7点;各环节煤炭库存持续高位,已达2亿多吨;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9%;盈利、税金、投资、用工、出口等指标同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系列数据表明:煤炭产业上升受阻,风险初露端倪。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对此分析说,首先,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导致煤炭市场需求增速回落。今年前两个月,国内火力发电量、粗钢产量、水泥产量的同比增速分别回落2.3个百分点、10.4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受此影响,煤炭价格回落,库存增加。其次,我国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布局不科学、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煤炭产业用工成本、环境治理压力、技术改造压力等不断增加,销售利润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始下滑,行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

岳福斌开出了如下“药方”:按照“转变方式、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煤炭企业应“加大研究力度、准确把握方向,严控煤炭产量、稳定市场价格,科学稳定产能、坚持理性投资,准备好应急预案,以备形势恶化”。

从国外看,煤炭的走势也进入了低潮期。2010年,煤炭行业的头条新闻是“美国连续第二年没有开工建设新的燃煤发电厂”,当时,美国消耗的电力一半来自燃煤发电,但由于天然气的价格相对低廉、页岩气新近被发现,再加上近年来经济衰退不前、环保组织对火力发电厂污染的诉讼接连不断,这些因素相互交织阻止了燃煤发电厂的新建;德意志银行执委会成员、资产管理全球负责人凯文·帕克则说:“煤现在成了一个漫步的死人,银行不给他们提供贷款,保险公司不为其提供保险服务,环保署的人整日盯在他们后面……经济学对它已不再起作用。”

媒体认为,这些事件和言论表明“煤的时代已过去”。然而,就我国的资源赋存条件来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支持经济发展的主体能源,这个时代仍然属于“煤”。

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起步—快速发展—衰退的过程。煤炭行业走过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后,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可能再一枝独秀,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到结构调整阶段。在这个时代,需要生产力的一次根本性解放。

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总量调控,不是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而是产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我们期待着中国煤炭工业尽快完成这一进程,重新崛起。

面对机会,我们准备好了吗

顶层求变往往来自底层需要。

2012年3月8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新疆代表团就“煤炭资源的使用”问题提交了8条建议,其中包括以全团名义提交的《关于加快新疆国家级煤炭基地建设的建议》。

建议说,新疆最大的优势是能源,尤其在煤炭储量上面,尽管新疆已被国家列为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但在全国布局中,新疆仍没有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安排等方面体现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当时告诉媒体:“2011年,我们新疆团以全团的名义提了一份将新疆国家级煤炭基地从‘启动’改为‘建设’的建议,国家很重视并得到了批准,今年我们要继续提出将‘建设’改为‘加快建设’”。

新疆代表团提交的这个建议正好高度契合国家的能源战略规划。《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全国产煤区划分为东部(含东北)、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并提出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

东部开采历史长,浅部资源逐步枯竭,未开发资源埋深大多超过1000米。新井建设应控制在1000米以浅,考虑接续矿井建设,控制开发强度。

中部煤炭开发强度偏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山西通过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产量仍有增长空间,应重点做好整合矿井技术改造,适度控制新井建设;河南、安徽稳定现有生产规模,重点建设接续矿井。

西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重点煤运通道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煤炭调运能力将有较大提升,重点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内的资源整合,有序建设一批现代化矿井,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调出量。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佑国就此对媒体说,这一发展策略是综合考虑了东(含东北)、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现状提出来的。控制东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严格控制东部矿区超强度、超能力生产;二是在资源枯竭矿区加强深部和外围资源勘探,增加资源储量,延长资源枯竭矿区服务年限,确保东部地区煤炭稳定供应,缓解“西煤东调、北煤南运”运输通道的压力;稳定中部就是要防止中部地区主要产煤大省出现超强度开发问题;西部地区开发潜力大,要逐渐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主体。

产业布局大调整的同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还提出要把“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十二五”的重点任务,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全国煤矿企业数量将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将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

应该说,重点发展西部、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两项政策对于全国各地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处境的企业来说,都是重大机遇。接下来,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主动出击,争当兼并重组主体或大企业集团发展的龙头,力争做大做强;一些拥有煤矿资源的欠发达地区可以筑巢引凤,吸引资金流入;一些落后的煤炭企业则可主动选择被兼并重组,谋取更大发展空间。

再以新疆为例,考虑到基础设施薄弱,运力紧张,新疆代表团在建议中就提出,新疆的能源转化将主要以煤变电、煤化工和煤电冶为主。

煤变电、煤化工和煤电冶,意味着特高压直流外送电工程以及相配套电源、煤化工等行业的历史性机会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的目标:努力提升行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在新疆抱着煤炭求发展的同时,全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华中、华南、华东区域因为煤炭资源缺乏,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荒。

因为,我国煤炭资源“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分布结构与煤炭消费的“逆向”分布矛盾,形成了我国“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煤炭流通格局。

所以,近几年,中国的“煤荒”“电荒”和铁路运力紧张等新闻总是见诸报端并占据大量版面,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夏冰对此曾分析说:有电厂的地区不产煤,有煤的地区发电厂不多,产煤区的电煤只好源源不断地长距离输送到南方电厂去发电。

每年几亿吨的外调煤炭给铁路造成极大压力。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常年进行着“大规模、高强度、长距离”的电煤运输。有专家因此建议有侧重地在煤炭基地建设大型坑口电厂,依托日渐成熟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变“大通道输煤”为“大电网输电”。

在此之前,只能从运力分配上下功夫。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拟定,“十二五”期间的煤炭铁路运输以晋陕蒙(西)宁甘地区煤炭外运为主,由大秦线、朔黄线、石太线、侯月线、蒙冀线、陇海线、宁西线和山西中南部通道等组成横向通道,由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以及规划建设的蒙西、陕北至湖北、湖南和江西的煤运铁路等组成纵向通道,构成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铁路运输格局。

水运方面,《规划》拟定以锦州、秦皇岛、天津、唐山、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等北方下水港,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接卸港,以及沿长江、京杭大运河的煤炭下水港,组成北煤南运水上运输系统。

总体的调度方面,规划预测并设定为,到2015年,煤炭调出省区净调出量16.6亿吨,其中晋陕蒙宁甘地区15.8亿吨,主要调往华东、京津冀、中南和东北地区,少量调往川渝地区;新疆0.3亿吨,主要供应甘肃西部、青海和川渝地区;云贵地区0.5亿吨,主要调往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

总的来看,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限制粗放型经济对煤炭的不合理需求,降低煤炭消费增速,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要努力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煤炭调整布局和规范开发秩序取得明显成效,生产进一步向大基地、大集团集中,现代化煤矿建设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状况显著好转,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企业“走出去”取得新成效,矿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成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也许,到这一天,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才能算是得到了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厉克革继胜)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煤炭规划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