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坎山镇基层统计人员现状分析
2012-08-08施梅飞
施梅飞
(萧山区坎山镇人民政府,浙江 杭州 311243)
基层统计数据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和稳定性,对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的第八个年头,规模企业已经开始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新制度的实行对基层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明年又将开展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面对繁重的统计任务,笔者通过调研思考,就如何稳定和提高杭州萧山区坎山镇的基层统计人员队伍,从而确保基层统计任务的顺利完成提出一些建议,以抛砖引玉。
一、坎山镇基层统计人员现状
(一)领导重视,统计持证人数逐年增加
在各级政府逐步重视统计工作的大环境下,坎山镇统计人员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的热情高涨,持证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刚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时已有54人考取从业资格证,到目前全镇共有持证人员161人,增加107人,增长了198.15%。持证人数快速增多(图1)。
图1 坎山镇2005-2012年持有统计从业资格人数
(二)法制宣传效果显著,持证上岗率明显提高
通过镇、村两级干部大力宣传《统计法》,“做统计报表要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观念深入人心,坎山镇持证上岗情况明显改善。镇、村二级已经全面实施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100%。与2005年专业规模以上(限上贸易、资质建筑)50%的持证上岗率相比,现各类专业规模以上(限上贸易、资质建筑)单位81家(根据2012年杭州市统计信息网直报名单统计),持证上岗62家,占76.54%,上升了26.54个百分点。参加 2012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1家,占13.58%。
(三)统计持证人员年轻化,受教育程度有较大提高
从持证人员年龄看,30岁以下的32人,30-50岁的102人,50-60岁的16人,60岁以上有11人(均为2005年取得人员); 其中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0岁;与2005年相比,平均年龄减少了6岁。
从持证人员文化程度看,2012年初中及以下人员占比由2005年的38.89%降低为2012年的9.32%;高中和初中中专70人、大专68人,分别占43.48%和 42.23%;大学及以上8人,占4.97%,而2005年该比例为0。
(四)业务部门培训较多,参培率高
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员每年参加一次年报培训,由萧山区统计局直接培训,或由镇统计员自行组织培训,2011年年报培训率100%。
所有持证人员每年参加一次统计继续教育培训,由镇统计员组织。2012年8月,有161名统计员参加培训和考试,合格率达到100%。
村统计员每年年初参加一次培训,由镇统计员组织培训,并对规模以下企业、个体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每季度由镇统计员组织一次会议培训,对基本单位名录库中新增、变更、搬迁、停业、关闭等企业情况进行及时变动,对业务工作进行培训。年底和企业一起参加年报培训。
遇到大型普查年份,每年的培训更为频繁。
(五)办公条件改善较大
2005年,微型计算机、空调还较少配备;目前161名持证人员均拥有微型计算机,用于网上申报;办公室基本有空调,与车间工人相比,待遇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统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提高,坎山镇统计人员,在持有从业资格证的总人数、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方面,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基层统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人员变动频繁,队伍稳定性差
1.少数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给统计人员过多的工作要求。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时间主要花费在跑贷款、办存兑,跑工商、跑财税、跑政府上,较少时间用于统计工作。此外,在完成统计报表过程中要服从财务时间,在掌握上报时间上没有主动权,工作量大工资却较少,有的不及主办会计的四分之一,企业统计员苦不堪言。
2.部分统计人员认为统计工作没有地位没有前途,一旦有更好的机会,更愿从事会计、银行、管理等其他工作。有些毕业新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把统计作为进入社会的第一站,等学到真本领后就自动离开。
3.统计报表种类繁多、时间性强,工作压力大,也容易造成统计员换岗。 一些老会计,宁可多兼职一家小规模企业的会计,也不做兼职统计。一般兼职一家小企业会计,有500-1000元/月的收入,而兼职本单位统计工作,老板不一定加工资。
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的自身生存和发展压力增大,企业亏损减员情况普遍,统计员跳槽频繁。统计人员调动过多,给乡镇统计人员开展工作带来困难。
(二)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兼职现象普遍
在基层统计人员中,专业学习统计知识的人较少,部分对会计科目比较熟悉,统计报表则没有接触过,还有一部分是会计、统计全不懂,无证上岗。有些统计人员,经过培训之后,还是搞不懂培训内容,不按要求填报,错误百出。
目前坎山镇持有会计证和统计证的人数差距悬殊,统计是161人,会计是350人,会计是统计的一倍多。村(社区)统计员虽然100%持证上岗,但100%是兼职,一般都由文书兼任且没有补贴,造成其对投入统计工作积极性不高。少数私营企业业主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当企业达到直报规模后,认为统计工作理所当然就是会计的事。现161名统计持证人员中,专职只有8人,占 4.97%;兼职人员153人,占 95.03%。
有统计职称的人也较少,全镇具有初级统计职称2人,占总持证人数的1.24%;具有中级统计职称 3人,占总持证人数的1.86%;具有高级统计职称数为零;没有统计职称的156人,占总持证人数的96.90%。大多数统计人员,愿意考取会计师、建筑师等其他职称,而不愿意考统计职称,认为社会上会计师、建筑师需求量大、待遇又高,统计相对来说逊色不少。
(三)基层统计人员产业分布不均,规模以下企业持证较少
在161名统计人员的产业分布中,从事一产统计8人,从事二产统计149人,从事三产统计4人,分别占4.97%、92.55%、2.48%(其中23名村级统计人员兼管一、二、三产统计,计算时平均分摊),二产统计占绝大多数。
按统计人员从事的企事业单位分布,81家规模以上企业(规上工业、限上贸易、资质建筑)有持证统计人员84人,相当于每百家企业拥有统计人员104人;667家规模以下企业有持证统计人员36 人,相当于每百家企业拥有统计人员5人;24家镇机关及村(社区)单位有持证统计人员41人,相当于每百家单位拥有统计人员171人。统计人员集中分布在镇村二级机关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
规模以下企业持证上岗人数较少。目前规模以下企业中,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主要是以下几类:一类是原来500-2000万元属于规模企业,网上直报过的、要求持证上岗的统计人员;一类是原来属于国有或集体企业,后来转制为私营企业的统计人员;还有一类是希望能到工资、福利高一点的规模企业工作,需要会计、统计两证齐全的统计人员。真正规模以下企业自愿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的人极少。
三、夯实基层统计基础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统计人员地位,是稳定统计队伍的基础
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宣传和执法力度, 明确统计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统计事前预警和生产指导作用。改变统计只是事后汇总的片面看法,建议统计人员利用统计知识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生产出谋划策,给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其地位。
(二)加强和改善统计环境,是统计人员开展工作的保障
建议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加强村(社区)统计力量,从而减少外界对统计数据的干扰。同时,多以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服务百姓、提高生活品质等非量化指标进行考核,使统计人员从完成考核的数据游戏中解脱出来,在宽松的环境下,开展统计调查、做统计分析、写统计文章,真正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三)推行“一套表”制度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是确立统计数据权威性的途径
目前企业提供给工商、财税、银行、统计等部门的报表种类、报表时间各不相同,同一时点同一指标的数据差异较大。企业统计人员针对不同部门的要求,上报不同的报表,工作量大。笔者认为,统计部门推行的“一套表”制度应该不只局限于统计部门,建议提供专门的网络平台,把所有部门的报表集中起来,成为一套表。各部门在这样的网络平台上,各取所需;各企事业单位在这样的网络平台上完成报表,减少重复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