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和谐管理的实施模式①

2012-08-08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桂华

中国商论 2012年3期
关键词:股东顾客政府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李桂华

企业和谐管理的实施模式是指企业经营者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恰当处理企业与其价值链上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最终实现企业全面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管理实施模式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和谐、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企业与员工、股东的和谐是保证和促进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和谐、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条件,同时又是保证实现企业与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企业与合作者、竞争者的和谐是保证和促进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和谐、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条件;实现企业与政府、社会、自然的和谐是保证和促进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和谐、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

1 实施人本管理,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共生

企业要实现全面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实现与员工的和谐。只有实现与员工和谐共生,才能为企业有效实施和谐管理提供良好的内部条件,才能保证企业实现与顾客、股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和谐。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实施人本管理是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

所谓人本管理,是指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指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具体地讲,人本管理有四项准则:(1)个性化发展准则;(2)引导性准则;(3)环境创设准则;(4)人与企业共同成长准则。 尤其是人与企业共同成长准则要求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员工个人的发展,不能单方面地要求员工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理念来适应企业,同时要求企业的行为模式、价值理念也要适应员工个性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员工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人本管理组织,其实质是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共生,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

2 维护投资者权益,实现企业与股东和谐共荣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企业日益凸现,物质资本主宰世界、股东至上、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传统企业管理观念日益受到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只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而不重视物质资本和股东的作用,而是说明人力资本、经营者与员工日益上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股东仍然是企业中权重很大的一个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处理好与股东的关系,实现企业与股东的和谐,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要实现全面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共生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实现企业与股东和谐共荣。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实施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和积极主动回报股东是实现企业与股东和谐共荣的有效途径。

投资者关系管理(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以下简称IRM)是致力于在公司和投资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建立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互动渠道,使得投资者的知情权、决策参与权、选择权有保障。一方面,通过IRM,向投资者及时准确真实地传递、解释公司信息,确保公司信息透明对称,保障投资者权益;另一方面,通过IRM工作,提供投资者参与公司管理和决策的渠道,提高公司法人治理水平,实现企业与股东和谐共荣。

回报股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也是保障股东权益的直接体现。只有积极、主动回报股东,才能保证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树立诚信服务意识,实现企业与顾客和谐共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带给市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产品和服务,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消费者的价值观发生了显著变化,需求结构普遍向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切实将顾客视为上帝,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真正为顾客提供使之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以提升“顾客所得价值”,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和谐,赢得顾客的信赖,进而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目的。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树立“顾客至上”的诚信服务意识,实施诚信经营是实现企业与顾客和谐共利的有效途径。

诚信经营既是企业和谐管理的特征之一,也是企业具体实施和谐管理的难点之一,同时又是企业能否赢得更多顾客、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企业只有树立“顾客至上”的诚信服务意识,实施诚信经营,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和谐共利,才能保持长久生存。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赢得顾客,也就赢得市场。而要赢得更多的顾客,就应该为顾客创造更多的顾客所得价值。

4 建立战略关系,实现企业与合作者和谐共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顾客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经营模式日益显示出其无法快速敏捷地适应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的薄弱之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竞争力。因此,国际上一些先驱企业摈弃了过去那种从设计、制造直到销售都自己负责的经营模式,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核心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销售商建立最佳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合作者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能够实现企业与合作者和谐共济,最终能够实现和谐共赢、共同发展,为企业实施和谐管理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5 构筑“竞合”平台,实现企业与竞争者和谐共赢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社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论多么有实力的企业都离不开其他企业的合作协助。只有有效的合作,使企业的比较优势得到互补,使资源在国内外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才能把企业不断做好、做强、做大。因此,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我们知道,企业竞争最激烈的环境是在行业内部。在同行业中,在市场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一企业赢得较多顾客、占有较大市场,就意味着其他企业赢得较少顾客、占有较小市场。因而,过去你死我活的竞争通常发生在同行业内部。但是现在,要想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企业要想做好、做强、做大,必须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树立“竞争合作、共赢共利”的新竞争观念,积极主动与竞争者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6 统一政策取向,实现企业与政府和谐共建

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应该与政府建立一种有效的工作关系。一般来说,政府偏向于社会整体利益,而企业偏向于企业个体利益。政府要对企业施加影响,以便企业能够很好的执行有关政策和法规。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可分为规制性影响和非规制性影响。规制性影响是指政府根据规则或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而非规制性影响是指政府对企业的灵活调控,如产业政策、减免税收、政府贷款、政府担保、政策性补贴等。因此,企业应与政府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除了严格接受政府的规制性影响外,在政府的非规制性影响方面,统一政策取向,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实现与政府和谐共建,为企业实施和谐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实践中,许多企业由于与政府建立了有效的工作关系,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实现了企业与政府的和谐共建,大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地区的发展。

7 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进

社会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企业必须把经济、法律、伦理等诸多社会元素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来思考,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企业只有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进,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积极参与社会价值创造和主动积极回馈社会是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进的有效途径。

积极参与社会价值创造是企业的一项社会责任。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的社会意识越来越强,如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等,同时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企业不仅要关心自身的经济利益,更要关心社会的社会利益,不仅为自身创造最大价值,也要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因此,企业只有积极参与社会价值创造,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共进,最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社会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企业应该感恩社会,主动积极回馈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进而实现与社会的和谐。

8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与自然和谐共存

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当人类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如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等,就将导致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尤其是企业,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容易造成对大自然的破坏,如排放工业废气、废渣、废水以及过度消耗资源等,更应该积极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履行和承担保护大自然的义务与责任,注重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当今,不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的企业不可能得到公众的认可,政府也不允许破坏环境的企业长期存在。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实施生态化经营、建设生态型企业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有效途径。

[1](法)巴斯夏.和谐经济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美)查尔斯·M·萨维奇,谢强华等译.第五代管理[M].珠海出版社,1998.

[3]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曾仕强.中国式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股东顾客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豆腐多少钱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让顾客自己做菜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