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丘顾家花馍传承的陈楚故地民间美术的装饰风格

2012-08-08韩月峰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花馍顾家民间

韩月峰

河南东南部的周口被视为陈楚故地的中心区域,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孕育形式多样的民间美术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陈楚故地更是浓郁传统集聚的地方,由于曾经的交通和文化的封闭遗存下了极其深厚的中原区域民间文化,在这里较完整的保全着多种民间美术,造型特点、装饰风格有较强的地域特征。文化积淀、习俗风情、地貌环境给民众意识、情调、志趣、喜好等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土壤。民间艺人们用纯朴真诚的情感编织出简洁、纯厚、的美。把对生活的热爱、把心灵、情感及生命的感悟都注入作品,使作品形成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虔诚艺术精神。

一、顾家花馍的起源

老城镇是沈丘县旧县城所在地,位于县境东南27公里处,泉河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历时悠久。明洪武年间,顾家老前辈从山西移民来到这里--城南南大门夏湾村,为了生计开始做馍的生意,由于制作馍手艺精湛,销售很好,不管是口碑还是做馍的质量在方圆几里都很出名,人称顾二别子(原名顾维臣)。当年白面很珍贵,大人不舍得吃,多给老人和孩子吃,馍大了拿不稳,掉在地上造成浪费,敬业的顾二别子研制出一种老人、小孩容易拿,造型美观状似葫芦的小白馍,(图1)并在顶端点一红色圆点,底面有做胚胎时留下的S型旋纹(民间称之为太极图,后又作为辨别真伪顾家馍的标志),高约6厘米,圆型底面直径2.5厘米,一公斤面可蒸80多个。顾家花馍个体玲珑,花样繁多,面身洁白如玉,日久不裂不霉,即使存放多年,一经蒸馏仍鲜嫩如初,味美之极。人称“顾家馍”。官宦或商贾都以顾家馍馈赠亲友,有钱人家祝寿办喜事用顾家馍作为礼品赠送以示喜庆,顾家馍在清朝往皇宫进献被选为御用贡品,因此也有“贡馍”的美誉。

二、顾家花馍的现状

顾家花馍依然延存着几百年前的家庭作坊形式,创作者以女性居多,使用的多是自制的地锅,篦子,蒸笼,现在的制作工具虽有所改进但工艺流程没有变化,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传统。在淮阳二月二人祖庙会期间沈丘顾家花馍也会和泥泥狗的小户经营者一样拿个篮子相邻而蹲,招呼南来北往的香客购买。在九十年代前农闲季节是生产制作季节,现在的顾家花馍生产销售的旺季在阴历十一月前后家家作坊都日日不停地制作,为了供应腊月的旺销,腊月二十前后再去买顾家花馍就买不到了,就算你看到他们还在制作也是卖家预定好的。家庭小作坊春节前一个月的收入也可以供全家丰衣足食一年。有了经济保障行业的发展就相对稳定,从业人数也不断增加。

相互依存的民俗活动带动了民间文化民间艺人在传承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将民间艺术的民族本性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他们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伟大“守护神”。顾家花馍的渊源,以前做馍的都是顾氏的本族人,且传男不传女。但从八十年代以后,由于生意兴隆,顾姓家族开始雇用外姓人,所以现在镇上做顾家馍的近百家馍店,除了顾姓外,还有李、赵、张、岳、陈、等6个姓氏。经营者一多反而提高了顾家花馍的社会认知度。

笔者拜会了现今镇上名气最大、做工最精、会的花样最丰富的顾家花馍制作高手——72岁的李白兰老人,(图2)精神矍铄的她身体微胖极慈祥,她自幼跟姥姥(顾姓女儿)学做花馍,嫁到夫家丈夫又是顾家花馍的制作好手。用她的话说“我一辈子都在做花馍,早年是为养家糊口,现在是打发时间,老伴去世后做花馍更是我唯一的乐趣。”顾家馍的“狮子滚绣球”“九凤争春”都是她老伴首创的。李白兰老人说,顾家花馍分两种:一种是通体洁白如玉小白馍,形若葫芦。别人做出的馍馍底是一个穴口,如人头顶中的一个旋,而顾家花馍的葫芦状造型则是双旋,叫阴阳二气,形似八卦的阴阳纹理,尖染红点,即是人们平时称作的“贡馍”。 馍做好后蒸也有讲究,胚胎做好需晾晒若干时间,滚水装笼,半小时后掀锅,掀开锅后没有水蒸汽,热着可以装包外运,三暑天不霉不变,吃着爽口如饴,嚼着筋道可口。另一种是小花馍,题材广泛、品种花样繁多,有十二生肖类、花鸟类、动物昆虫类、人物类等造型,多选材于常见的动物、瓜果、花草鱼虫和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表现模拟对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注重传神写实与夸张手法并举。在选材上,注意与人们的日常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多带有吉利或喜庆色彩。灵活的造型外涂上各种食用色,彩绘以勾线和着色相结合,不仅具有淮阳泥泥狗的特征,而且很接近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的色彩。

顾家花馍的用面十分讲究,选用的是黑黏土地里收成的小麦,前些年都是用石磨磨出的头遍精面粉,和面用的水是泉河里两眼泉眼里的活水,不仅如此,就连发面用的也是活酵母,所以蒸出来的馍阴干后,质地似石头般坚硬,表面洁白光亮,但蒸馏后,复原如初,鲜美如新,还能从馏过的馍上剥下一层状似鸡蛋内膜一样薄的白皮。做馍的工艺十分讲究,完全以手工操作、家庭作坊为主,而作坊的制作工具,还保持着原始性、传统性。顾家花馍的制作工艺从最初的原材料选择到最后的完工,大概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其中主要有选择小麦、加工成面粉、制酵头、调面发酵、揉面制坯、蒸制、晾晒、赋彩等工序。每个顾家馍在出锅前,先后要经手工揉、搓、捏、掀、挑、弹、捡等多道工序。

三、顾家花馍装饰风格

顾家花馍在4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造型夸张、生动拟人、色彩吉庆、鲜艳夺目、制作精巧的特色装饰风格。

(一)主观造型的装饰美

在装饰造型的表现方法上顾家花馍简洁、单纯、明快(图4),准确地传达了创作者的审美取向与精神特质,使塑造对象更具艺术感染力。在顾家馍的造型中,头和身比例皆不相称,再经过艺术处理,如同漫画的处理风格,给人以夸张而无不实之感、写实又无造作之态。

1.拟人:顾家花馍中也用拟人的手法。如植物会微笑、老鼠会抬轿,神情丰富、活泼、趣味性强,活灵活现的表情、动态让观赏者忍俊不禁,不乏幽默搞笑。

2.对比:在顾家花馍作品中,明与暗、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粗与细的对比,让顾家花馍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装饰性。

3.变形:变形是顾家花馍常用的造型手段,让状态的动、植物进行变形加工,它们和现实中的形象相比,像又不像,非此非彼,变形处理让顾家花馍更具个性特征和趣味性,创造出了陈楚故地独有的装饰装饰风格。

4.夸张:对所表现表现的某个部位进行夸张,已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是民间艺人在制作花馍时常用的手法。让有特点的部分进行夸张、突出、放大既能使主题更鲜明又能让造型更生动,顾家花馍动物造型多选头部再加以夸张,如同漫画中的人物头部是特写身体比例偏小,给人以喜气、幽默的感觉。

5.吉祥寓意:民间美术的造型和图式寓意、联想丰富,有谐音寓意,顾家花馍就是用这种寓意来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如吉祥谐音鸡羊;连生贵子谐音莲子;喜鹊登梅,梅谐音眉,象征喜事就在眼前。指物会意,借助动物或花鸟有美好象征的事物隐喻的形式和美好愿望进行联系,如:石榴、桃子、佛手合成的三多纹,意味多子、多寿、多福;牡丹花寓意富贵等。

(二)纹样形式程式美

纹样的图案化与抽象化。在陈楚故地的民间美术中,装饰纹样的处理经过了人为的加工处理,(图5)对点、线、面的综合运用。陈楚故地民间美术的纹样合理配置点、线、面,构成植物、花卉、云气、等诸多具有相对含义与形式的装饰纹样,这些图式、纹样形成了特有的符号语言,凸显出本地域民间美术装饰风格。

(三)色彩语言的配置美

陈楚故地民间美术的色彩,包含了生生观、阴阳观、五行八卦的色彩观,这个地区的色彩体系是以我国古老的五色观为理论依据的。民间艺人们认为只有明快的色彩才能与大自然之美相匹配。陈楚故地民间美术中对色彩的应用非常地考究,其所营造的整体色彩氛围给人以轻松、鲜艳、明快、热烈等美的享受,将传统色彩的应用尽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整体设色上具有和谐统一的特征。

民间美术根植于民间,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以白做底的顾家馍和以黑做底的泥泥狗以“南白北黑”的格局,千百年来在陈楚大地上展现着独特的美。顾家花馍虽次于泥泥狗的影响力,但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保存了其原汁原味质朴的装饰风格,“原发性”特色的保持也阻碍了其发展壮大的速度,社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不大,但其保全完好的本原状态也璀璨了陈楚故地上的民间美术。同时也表达着本地域人们对繁衍后代、祈福、纳祥的期盼,从而展现着质朴且浓郁的人情味和单纯性、随意性、意象性的地域装饰特点。

[1]《独具民间艺术特色的沈丘顾家花馍》,《装饰》,2010.

[2]李磊.《河南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图腾文化》[J].《美与时代》,2008.

猜你喜欢

花馍顾家民间
Steamed Art: Flower Buns 花馍:蒸出来的艺术品
总裁难防女秘书,艳遇事故埋下定时炸弹
花馍(大家拍世界)
花馍迎春
顾家家居首推行业服务品牌
花馍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东莞婚嫁歌二首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