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歌《我的祖国》的语域内涵

2012-08-07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语域主位红歌

陈 莹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一、中国红歌研究概况

中国红歌研究随着2006 年10 月江西电视台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推出的大型电视歌咏活动而成为近几年音乐研究的一个热点[1]。音乐既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也能培养人们勇敢、善良、友爱的高尚品质。《论语·泰伯》中说到:“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明确告诉我们,“乐”使人得到人性的完善。红歌,一般认为是红色革命歌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红歌的涵盖面也不断丰富和扩展。通过文献查阅与阅读,笔者认为只要内容积极向上,能够彰显民族精神,那么不管是革命战争时期流传至今的,还是新时期创作形成的,都属于红歌范围之内。

通过中国知网上的检索情况发现,学术界对红歌的研究大致从“红歌”的定义、“红歌”的价值、“红歌”的艺术特征、“红歌”的作用和红歌会成功的原因几方面展开,大多是历史、社会学的角度。比如,程前[2]谈到,身为《红歌会》评委之一的我国著名剧作家阎肃曾给“红歌”下过这样的定义:“首先,它是在漫长历史环境中诞生的,与我们民族一起成长的、融化在人们生命血脉里的歌曲;其次,就是建国前后反映主旋律的,追随着我们发展脚步的歌曲;第三就是那些时代烙印并不浓的健康向上、启人心智、净化心灵的歌曲”。罗俊芳[3]总结了“红歌”的三个价值,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并为培养民族精神提供了实践平台。刘琴[4]谈到了“红歌”的艺术特色,美学意蕴及社会教化功能。吴璨、廖德生[5]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了“红歌”四方面的作用。熊小玉、李勤[6]总结中国“红歌”会成功的原因在于“红歌”、“红歌”手与“红歌”精神三要素的完美结合。

然而,从具体红歌的内容和形式上着手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本文试图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的框架下研究红歌《我的祖国》。

二、Halliday 语域理论

关于语域的概念和界说,不同语言学者的解释不尽相同,在实际使用中也可能各有所指,本文采用的是Halliday 和Hasan 的理论模式。Halliday 对语域的研究是从1964 年开始的,在不断的研究中,最终采用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简称为语场、基调和语式)来区分语域[7]。话语范围是“整个事件,话语在其中发挥作用,说话者或作者进行有目的的活动”[8]。根据语言在这一变量中所起的作用, 话语范围可分为“行为式”(actionbased)及“反省式”(reflection- based)[9],两者本质上的区别在于语言在社会活动中是起辅助作用还是其构成要素。话语基调是指交际双方的角色、相互关系及这种关系的协商,Hasan[10]提出基调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角色、权势和社会距离。话语方式指参与者希望语言在情景中能为他们做的事,包括语言交际的渠道(听觉或视觉)或媒介(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或两者的混合语,是即兴的还是事先准备好的)和修辞方式。语域有反映文化和预测两大基本功能。语域的预测功能具有双向性[7],语境、语篇都可作为预测起点和终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任何一个情景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语域,导致词汇语法方面的不同选择,语境和纯理功能间存在相关性,又被称为耦合假设(Context-Metafunction Hookup Hypothesis),具体如图1 所示[10]。

图1 语篇与情景语境的关系

三、研究对象分析

(一)研究对象概况

本文的分析对象是歌曲《我的祖国》的歌词。《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上甘岭》是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它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赵萌[11]在赏析这首歌时写到:“她和其它优秀的中华民族的音乐作品一样,已经成为共和国公民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她的作用,远远胜过某些领导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胜于某些媒体安定和谐振兴中华之类的宣传。”正如袁凯娟[12]所说的那样,乔羽作词的《我的祖国》,“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深沉的情感,加之小调般优美动听的旋律,歌颂中华儿女自己“美丽、英雄、强大”的祖国的真实心声。”

我们看它的歌词: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歌词共三段,每一段都由主歌和副歌组成,主歌部分写景,副歌部分抒情,用淳朴自然的语言,抒发出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两者相得益彰。第一段描述了家乡的美好风光;第二段刻画了人民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的形象,第三段既是对前两段的总结,也是感情的升华。

(二)歌词语域分析

语场、基调和语式决定了交际的内容,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交际的方式[13]。

从语场角度看,这首歌谈论的是祖国,包括祖国的景、人、情,读者可以从歌词里出现的有关词汇看出:“大河”“稻花”“艄公的号子”“船上的白帆”“美丽的祖国”“生长的地方”“辽阔的土地”“明媚的阳光”“花一样”的姑娘,“心胸宽广”的小伙,“英雄的祖国”“生长的地方”“古老的土地”“青春的力量”“强大的祖国”“生长的地方”“温暖的土地”。

从基调方面看,这首歌的交际双方是演唱者和听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疏远的。但是交际的发起者努力想拉近与听众的关系,这点可以从语言的选择方面得到证明。歌词里的“大河”“稻花”等,均为泛指,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在普通听众的生活里非常常见,这样,听众容易从记忆中找到共通点,引起思想共鸣。

从语式角度看,这首歌的歌词是正式的书面语篇。表面上看,歌曲是由演唱者单方面唱出,具体到《我的祖国》,我们可以理解成演唱者的内心独白,但从语言使用上看,演唱者似乎是听众的化身。例如,每段词中均出现“是我生长的地方”,在传唱过程中,可以达到演唱者和听众的互动。又如,“这是……的祖国”、“在这片……的土地上”中的“这”往往出现在面对面的交谈场景中。

(三)歌词耦合假设分析

语场、基调和语式特点分别与纯理功能中的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及语篇意义关系密切。下面我们进行语域变体与纯理功能意义之间的关系分析。

首先看语场与经验意义间的密切关系。及物性(transitivity)是经验功能表达的重要语义系统,具体由不同类型的过程(process)体现。歌词采用大量关系(relational)过程或存在(existential)过程表示静态(State)意义的情形(Situation),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条大河波浪宽”,“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是美丽的祖国”,“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条条大路都宽畅”等。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歌词的副歌部分均用关系过程表示事物的属性(Attribute),如“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通过对祖国、家乡属性的描述,表达出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

接着看基调和人际意义间的密切关系,可以从语气、情态方面进行考察。在实际交往中,人们的交际角色主要是“给予”(Giving) 和“需求”(Demanding)。交换物可以是信息(Information),也可以是货物、劳务(Goods-&-Services)。两方面结合起来,构成“陈述”(Statement)、“提问”(Question)、“提供”(Offer)和“命令”(Command)四个言语功能[14-15]。特定的交际目的选择特定的言语角色,在语气(Mood) 系统中,可以有陈述(Declarative)、疑问(Interrogative)、祈使(Imperative)三个选择。《我的祖国》全部采用的是陈述语气,表达的是给予信息,是一种陈述。情态意义表达的是肯定与否定之间态度的中间级别,从整篇歌词来看,只有在对家乡风光的描写中出现了一个情态副词“惯”,以表示对家乡一景一物的熟悉程度,其他部分并没有表示情态意义的词的使用,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对祖国、家乡的热爱方面,还是在打击敌人的信心方面,都是无比坚定的,没有丝毫的疑问。

语式和语篇意义间的关系,可从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 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和衔接(Cohesion)系统三方面展开分析。根据《我的祖国》歌词本身特点,我们的讨论主要涉及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Halliday&Matthiessen[16]指出,主位是消息的出发点,为语境中的小句定位并确定小句的发展方向。主位有标记主位与无标记主位之分。根据Halliday 的观点,区分标记与无标记主位的标准在于某一结构是否比其它结构更常见。Halliday[10]认为在小句层面之上,书面语篇的段落建构也遵循主位结构规律,段落主题句就是该段落的主位。Martin[17]将小句层面的主位概念延伸至语篇层面,提出“超级主位”(Hyper-Theme)、“宏观主位”(Macro-Theme),相应地,也有了“超新信息”(Hyper-New)和“宏观新信息”(Macro-New)概念。胡壮麟[18]指出段落主题句是段落主位,对段落内各句主位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黄国文[19]提出,“把小句分析的方法运用到语篇分析的做法为功能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具体到《我的祖国》歌词,我们认为可以把主歌部分看作“宏观主位”,副歌部分看作“宏观述位”,整篇歌词符合“集中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的主位推进模式[20],即:

主位推进模式分析说明,每一段的主歌部分(宏观主位)虽然不同,但并非杂乱无章的,它们都属于祖国内部的景、人,围绕一个中心“祖国”,进行不同方面的描写,T1、T2 和T3 之间环环相扣,意义步步展开,体现了语义的内在连贯性,与副歌部分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我的祖国》里的宏观述位(副歌部分)虽然没有字字相同,但是核心词(“祖国”、“地方”、“土地上”)保持不变,句式(“这是……的祖国”,“是我……的地方”,“在这片……的土地上”)一样,通过重复,起到加强、强调的作用。

这一组合模式与信息结构中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常规做法不同,这正反映了歌曲信息结构的特殊性。这样做,是为了达到特殊的修辞效果,在语篇构建中起到渲染气氛和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四、结 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有严密的理论框架,而且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13],笔者曾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纯理功能角度对歌曲Take Me to Your Heart 进行语篇分析[21]。《我的祖国》是一首历经时代检验、传唱度极高的经典“红歌”。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角度出发,对《我的祖国》的歌词进行了功能语篇分析。分析表明:歌词中大量关系或存在过程的运用有助于呈现静态意义情形,陈述语气表达的是给予信息,富有特色的主位结构传递体现了语义的内在连贯性。

[1]吴淑元.中国“红歌”研究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48-151.

[2]程 前.我们该怎样做娱乐节目——以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63-65.

[3]罗俊芳.论中国“红歌”热的当代价值[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1-23.

[4]刘 琴.浅析“红歌”的美学意蕴与社会教化功能[J].老区建设,2010(2):32-34.

[5]吴 璨,廖德生.论红歌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J].教育学术月刊,2011(9):54-55.

[6]熊小玉,李 勤.红歌、红歌手与红歌精神——在当代社会意义下对中国红歌会成功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1(12):96-97.

[7] 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1978/2001.

[8]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inEnglish[M].London:Longma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76/2001.

[9]Hasan,R.The conception of context in text[A].In Fries,P.&Gregory,M. (eds.), Discourse in Society: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Meaning and Choice in Language: Studies for Michael Halliday [C].Norwood:Ablex,1995.

[10]Halliday,M.A.K.&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Geelong:Deakin University,1985.

[11]赵 萌.电影歌曲《我的祖国》赏析[J].剧影月报,2011(3):51.

[12]袁凯娟.浅谈《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J].电影文学,2010(12):131-132.

[1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4]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M].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1994/2000.

[15]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1996/2000.

[16] Halliday, M.A.K. & Matthiessen, C.M.I.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ition)[M]. London: Arnold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2008.

[17]Martin, J.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M]. Amsterdam:Benjamins,1992.

[18]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9]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0]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1]陈 莹.英文歌曲Take Me to Your Heart 的功能分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31(6):78-80.

猜你喜欢

语域主位红歌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苏区红歌串烧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意义隐喻与语域的关系——基于自建英语新闻语料库的研究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