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2012-08-07施善芬黎良达潘翠萍单爱琴何永平冯为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病毒感染系统性

施善芬 黎良达 潘翠萍 单爱琴 何永平 冯为盛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肾内风湿科 宁波 31504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个累及人体多个器官系统,以慢性的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结缔组织病。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涉及到基因易感性、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感染(包括病毒和细菌)、生物因素和免疫学异常等多个方面。近年研究表明,持续性慢性病毒感染可能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的病因[1]。SLE患者机体免疫机能异常多表现为多种自身抗体形成,触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造成严重的组织损害。对SLE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报道及研究较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肾内风湿科住院的初发SLE患者49例,其中男10例,女39例,平均年龄(35.2±11.1)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SLE分类标准[2],初发是指未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HCMV感染标准[3]:患者血清巨细胞抗原(pp65)阳性,或CMV IgM阳性,或CMV-DNA阳性。此研究中我们定义CMV-IgM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且CMV-DNA>500(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荧光法检测)的患者为HCMV感染。

1.2 方 法 将 49例患者根据有无HCMV感染分为感染组12例,平均年龄(38.5±15.5)岁,非感染组37例,平均年龄(34.2±9.3)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观察指标 观 察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热、浆膜炎、胃肠炎、关节炎、狼疮性肾炎、肝脏损害、肺部损害;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沉、CRP、尿蛋白定量、补体C3、ds-DNA、抗核小体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SLEDAI)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沉、CRP、尿蛋白定量、补体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低于非感染组(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SLEDAI)评分高于非感染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注:与非感染组比较,*P<0.05

实验室指标 非感染组(n=37) 感染组(n=12)白细胞计数/(×109/L)淋巴细胞计数/(×109/L)血沉/(mm/h)CRP/(mg/L)尿蛋白定量/(mg/24h)C3/(g/L)SLEDAI/分3.7±0.9 0.9±0.4 65.0±31.0 15.8±25.4 1580.0±3178.0 0.5±0.3 15.9±3.9 2.8±0.7*1.0±0.2 79.0±27.0 7.5±10.1 821.5±482.0 0.4±0.1 20.3±6.5*

2.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感染组发热、胃肠炎、肺部损害发生率、抗核小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虽然白细胞计数有差异,但白细胞减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浆膜炎、关节炎、狼疮性肾炎、肝脏损害、补体C3减少、ds-D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分析两组肺部损害患者肺HRCT的表现:非感染组均提示为间质性肺炎表现;感染组斑片状阴影4例(33.3%),磨玻璃样改变6例(50.0%)。

表2 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比较 例(%)

2.3 治疗情况 49例患者均使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感染组均使用抗病毒治疗,其中有6例(50.0%)加用免疫抑制剂后症状加重,待抗病毒治疗HCMV-DNA转阴、HCMV-IgM转阴后再使用免疫抑制剂症状缓解;非感染组有2例(5.4%)使用免疫抑制剂后症状加重,其中1例考虑继发细菌感染,1例考虑疾病本身未控制。

3 讨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有视网膜炎、间质性肺炎、出血性肺泡炎、肝炎、肾炎、肠炎、血小板减少、嗜血细胞综合征等[3],这些HCMV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和SLE所致系统性损害有时很难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SLE发病可能是体内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感染在SLE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HCMV感染被认为可以诱发SLE[4-5],同时SLE患者因为本身免疫功能异常更易引起HCMV感染[6-8]。无论是HCMV感染引起SLE还是SLE容易导致HCMV感染,SLE患者都是活动性HCMV感染的重要易患人群,而HCMV的感染又可进一步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

本研究发现HCMV活动性感染的初发SLE患者的发热、肺部感染、胃肠炎、SLEDAI评分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低于非感染组。但感染组肺部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HCMV活动性感染与初发SLE患者的浆膜炎、肝脏损害、狼疮性肾炎、神经精神狼疮、关节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可能与病例数偏少有关。如果对一般治疗控制不佳的初发SLE患者盲目加大激素量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反而会加重症状,所以有必要对初发SLE患者进行HCMV检测。

究竟是SLE容易引起HCMV感染还是HCMV感染导致SLE发生一直存在争论。Chang等[5]报道,SLE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相比有较高的HCMVIgG滴度,远远高于健康人群、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由于抗HCMVIgG阳性仅表明曾感染HCMV,抗HCMVIgM阳性表明HCMV活动,如同时检测到HCMVIgM和IgG阳性常提示原发性感染。在SLE患者中HCMVIgM和IgG抗体同时阳性有较高的比例,而在正常对照中几乎没有[9]。国外文献报道2例初发的急性起病的SLE患者在发病前均发生有HCMV感染[10];另有报道1例初发的SLE患者有较高的HCMVIgM滴度,而且检测出HCMV血清抗原[11],而抗原血症多提示活动性感染。本研究亦显示,在初发SLE患者中有不少HCMV感染。以上的试验结果反映SLE与HCMV关系极为密切,都提示HCMV感染引起SLE的可能。但也有人认为SLE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出现故障,这时潜伏在体内的HCMV就可以被激活,甚至在此期间引发新的外源性HCMV感染,血清HCMVIgM水平升高。

本组资料显示,HCMV感染的初发SLE患者,SLEDAI评分明显高于非HCMV感染患者,病情亦较非HCMV感染患者难以控制。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和改善SLE症状,应尽早治疗HCMV感染,并对SLE治疗方案做出及时的调整。

[1]Tomita H,Yamada M,Sekigawa I,et a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like autoimmune abnormalities induc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J].Clin Exp Rheumatol,2003,21:497-499.

[2]Hochberg MC.Updating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heum,1997,40(9):1725.

[3]段泓宇,喻韬,万朝敏.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及治疗进展[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6(1):68-71.

[4]Newkirk MM,van Venrooij WJ,Marshall GS.Autoimmune response to U1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U1snRNP)associated with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Arthritis Res,2001,3:253-258.

[5]Chang M,Pan MR,Chen DY,et al.Human Cytomegalovirus pp65 lower matrix protein:a humoral immunogen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and autoantibady accelerator for NZB/WF1 mice[J].Clin Exp Immunol,2006,143:167-179.

[6]蒋明,张松.SLE患者机体免疫缺陷与CMV抗体水平的关系[J].河北医学,2002,8:319-320.

[7]Yoon KH,Fong KY,Tambyah PA.F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two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undergoing intensiv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role for cytomegalovirus vigilance and prophylaxis[J].J Clin Rheumatol,2002,8(4):217-222.

[8]Yoda Y,Hanaoka R,Ide H,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complicated by cytomegalovirus antigenemia[J].Mod Rheumatol,2006,16(3):137-142.

[9]韩丽君,谢若男,曾嫦,等.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380-381.

[10]Bezanahary H,Inaoui R,Allot V,et al.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 and herpes virus infection:three new observations[J].Rev Med Interne,2002,23(12):1018-1021.

[11]Nawata M,Seta N,Yamada M,et al.Possible triggering effect of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o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cand J Rheumatol,2001,30(6):360-362.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病毒感染系统性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