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构建❋

2012-08-06

图书馆 2012年6期
关键词:文献政策图书馆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都将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和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从各地方政府颁布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到《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启动和推进,再到有关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决策,以及对公共图书馆的设立、资源建设、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这些都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但我们也看到,现有的图书馆政策大部分是针对某一方面的单项政策,而且由于政策制定主体不同,政策内容的协调性不够,甚至出现矛盾;同时,政策的覆盖面也不够,在某些领域或某些问题上,还存在政策空白。因此,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研究图书馆政策的制定和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是目前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目标取向、图书馆政策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政策体系基本构架,以及政策体系构建原则等进行探讨。与本文同时进行的是笔者组织的“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需求调查”和“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调查分析”。这些调查分析为本文提供了事实和数据的支撑。

1 构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的目标取向

1.1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缩小信息鸿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科学地概括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温家宝总理提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关系到基本民生的社会事业,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1〕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通过提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缩小信息鸿沟〔2〕,真正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宣示的“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人提供平等服务”〔3〕的理念。构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就是为了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步解决图书馆事业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从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1.2 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为图书馆发展提供财力、物力、人力等保障

图书馆事业是一项公益性文化事业,它的发展有赖于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有效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旨在逐步解决图书馆事业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支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我国公共图书馆仍面临着经费紧缺、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才流失,馆员队伍在数量、结构和素质等方面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某些单项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而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将分散的政策单元集合成整体,优化政策体系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对图书馆财力、物力、人力的全方位保障。

1.3 创新图书馆服务,满足社会对文化、信息的需求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覆盖率低,现代化服务手段相对落后,数字化建设水平不高,现有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图书馆的政策体系就是要从宏观规划和具体建设标准方面支持图书馆进行服务手段创新和服务内容拓展,从人、财、物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提供保障,确保公众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1.4 协调图书馆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读者、图书馆员、政府部门、资源提供商、其它图书馆和相关文化机构。这些机构和群体之间往往会发生利益冲突。读者和图书馆关注自身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合法权益,政府希望投入少产出多,资源提供商包括出版社和数据库供应商都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有时也存在竞争关系,即使他们有合作的意愿,有可能也因为现实的人财物方面难以协调而最终作罢。〔4〕但是公共图书馆要想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寻求广泛的社会合作,实现图书馆之间的服务互通、资源共享。因此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构建目标之一就是统筹兼顾、平衡各方利益,让各方在既定规则中良好合作,互利共赢。

2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

准确把握国家的图书馆政策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构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的前提。为此,我们在图书馆管理者和读者两个群体中开展了一项“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图书馆政策需求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见系列另外2篇论文),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从总体来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还不高,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仍未建成,因而迫切需要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明确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责任,制定并完善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标准,规划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完善总分馆制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

(2)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经费保障。公共图书馆是由各级政府兴办、面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为全体社会公众提供平等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经费必须由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予以保障。在这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立法来保证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的投入,并使这种投入与财政收入实现同步增长。

(3)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公共图书馆作为地区性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与保障中心,收集、整理、储存和提供利用文献资源是其最基本的职能之一,也是实现其他职能的物质基础。目前迫切需要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全国或区域性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规划,规定文献购置费专款专用原则和合理增长机制,明确公共图书馆在收藏地方性特色资源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等。

(4)公共图书馆服务。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而读者满意度则是衡量图书馆服务的最高标准。读者对图书馆提供的基本服务十分看重,如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开放时间、能否免费提供书刊借阅、流动图书馆服务以及馆员服务态度等,然而,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很多涉及具体的图书馆管理问题,但从“保障全体公民平等享有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权利”这一高度来认识,也是国家的图书馆政策所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5)公共图书馆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职业化的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我国图书馆员队伍建设的现状,目前国家的图书馆政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图书馆员实行公开招聘,并保证图书馆拥有人事制度方面的自主权。同时,提高图书馆员的待遇,建立从业人员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图书馆政策应该关注的问题。

(6)相关政策与法律需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国家的图书馆政策也包含在其他许多相关领域的政策与法律中。本次调查的重点是图书馆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需求。实际上,图书馆对相关政策法规的需求还涉及国家信息政策、文化政策、科技政策等诸多领域。

3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政策需求,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及各地图书馆法规条例制定情况,并借鉴国外图书馆政策体系建设经验,我们提出了我国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基本框架,见图1。

图1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

3.1 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政策

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是党和政府提出的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政策就是应该保障这张“服务网”的每一个节点质量达标,各节点之间有序并紧密联系,因此有关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政策应围绕两个基本方面:图书馆服务网点建设和服务网络管理模式建设。

3.1.1 服务网点建设政策

服务网点建设政策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如建设用地标准、图书馆设施建设用地标准等。主要解决的是公共图书馆在硬件方面达到提供普遍均等公共服务的要求,即确定区域范围是否有图书馆,它被多少人享有,辐射面积有多大;公共图书馆的占地面积如何,是否可以提供给读者充分的阅读和活动空间;馆内设施是否齐全,能否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如残疾人和老年人;区域内是否有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服务等。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整体覆盖率还很低,和国际标准有很大差距,2009年我国平均每46.8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而1973年国际上通行的《公共图书馆标准》就已规定每5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由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负责,文化部组织编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标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相继出台,主要解决公共图书馆建设中随意性大的问题,它们为公共图书馆设计和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审查提供了依据。〔5〕这是针对图书馆服务网点建设的良好政策开端。

3.1.2 管理体制政策

总分馆制被认为是实现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想模式,它挑战了我国长久以来的图书馆建设体制,即“一级政府建一所图书馆,谁建设谁管理”〔6〕的模式。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地区在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制订了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如北京、杭州、东莞等城市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政策、条例中都有关于总分馆制的内容。从这些城市的实践来看,与总分馆制相关的政策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建设主体的确定。打破由于行政区划导致的多元建设主体和多层管理单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公共图书馆系统;(2)保证分馆的建设是在充分考虑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的基础上进行,而非简单的按行政区划建设;(3)人财物归属权和分配权,以及文献资源统一管理问题;(4)经费保障问题,包括各级政府的经费保障数量、比例分配和来自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等。〔7〕

3.1.3 基层图书馆建设政策

为了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到“十一五”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工程已完成了其全覆盖的任务〔8〕,“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县、乡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在所有行政村和社区都设立图书馆服务网点。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基层图书馆事业的规模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如何让这些“实体全覆盖”进一步成为“服务全覆盖”,真正实现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政策上做出进一步规定。除了前面提及的服务网点建设政策和管理体制政策外,还应对以下方面予以特别关注:将基层图书馆网点纳入图书馆服务体系,避免其孤立性;对其从业人员和业务进行专业化改造;以县图书馆为中心的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索〔9〕;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援建项目的指导等。

3.2 经费保障政策

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公共图书馆的难题。为了真正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必须从政策上,特别是通过立法手段对公共图书馆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做出具有约束性的规定。

3.2.1 经费投入政策

经费的投入政策涉及投入主体、经费投入额度以及占财政预算的比例、投入增长机制、经费结构。具体来讲,就是建立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为经费投入的主体,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将公共图书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图书馆经费要与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这些政策在现有的地方法规和规章已经出现,今后也应列入《公共图书馆法》。在经费投入的结构上,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分配政策。从总体上看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可以划分为购书经费、免费开放基本服务经费、项目经费、人员工资及福利经费和图书馆日常管理经费等。图书馆的经费投入首先要保证购书经费不能低于一定比例,且每年以一定的比例增长;其次,国家要对免费开放服务进行专项经费资助;另外还要对有关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项目(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图书馆服务宣传、服务创新活动及科研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馆员的基本待遇和激励性报酬也要有充分保障,鼓励他们更好地为公众服务。〔10〕

3.2.2 经费使用政策

经费使用政策主要是明确图书馆经费使用原则,要坚持经费专款专用。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政策规定,国家用于支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能用于购书,只能用来补贴免费开放服务或者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这在解决了图书馆因免费开放中成本弥补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免费开放经费有剩余,但是购书经费紧缺的问题。因此应设计灵活的申报和审批渠道,使各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文献保障和基本服务免费开放经费的科学组合。这种更具针对性的经费使用政策可能会收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3.3 文献资源建设政策

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文献资源建设不仅是公共图书馆一项最重要的业务工作,也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联系密切的文化系统工程。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献资源建设政策既有宏观层次的政策,也有微观层次的政策。

3.3.1 宏观层次的文献资源建设政策

宏观层次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对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管理,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之间分工协调,建设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并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它包括的内容有制定本地区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明确公共图书馆在地区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中心地位,规划建立多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完善呈缴本制度;解决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产购买与所属权的问题;数字资源建设的宏观规划与协调,避免重复建设,解决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制定联合编目及资源加工标准;指导和规范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3.3.2 微观层次的文献资源建设政策

微观层次的文献资源建设政策主要是指导与规范公共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加工与管理等具体工作,包括:确定人均藏书量和新增藏书量最低标准和文献资源类型、覆盖内容范围;规定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自主采购权,保证图书馆能够根据本馆服务任务和用户需求,选择入藏优质文献资源;制定文献加工标准及馆藏书目建立规范;规范文献保存、保护与处置,包括古旧文献的保护政策、破损无价值文献的剔除政策,纸质文献合作存储问题等。

3.3.3 古籍保存与保护政策

古籍记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图书馆承担着保存人类知识记录,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职能,因而对古籍保存与保护肩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古籍是图书馆文献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古籍的保存与保护也是文献资源建设政策的重要内容。

古籍保护和管理政策的内容包括:对不同种类古籍的保管条件、设备设施、技术手段以及保护和管理古籍的经费保障做出明确规定;建立严格的纸本古籍文献管理制度;完善古籍名录的申报机制;确立古籍修复的标准;建立古籍修复人才筛选机制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等。

在对古籍有效保护的同时,也要有计划地对古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这方面的政策包括确立“古籍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制定古籍数字化、缩微复制的技术标准,以及古籍数据库和版本目录的建设标准;明确公共图书馆提供古籍阅览的相关规定;民国时期和少数民族古籍特定主题文献的开发政策;建立古籍文献保护与科学研究的合作机制等。

3.4 图书馆服务政策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服务政策就是要保证所有公众以最少的成本,平等、无差别地享受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政策至少应包括基本服务保障政策、馆员与读者权利与义务规范、特殊群体服务保障政策、图书馆服务拓展支持政策等。

3.4.1 基本服务保障政策

基本服务保障政策主要是指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有关的政策。结合本次调查,图书馆免费开放对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免费开放的原则要通过法律予以确定;(2)专项经费保障和增长机制,将免费服务补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3)免费项目和收费项目的确定;(4)免费开放服务的宣传推广指导;(5)人员配备问题;(6)特色服务活动开发等;(7)应急问题处理机制等。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受到读者的好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读者认为免费开放后图书馆的阅览和自习席位不够,阅读环境变差;而图书馆馆长们则最关心经费保障问题,对现行的补助标准的具体数额还存质疑。面对现实中的矛盾,制订一套完善的免费开放基本服务保障政策是当务之急。

3.4.2 馆员与读者权利义务规范

公共图书馆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是一个良好、和谐的服务秩序和环境,这就需要首先明确图书馆员和读者的权利与义务。对二者权利义务的规定应分别在国家层面的图书馆法、地方图书馆法规以及公共图书馆内部的管理条例中加以明确和细化。从目前情况看,应在确保读者享受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同时,规定读者义务如遵守图书馆管理制度和公共秩序、爱护图书馆文献资源和设备设施、合法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等。图书馆员要遵循“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但其权利也应受到重视,比如馆员有执行图书馆管理规定和受读者尊重的权利,馆员有改善待遇、接受培训、继续学习和从事科研、参与馆内管理的权利等。〔11〕

3.4.3 特殊群体服务保障政策

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求对于社会中的残障人士、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群体、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人群等给予特殊关注,拓宽相应的服务渠道、创新服务内容。具体包括:(1)从法律和制度上明确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职能及其相关服务内容的表述。〔12〕(2)服务设施和资源内容的规定。如盲人阅览室、未成年人图书阅览室和绿色电子阅览室的设置,老年人阅览辅助服务,大字读物及可听读物资源。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图书馆培训课和相关培训图书。农村基层图书馆建设中,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科技的资源。(3)延伸服务中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设计。

3.4.4 图书馆服务拓展政策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手段整体还比较落后,随着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需要在全媒体环境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公众期望通过各种媒介获取图书馆服务的需要。服务拓展政策具体包括图书馆网站建设支持、数字图书馆和移动数字服务建设支持以及图书馆与科技机构合作机制等。

3.5 队伍建设政策

馆员队伍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队伍建设政策要关注人才选拔聘用、馆员培训发展、评价激励和吸引图书馆服务志愿者等,为更好地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服务水准高的馆员队伍提供保障。

3.5.1 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人才选拔聘用政策

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建设高水平图书馆员队伍的重要保障条件。业界对这项制度的研究已进行多年,政府有关部门应吸收这些研究成果,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这项法律法规出台之前,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选拔聘用,最重要的是要从法律上明确图书馆人才“公开招聘”的原则以及招聘主体。图书馆应公开招聘,并在人才选拔中享有充分自主权。同时,要制订筛选人才的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图书馆公开招聘的机制与流程。3.5.2 馆员培训发展政策

图书馆员在职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而且也能满足馆员在职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馆员培训发展政策应涉及的内容有:从法律上赋予全体馆员在职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明确馆员培训、教育的负责主体及其职责;建立完善的在职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将专业教育、在职培训和实践相结合;接受教育和培训期间薪酬等辅助性问题。

3.5.3 人才评价和激励政策

这部分政策的内容应包括:人才分类和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体系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建立完善人员考核制度,以岗位绩效作为考核标准。

3.5.4 志愿者队伍建设政策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有着强烈的需求。具有高度服务精神的志愿者是图书馆专业队伍的有益补充,要充分发挥志愿者价值就必须有一系列政策对志愿者活动进行规范。首先要建立志愿者管理机制,确定管理机构,建立志愿者基本筛选标准,建立志愿者档案管理机制,制订志愿者服务守则、规范,设计志愿者协议条款内容以及保障志愿者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等;制订志愿者的服务标准和应遵守的准则;保障志愿者活动经费和志愿者个人补贴;明确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侵权等法律问题的处理办法和赔偿机制等。〔13〕

3.6 其他相关政策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运行,不仅需要专门的图书馆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和规范,而且需要其他相关政策法律的配套和支持。这些相关政策与法律包括:

(1)与图书馆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随着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在日益增多。现行的《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都是规范图书馆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关系的法律法规。“理想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是通过调节不同的有关机构、个人和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与平衡。”〔14〕为此,国家在制定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图书馆的合法权益,在保护著作权的同时,对著作权的过度行使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鼓励公共图书馆面向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过程中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设计多种便捷、低廉的许可模式。

(2)与图书馆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科研支持政策。在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图书馆政策体系应该包括政府或图书馆对引入新技术的科技创新规划和技术指导;图书馆相关的技术标准,如国家公共文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及相关标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数字资源加工标准、元数据著录规范等。通过技术支持政策,促进图书馆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服务手段的创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研究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态势,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此,图书馆政策应包括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的投入机制,划拨研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专项经费;公共图书馆与其它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以及科研激励机制等。

4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构建原则

4.1 系统性原则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多个方面,包含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多种政策类型,关系着国家、各类社会组织、图书馆、公众等多方利益。构建如此庞大和复杂的政策体系,必须按照系统论原理,统筹全局,科学规划,从宏观上指导各个政策单元的高质量建设,同时保持所有子政策之间良好的协调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使整个政策体系成为一个内容全面、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结构合理的有机整体。

4.2 前瞻性原则

构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既要着眼于当前,又要面向未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变化,在政策框架和政策内容的设计中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关注国家推进文化发展繁荣的大政方针,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事业特别是图书馆事业的现实需求,对已有政策适时进行调整,研究制定新政策。只有坚持前瞻性原则,面向公共文化的图书馆政策体系才能保持新鲜活力、与时俱进,更好地指导实践。

4.3 与国际接轨原则

我国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政策体系构建应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的普世价值和核心理念,政策体系中规定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应该逐渐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相关技术标准、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应该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一致。要保持整个图书馆政策系统的开放性,能够及时容纳和借鉴国际图书馆领域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

1.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2012-04-19〕.http://www.gov.cn/ldhd/2010 -04/01/content_1570906.htm

2.于良芝.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来自图书馆使命的注解.图书与情报,2007(1):1-9

3.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2012 - 03 -30〕.http://archive.ifla.org/VII/s8/unesco/eng.htm

4.李宏荣,练六英.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图书馆社会合作研究.图书馆论坛,2010,30(6):91-95

5.朱军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推助——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解读.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3):2-4

6.于良芝等.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法律保障:法定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图书情报工作,2008,52(7):6 -11,31

7.张娟,倪晓健.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图书与情报,2011(6):17-20

8.于良芝.我国基层图书馆的专业化改造——从全覆盖到可持续的战略转向.图书馆建设,2011(10):7-11

9.龙叶等.我国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87 -90

10.吴洪珺等.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12-18

11.孙凌云.关于馆员权利问题的探析.图书馆学研究,2010(1):34-36

12.刘杰.加强和改进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图书馆论坛,2010,30(5):13-15

13.刘卫武.图书馆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的侵权赔偿责任与风险救济.图书馆建设,2011(12):83-85

14.田国良.中国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170

猜你喜欢

文献政策图书馆
政策
政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助企政策
政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