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沟滑坡工程地质选线
2012-08-06丁茂林
丁茂林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1 概述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横贯山西、河南、山东三省,本铁路通道西起山西省吕梁市瓦塘,途径吕梁、临汾、长治、安阳、鹤壁、濮阳、济宁市,接轨于兖日线曲阜北站,同时修建韩岗经泰安、莱芜、临沂至日照南的新通路。线路先后翻越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及沂蒙山,跨越南同蒲、太焦、京广、京九、京沪、胶新、兖日等国铁干线,全长1 316.334 km。线路自洪洞北引出后,于DK351+695.5~DK357+312.5段经过太岳山山前台地的老虎沟滑坡群,根据线位与老虎沟滑坡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线路比较方案(见图1)。
①滑坡中穿方案D1K353+470~D1K353+866正穿老虎沟滑坡,其中D1K353+470~D1K353+830段以隧道通过,D1K353+830~D1K353+850(长链后)以路基通过,D1K353+850~D1K353+866(长链后)以中桥通过;②下游绕避滑坡方案D2K位于老虎沟滑坡下游侧,距老虎沟滑坡东南侧边缘310 m,通过与老虎沟滑坡预留安全距离通过;③上游绕避滑坡方案D3K位于老虎沟滑坡上游侧,距老虎沟滑坡东北侧边缘130 m,对老虎沟滑坡完全绕避。
图1 老虎沟滑坡群与各比较方案平面示意
2 自然特征
2.1 地形地貌
老虎沟滑坡位于太岳山山前冲洪积台地与临汾盆地的交界部位,地势起伏较大,且冲沟发育,地面高程620~830 m,相对高差可达210 m,冲沟内地形陡峻。
2.2 地层岩性
区域内地层岩性相对较多,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第四系中更新统黏质黄土,上第三系粉质黏土、粉细砂,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砂岩、泥岩,中统铜川组砂岩、凝灰岩,以及由断层构造形成的压碎岩。
(1)第四系上更新统(Q3)
①砂质黄土(Q3al):主要分布于地表,灰黄色为主,土质较均匀,孔隙度较大,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松散-稍密,干燥。
(2)第四系中更新统(Q2)
②黏质黄土(Q2pl):主要分布于表层砂质黄土之下,桔黄色为主,土质较均匀,可见少量的钙质结核,硬塑-坚硬。
(3)上第三系(N2)
③1粉质黏土(N2):棕红色为主,土质不均,夹有大量的粉细砂,局部含砾,可见大量的黑色铁锰质结核,坚硬。
③2粉细砂(N2):紫红色为主,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等为主,砂质不均,夹有大量的黏粒,局部夹少量砾石,潮湿—饱和,中密—密实。
(4)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1)
④1砂岩:浅黄色、灰黄色为主,主要成分以长石为主,细粒结构,薄层状构造,岩质较坚硬,岩体较完整,风化层厚约4~8 m。
对于协同设计来说,主要是指多个专业的设计人员集中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中,借助数据共享协同促进设计项目的顺利完成。加强三维CAD基础平台的构建,使各专业加强统一的三维数据模型设计平台的应用,如地质、水工以及工艺等专业,进而实现数据共享的目标,将上下游各个专业之间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多专业协同设计具有较强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可以促进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顺应CAD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
④2泥岩:青灰色、紫红色为主,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
(5)三叠系中统铜川组(Tt22)
⑤1砂岩:肉红色、浅黄色为主,主要成分以长石为主,细中粒结构,中层状构造,局部夹有薄层黄绿色页岩,岩质较坚硬,岩体较完整,风化层厚约3~7 m。
⑤2凝灰岩:粉红色、紫红色为主,细粒结构,薄层状构造,遇水后迅速崩解,风化后呈红色、紫色、灰白色彩色黏土状。
(6)压碎岩
主要分布于断层构造带内,原岩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砂岩、泥岩,颜色以原岩颜色为主,主要呈灰黄色、青灰色、紫红色,岩体呈碎块状,裂隙内有泥钙质充填,岩体易碎。
2.3 地质构造
该区域处于浮山大断裂的西侧边缘,受此影响,地质构造发育。老虎沟内主要的地质构造有F1正断层,断层宽度变化较大,约45~150 m,断层带物质主要以压碎岩(原岩为砂岩)为主,局部可见断层角砾。断层整体走向与老虎沟斜交,南侧产状约N29°E/78°N,延伸至老虎沟滑坡群西南侧边界后,断层走向朝东侧扭转,产状大体变为N65°E/78°N,继续朝北东东方向延伸,延伸至西池村西侧被上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完全覆盖。同时,在花池沟南侧,发育有一f1-1次生正断层,断层带宽度约50 m,断层带物质主要以压碎岩(原岩为砂岩)为主,断层产状为N60°W/85°N;物探测试查明南侧发育f1-2次生断层,由于表层被第四系覆盖,断层性质不明。
2.4 水文地质
3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3.1 不良地质
(1)滑坡
老虎沟滑坡位于位于F1断层北侧、老虎沟右侧,在平面上呈一簸箕形(见图2)。滑坡长约600 m,宽约450 m,滑坡体厚度变化较大,根据已钻钻孔HMGSZHP1号孔揭示,厚度间于5~40 m,滑坡区域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滑坡主体滑向为 S50°W(230°),为一受F1断层构造带影响、沿三叠系泥岩软弱层滑动的基岩顺层滑坡。滑坡后缘可见明显的地表拉裂缝、串球状黄土陷穴,地形呈明显的圈椅状构造,且滑坡呈嵌套式多级滑动。受F1断层构造的影响,滑坡可分面明显的两个主滑部分,滑坡体内又局部发育有小方量的次级滑坡,构成了一大规模的滑坡群。滑坡后缘为第四系黏质黄土,前缘土体被冲蚀,裸露基岩,局部基岩由于受滑坡影响,出现明显的基岩反翘现象;同时,在滑坡群内又伴生有小规模的次生切层滑坡。
(2)浅表层溜坍
区域内表层地层主要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砂质黄土孔隙度较大,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在下部临空的情况下浅表层产生错动,形成小规模的溜坍。该段线路主要以隧道工程通过,浅表层溜坍对工程影响较小。各溜坍具体分布见图3。
图2 老虎沟滑坡群全貌
(3)黄土陷穴
黄土陷穴主要形成在滑坡的后缘,由于受滑坡拉裂缝的影响,滑坡后缘的圈椅状构造处往往地势相对较低,降水时雨水在此汇聚,并沿滑坡形成的拉裂缝下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雨水下渗处黄土区形成局部下陷的洞穴,区域内在滑坡后缘处均有分布。
3.2 特殊岩土
(1)湿陷性黄土
区域内特殊岩土主要为湿陷性黄土,具湿陷性,根据相邻区域内取样实验,黄土自重湿陷系数δzs=0.01~0.022,湿陷系数 δs=0.01~0.05,属于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性场地类型。
(2)膨胀岩
隧道出口段出露有三叠系中统铜川组凝灰岩,遇水迅速崩解、软化,且具膨胀性,工程性质极差,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
4 各方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问题
尽管三方案相距较近,但由于受断层、滑坡影响,三方案通过区域内的岩性、构造和不良地质差异较大,因此,分别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对三方案做出详细评估。
图3 老虎沟滑坡群不良地质体分布示意
4.1 滑坡中穿方案D1K
滑坡中穿方案D1K通过地层岩性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为三叠系上统砂泥岩,线路与F1断层相交于D1K353+700~DK353+840之间(130 m),D1K353+700~D1K353+830以红木沟隧道通过该断层,隧道通过该段岩性主要为压碎岩,局部为断层角砾、泥砾。同时,HMGSZ-HP1号孔揭示,该段地下水位埋深较浅(19.5 m),D1K353+700~D1K353+830段通过地层主要为水位以下的断层破碎带,工程性质差,且隧道设计、施工风险大。同时,D1K正穿老虎沟滑坡D1K353+470~D1K353+866(D1K353+859.7=D1K353+840长链),由于该滑坡方量巨大(长×宽×厚=600 m×450 m×5-40 m),工程上基本上无处理的可能性,建议对此滑坡进行绕避。综合而言:D1K通过区域内地层岩性较差,且D1K353+700~D1K353+830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于的断层破碎带内,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差。
4.2 下游绕避滑坡方案D2K
下游绕避滑坡方案D2K通过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砂泥岩,上第三系粉质黏土、粉细砂层,线路与F1断层相交于D2K354+120-D2K354+250之间。经调查发现,下伏三叠系基岩与上覆上第三系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推测F1断层形成于三叠系与上第三系之间;经钻探、物探测试验证,隧道洞身在D2K354+100-D2K354+800全位于上第三系地层中,而F1断层带位于上第三系地层的下部,对工程影响较小,见图4。
D2K方案位于滑坡的下游侧,离滑坡群最近距离为310 m,距离较远,同时,沟心在该段纵坡小,相对高差为6 m,滑坡对D2K方案影响较小;且本次钻探过程中钻孔未见地下水。综合而言:D2K方案通过区域内岩性主要以第三系粉质黏土、粉细砂层,三叠系砂泥岩为主,断层构造、地下水以及滑坡对该方案均影响较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好。
图4 D2K两届庄隧道进口段与F1断层接触关系示意
4.3 上游绕避滑坡方案D3K
上游绕避滑坡方案D3K方案通过地层主要以三叠系上统延长组砂泥岩,中统铜川组砂泥岩、凝灰岩为主,线路与F1断层相交于D3K353+665~D3K353+915之间,与F2断层相交于D3K354+056~D3K354+136之间。受构造的影响,岩性主要为压碎岩,局部为断层角砾、泥砾,围岩工程性质差;同时F1断层上升盘翼所夹三叠系中统铜川组凝灰岩,遇水崩解、软化迅速,工程性质很差。受断层构造的影响,区域内泉点较发育,老虎沟、张家庄西侧冲沟内均发现有泉水出露。本次调查发现,老虎沟内常年流水,主要为断层带内泉水补给,且水量较大。D3K方案在该段以隧道形式通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D3K353+665-D3K353+915、D3K354+056-D3K354+136断层破碎带,F1断层上升盘翼隧道出口段的凝灰岩工程性质很差,隧道设计、施工风险大。同时,山体表层冲沟发育,局部仍发育有少量的小滑坡、崩塌,对该方案仍有一定的潜在风险。综合而言:滑坡北侧方案D3K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差。
5 各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及比选意见
根据以上详细论述,现分别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影响程度、工程风险作出相应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老虎沟滑坡各方案比较
通过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影响程度、工程风险等方面的评估,综合考虑断层、滑坡、断层富水对隧道工程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后,在预留与老虎沟滑坡足够的安全距离条件下,老虎沟滑坡南侧方案优势较明显,因此,推荐 D2K方案做为贯通方案。
6 结束语
老虎沟滑坡工程地质选线,在充分利用既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合理布置了钻探、物探等勘探措施,对该区域内的滑坡、断层等不良地质进行了较合理的综合分析,选取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优的下游绕避滑坡方案D2K作为推荐方案。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选线,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线路方案趋于安全合理、经济科学。
[1]铁一院.铁路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TB 10012-2007 J124-2007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3]TB 10027-2001 J125-2001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S]
[4]TB 10038-2001 J126-2001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S]
[5]TB 10049-2004 J139-2004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