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临床对比观察
2012-08-06郑凤霞
郑凤霞
(重庆市东华医院药剂科,重庆 400032)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死亡率高的严重精神疾病,全球发病率为4.2%,中国高达6.9%,且每年以11.3%的速率递增。文拉法辛(venlafaxine)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近年来在各大综合医院得以广泛应用[1-2]。笔者采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并与阿米替林(amytriptyline)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9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不低于18分,无严重自杀倾向;无严重心、肝疾病史。随机分为文拉法辛治疗组(V组)和阿米替林治疗组(A组)。V组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0~64岁,中位年龄48岁;病程2月~8年,平均(4.2±2.01)年;单相抑郁 28例,双相抑郁 13例。A 组 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1~63岁,中位年龄51岁;病程3月~10 年,平均(4.6±1.92)年;单相抑郁 26例,双相抑郁 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V组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成都康弘药业有限公司,规格75mg/片,批号为111202),50~250 mg/d口服;A组用阿米替林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效公司,规格25 mg/片,批号为B11095),150~250 mg/d口服。疗程均为6周,禁用其他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方法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评定。痊愈:HAMD减分率大于75%;显著进步:减分率51% ~75%;进步:减分率26% -50%;无效:减分率小于25%。以痊愈和显著进步合计为总有效。治疗后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脑电图、心电图,记录两组嗜睡、恶心呕吐、便秘、口干、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V 组起效时间为 4~11 d、平均(5.26±2.97)d,A 组起效时间为 7~19 d、平均(10.07 ±3.9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组痊愈16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8.29%;A组痊愈15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7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HAMD和HAMA评分见表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HAMD和HAMA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HAMD和HAMA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
组别 HAMD评分HAMA评分V组(n=41)A组(n=38)治疗前24.64 ± 4.87 24.42 ± 5.13治疗1周14.24 ± 5.71*12.58 ± 4.93*治疗2周10.15 ± 6.22*9.84 ±5.38*治疗4周7.76 ±6.15*6.32 ±8.04*治疗6周5.07 ± 2.54*5.12 ± 2.49*治疗前7.58 ±4.12 7.56 ±4.15治疗1周4.67 ±4.38*4.58 ±4.26*治疗2周3.84 ± 4.06*3.69 ± 4.12*治疗4周3.37 ±4.23*3.24 ±4.11*治疗6周1.14 ± 0.52*1.06 ± 0.61*
表3 两组TES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TE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 A 组比较,*P < 0.05。
组别V组(n=41)A组(n=41)治疗1周2.12 ± 0.26*4.17 ± 1.02治疗2周2.18 ±0.31*4.25 ±1.38治疗4周2.42 ± 0.47*4.31 ± 1.42治疗6周2.86 ± 0.54*4.81 ± 1.67
3 讨论
抑郁症以思维迟缓、情感低落、言语动作减少为典型症状,间歇期基本正常,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常有易激惹、心情不佳、睡眠障碍等表现,自杀死亡率高。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传统的抗抑郁药主要是三环类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因不良反应严重、耐受性差而使用受限。新型抗抑郁药疗效好,副作用较少,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文拉法辛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对抑郁有较好的疗效,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临床安全性较高,治疗起始剂量为50~250 mg/d,分2~3次口服,亦可根据抑郁症状的程度逐渐增加,最大剂量为375 mg/d,分3次口服。文拉法辛主要通过增强中枢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快速下调受体敏感性,因此起效快、抗焦虑作用较强。因其基本不与胆碱能、组胺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4],故不良反应较少、程度轻微、耐受性较好,主要出现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高血压、血管扩张、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便秘、口干、眩晕、头痛和失眠。文拉法辛吸收后在肝脏进行首过代谢,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者必须调整药物用量。本试验结果发现,与阿米替林比较,文拉法辛疗效相似,但具有起效快、副反应小、耐受性好的优点,可临床推广使用。但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并不少见[5-8],且临床表现与服药剂量及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有关,也应慎重使用。
[1]林建荣,黄煜坤,余金龙,等.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74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5):375 -377.
[2]郭春荣,张晓红.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症[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2):117 -119.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4]何柱国,蔡广惠,戴俊平,等.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状态疗效分析[J]. 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5,3(10):15- 45.
[5]姜静岩,韵 磊.文拉法辛引起剧烈头痛高热反应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8):1 869.
[6]马秀珍.文拉法辛致心电图异常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287.
[7]汪春运.文拉法辛引起尿急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7,16(3):188.
[8]耿 旦,周玉娟.盐酸文拉法辛致病发作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