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名人跟家乡的冲突”常态化?

2012-08-04何三畏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35期
关键词:公共事务异地名人

何三畏

网络名人跟家乡的冲突会常态化吗?”这是一位研究网络文化的教授提出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冲突,实际应该是“网络名人”跟家乡政治,即家乡领导干部的“冲突”,而不是跟家乡的冲突。其表现形态往往是网络名人借用个人的网络影响力,对家乡的公共事务发出批评,于是形成跟家乡的政治势力的对立,几来几往,生成事件。

笔者以为,分析这类现象可以抵达中国基层政治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所以,虽然我们只能说得比较含糊,但我还是愿意说说这个题目。

今天这个时代,虽然传播工具非常快捷,但作为普通民众,要对身边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却是跟传统时代一样难,或者更难。因为有关方面对舆论的追查,也同样方便快捷。对不同意见的“处罚力度”,则是在不断加码。你对地方事务发表过意见,就“负面事件”接受过媒体采访,你就完了。如果你是公务员,你就更倒霉定了。这不涉及你说得对不对,说的是不是事实。

这样一来,才有“跟家乡的冲突”一说。意思是,你需要不在家乡,才有条件批评家乡。绝不是你有知识、有道理,就可以批评家乡的官员和公共事务。不在家乡,家乡官员难以报复你。但还有一个条件是,你如果有亲属在家乡,哪怕只是拐弯抹角的远亲在做小公务员,你就应该“懂事”,自觉放弃你的批评权。

不妨举举地方政府搞拆迁等“强力推进”模式:只要你或你的亲戚在当地有一份公职,你的公职就会被捆绑进来,你很快就会被折腾到“完全同意”政府官员开出的条件。所以,大多坚持到最后的钉子户,是社会关系十分简单的底层人士。

这就是不在家乡的游子才有条件利用网络批评家乡的社会背景。这跟当前的都市媒体远攻近守的情形有点像。它要讨好读者以占领市场,所以需要一些真实的消息。但无论当地百姓多想知道的消息,只要当地官员不高兴,都会假装不知道。

离开家乡才可能批评家乡,表明基层官员的权威正在绝对化。家乡事务的管理,跟家乡人绝无关系。拿一个县来说吧,县委书记、副书记、县长、政法委书记、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等最有权力的前六到八个重要的官位,一定是外县来人担当的。你可以设想一下,每到周末,每一条出县城的公路上,都奔驰着护送县主要领导离开县城的公务专车。还可以说,他们很不容易,他们需要度周末,也需要家庭生活,因为他們往往是抛妻别子来为异地人民谋发展的。

这已经制度化,这样的情景已经演习了好多年了。但是,情景不变,演出这些情景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按制度规定,每一位主要领导,只能在一个异地位置做5年,实际往往不到5年,一般两三年,又到新的异地去了。

换句话说,这样的构架供县级政权的领导干部对他们治下的土地和人民都不熟悉,也没有文化和亲情方面的认同。

既然不熟悉,不认同,有陌生,有距离,他们就必须增强自身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必须很快见成效,因为上级派他们来,只给了三五年时间,必须尽量在任期内把自己认定的事情玩完。他们来去匆匆自然不能从容地跟不认识的百姓讨论政事。

但是,公众是永远需要参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这是不可能压抑的冲动。当地百姓无法表达,对家乡有感情的游子可以借助网络表达。无论你隔家乡千万里,只要在网络上向家乡喊话,家乡的主要领导都会听到。因为他们惟一爱惜的,就是舆论这层政治羽毛了。于是,“网络名人跟家乡的冲突”油然而生。

家乡的政治生态不变,这种冲突就只能常态化。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异地名人
公共事务概念分析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社区冲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研究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