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渔业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
2012-08-04史佳林宋建辉刘欣宇
史佳林,宋建辉,刘欣宇
(天津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天津 300192)
1 滨海新区现代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
作为天津滨海新区大农业的支柱产业,渔业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常年保持在5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海水养殖是滨海新区渔业的一大亮点,2009年海水养殖面积4 071hm2,海水养殖与捕捞产量达2 9651t,占全市海水鱼类总产量的66.62%[1]。在产业规模与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新区建立起渔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通过与多家科研单位或院校的技术合作,在新品种引进、水产养殖设施与设备开发、病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专利成果,特别是天津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的建立,不断强化渔业技术的孵化、转化、辐射、服务功能,促进渔业现代化进程。滨海新区现代渔业发展还始终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先后培育形成海发、诺恩、金豚、立达等一批现代渔业经营企业,建立起稳定的生产基地,带动渔民收入不断提高。
1.2 劣势
首先是水资源供给压力增大。目前,滨海新区水产养殖所需淡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地下水开采量已接近上限,养殖用淡水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瓶颈。其次是养殖品种与生产方式亟待更新。养殖名特优新品种比重偏低,特别是海水养殖,以满足京津都市圈居民消费需求为主的中高档海珍品品种比重尚需提高,同时养殖方式粗放,建设条件落后,老化严重,工厂化养殖方式简易,对地下淡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危害较为严重。三是渔业产业链条较短。水产品深加工能力偏低,现有龙头企业多以简单分割、冷冻冷藏及饲料供给为主,缺乏专业性较强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产品加工率不足10%,高附加值水产生物制品供给有限。
1.3 机遇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批复的“国发20号文”中明确了滨海新区“国家级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定位,实施国家战略使滨海新区汇集了众多的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同时不断创新农业土地、农业金融和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与制度,为现代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档次的提升,人们对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健康优质水产品和休闲渔业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3]。滨海新区属高端消费人口密集区域,毗邻北京、天津两大中心城市,未来对中高档水产品消费和休闲服务的市场需求量必将不断加大。
1.4 挑战
随着滨海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大面积的养殖水域、滩涂被填平或挤占,养殖水域空间不断减少。据测算,未来滨海新区因产业功能区开发建设而减少的养殖水域及滩涂面积约有1.2万hm2,占可利用养殖水域滩涂总面积的22%。因此,现代渔业发展必须由外延式发展向节水、节地、高产、高效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
2 滨海新区渔业发展方向
根据以上滨海新区渔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分析,从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的现实需求出发,突出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以满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促进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为手段,以实现滨海新区生态宜居功能定位为方向,根据滨海新区现代渔业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科技、资金、人才、政策、市场和服务等方面的有利条件,选取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较高科技含量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产业模式,重点向以下五个方向拓展。
2.1 生态循环渔业
生态循环渔业通过对在产业体系中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实现渔业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化发展[4]。滨海新区应成为天津市生态循环渔业发展的引领示范区域,通过建设大型养殖水处理厂,将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达到养殖废水零排放目标。充分利用当地地热水、高盐度海水、热电厂废水等资源,集中供应养殖用水,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将水产品养殖、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集中处理,实现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
2.2 高效设施渔业
高效设施渔业是建立在先进技术、设施和科学管理基础上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集约化养殖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对养殖环境、药物使用以及水产品质量标准等进行严格监管,有利于推进渔业生产的标准化进程,提高渔业资源利用率,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保护和高效利用养殖水域资源,需要发展高效设施渔业,适度发展工厂化渔业,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现代渔业的综合效益。
2.3 增殖渔业
渔业资源增殖具有增加种群数量、恢复已衰败种群和重建渔业的重要作用[5]。滨海新区伴随着渔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因此,增殖渔业将逐渐成为与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并驾齐驱的新兴产业。未来滨海新区应以人工放流、移植驯化、繁殖保护、建设人工渔礁和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为主要手段,加大增殖放流苗种投放力度,综合运用育苗、养殖、生物、海洋环境工程等技术,促进环渤海区域渔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4 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以垂钓娱乐和观赏文化为发展方向,集养殖、游钓、休闲、娱乐、观光、文化、餐饮于一体,结合渔业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能够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6]。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紧张,但紧邻海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交通便捷,具备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和休闲观赏渔业的明显优势,发展休闲渔业将成为滨海新区渔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2.5 创汇渔业
滨海新区是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具备农产品出口创汇的良好条件。同时,新区创汇渔业已初具规模,以良种鲫鱼和对虾为主要品种的冰鲜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制品远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未来滨海新区应进一步扩大优势水产品出口基地的生产规模,强化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高端精品出口水产品牌。
3 滨海新区现代渔业布局研究
3.1 分区依据
3.1.1 新区相关规划对资源空间分布的要求
按照《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和《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对新区未来发展空间布局和土地使用的规划要求,新区现代渔业资源将向南北两端聚集。
3.1.2 新区渔业发展现状在空间上的延伸
滨海新区现代渔业具有多种资源,多种发展方式并存的特点,设施渔业、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在现有发展基础上,未来规划将进一步体现产业集群和规模效益趋势。
3.1.3 体现新区高端农业发展要求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新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上也要发挥引擎、示范、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率先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天津乃至环渤海区域高端农业的先导示范区。由此,渔业发展也将向高端化方向迈进。
3.2 空间布局
依靠滨海杨家泊水产科技园区带动,构建“一个核心、两个基地,三带三区”的产业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架构,见图1。
图1 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渔业空间布局
3.2.1 一个滨海现代渔业发展核心
将滨海杨家泊水产科技园区打造成为滨海新区现代渔业,特别是设施渔业发展核心,引领区域工厂化水产养殖业发展。园区位于滨海新区北端,所在地具有丰富的海淡水养殖资源,工厂化海珍品养殖已初具规模,未来将以科技为支撑,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打造集科技集成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带动、示范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水产科技园区,成为滨海新区科技型、设施型、生态型现代渔业发展的增长极。
3.2.2 两个现代渔业科技研发转化基地
以塘沽海珍品养殖科技园区和大港立达海水养殖科技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天津市现代渔业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打造滨海新区现代渔业技术研发和推广转化基地。
塘沽海珍品养殖科技园区聚集海发、诺恩、金豚等一批科技型海水养殖龙头企业,以现代渔业和生物技术研发与转化中心、现代渔业和生物技术信息交流与教育中心、海洋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为核心,打造滨海新区现代渔业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
大港立达海水养殖科技园区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建设现代渔业科技研发中心和海水养殖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院士工作站的科技引领核心作用,成为滨海新区现代渔业技术推广转化基地。
3.2.3 三个生态增养殖产业带沿海岸线及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构成两横一纵生态增养殖产业带。
(1)沿海岸线生态增养殖带
沿海岸线贝类增殖带分为养殖区、增殖区和人工渔礁区。其中养殖区以人工培育和饲养具有经济价值生物物种为主要目的,按照海域使用权证书批准的范围、方式从事养殖生产,严格加强水质监测,确保可持续发展;增殖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和繁殖保护措施,增加和补充区域生物群体数量;人工鱼礁区加大人工渔礁建设力度,实现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和保护。
(2)永定新河生态增养殖带
位于永定新河下游,以河道两侧池塘、北塘水库、黄港水库水面为主。对受损河道的水域生态系统开展综合调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及生物资源增殖;水库地区开展生态增养殖,合理调配鱼类品种,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进行生产,实现以鱼养水的目标。结合北塘渔村改造,适度发展海滨休闲渔业,以过渔村生活、出海捕鱼、餐饮休闲为核心,打造永定新河下游休闲度假基地。
(3)独流减河生态增养殖带
位于独流减河下游,其中独流减河河套主要功能为泄洪区,属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区,在保障泄洪要求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水域渔业资源,改善修复生态环境,采用鱼虾混养模式,逐步提高养殖产量;十二里河道为大港电厂冷却水储水区,泄洪通道,采用流水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发挥热水资源优势,养殖日本对虾及梭鱼,创建日本对虾特色渔业区。
3.2.4 三个现代渔业产业聚集区
按照滨海新区渔业资源分布和现代渔业发展类型,将滨海新区划分为设施渔业产业聚集区、生态渔业产业聚集区和休闲渔业产业聚集区。
(1)设施渔业产业聚集区
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南北两端,工厂化海珍品养殖规模已达到40万m2。该区域未来重点建设海珍品工厂化养殖车间,采用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技术,构建设施化生物净化系统,将成为设施渔业聚集区,同时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辐射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设施渔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2)生态渔业产业聚集区
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汉沽南部和大港中南部地区,主要为水库、湿地及周边养殖池塘。本区重点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和模式,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合理配置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健康养殖,积极进行绿色水产品生产示范,从而成为滨海新区重要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
(3)休闲渔业产业聚集区
主要分布在滨海新区中部的东丽湖地区和官港湖地区。本区域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是滨海高端产业、商贸服务业和生态居住社区聚集地,水域的养殖功能逐渐弱化,应更突出其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提供休闲服务等的功能。未来发展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以完善水库功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在促进水库自然生态渔业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拓展渔业休闲观光功能,结合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开发建设和官港森林公园度假区建设,建立休闲渔业园区,打造各具特色的集垂钓、观光、餐饮、运动、养生、创意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4 滨海新区现代渔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现代渔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充分利用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加大对现代渔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在宜渔水资源使用及流转方面,通过完善养殖水域开发使用和合理流转机制,促进水产养殖的适度规模经营,保障渔业发展的水域空间。在招商引资方面,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着重培育水产科技型、加工型、休闲观光型龙头企业,促进社会资金对现代渔业发展的支持。在人才引进方面,围绕滨海新区现代渔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修订完善相关人事人才政策,设立渔业高科技人才发展基金,制订渔业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4.2 加大现代渔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天津市、滨海新区在发展设施渔业、渔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市场体系建设、科技推广、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专项资金对现代渔业发展的扶持。二是鼓励国内社会资本的资金投入。创新现代渔业发展的投融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工商资本、民营资本、金融资本乃至个人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方式参与现代渔业建设。三是积极吸引外资参与现代渔业建设。作为特色和优势产业之一,滨海新区应积极参与渔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吸引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开发、产品精深加工、信息服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渔业工程建设。
4.3 重视现代渔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一是打造渔业科技创新平台。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区或企业通过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等机构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积极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渔业科技的国际国内交流。二是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渔”战略,通过实施渔业科技项目对渔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进行攻关,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业科技成果[7]。三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相关渔业经营主体应联合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委托开发、技术依托等方式加速渔业科技的研发、转化与推广应用。
4.4 强化现代渔业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是创新渔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培育壮大渔业龙头企业,促进渔业产品链、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延伸与发展。加强渔业的组织化建设,组建渔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形成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的保障体系。二是创新渔业风险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渔业企业或养殖户出资为辅的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示范项目风险基金,降低经营者从事渔业技术示范与转化的投资风险,并通过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馈系统的建立,增强经营者对市场的决策分析能力。三是创新渔业行政管理机制。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渔政执法水平,推进养殖证制度建设,强化渔业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深化渔业行政体制改革,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为现代渔业发展营造一流软环境。
4.5 实施现代渔业发展的品牌战略
一是推行水产品养殖的标准化生产。实行“从产地到市场准入”的全程标准化,完善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流程、包装标签、贮运保鲜、产后加工、市场流通与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升水产品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能力。二是强化品牌的宣传与维护。继续做大做强诸如“杨家泊”等水产品品牌,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好品牌的包装与宣传工作,以产品质量和信誉赢得市场,最终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相关渔业企业可以采取产销挂钩、直达配送、网上交易、代理销售等多种销售渠道和销售形式,扩大水产品市场销售量,建立稳定的市场销售网络,不断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此外,相关经营者还可组织营销策划、产品推介活动,借助各类新闻媒体的品牌宣传,扩大水产品销售,促进新区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1]李树德,李瑾.天津市农业比较优势分析及结构调整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1):13~16
[2]天津市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楼东,谷树忠.中国渔业资源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1):27~31
[4]韩立民.渔业经济前沿问题探索.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5]严正凛.中国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6]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渔业现代化,2005,(1):5~6
[7]李健华.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思考.中国渔业经济,201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