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户视角的山区耕地撂荒原因分析*

2012-08-04胡正峰韩晓飞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年4期
关键词:种地劳动力耕地

葛 霖,高 明,胡正峰,韩晓飞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6)

耕地资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保障,贫困山区耕地资源对保证全国1.2亿hm2耕地红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耕地撂荒现象是发生在耕地利用中,由于生产经营者主观原因放弃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1]。研究耕地撂荒的原因,特别是从农户的视角出发研究山区耕地撂荒的原因,对找到规避山区耕地撂荒的方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关于耕地撂荒的研究比较多,谭术魁[2]通过对粮食主产区多次撂荒现象的考察,总结撂荒现象的分异规律,剖析社会经济主导驱动型撂荒现象的宏观背景和深层次原因,汇总规避社会经济主导驱动型耕地撂荒的现实做法和各项主张,提出了规避社会经济主导驱动型撂荒现象的多种路径建议。谢晓明[3]提出耕地撂荒的原因有: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农地流转制度的缺失。并提出了积极进行农业产业调整,提高种地的比较收益等解决耕地撂荒的措施。段方利等[4]分别从农民工外出务工及农村社会保障缺失角度分析了耕地撂荒现象。曹志宏[5]等从农户耕地撂荒的经济行为出发,得出了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对农户耕地撂荒现象的影响要远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郑财贵[6]等以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为例,研究了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了撂荒地主要是分布在远离场镇、交通条件差、灌溉设施缺乏、坡度大、土地肥力低的地方,并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等规避撂荒措施。马清欣[7]等对耕地质量下降与耕地撂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要坚持耕地数量和质量平衡、重视和保护耕地要有新的视角等4项对策。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关于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是从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劳动力以及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缺乏基于农户视角研究耕地撂荒的原因。为了更加深入地揭示山区耕地撂荒的原因,特别是以行政村为最小研究单位,分析不同行政村之间耕地撂荒原因的异同。该文从农户视角出发分析山区耕地撂荒的原因,旨在为规避山区耕地撂荒提供有益参考,希望能够为实现集约、节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出一定的贡献。

1 研究区概况

团结乡位于毕节市北部,东经105°18',北纬27°34'。全乡总面积84km2。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最低点在青林村大渡口,海拔为660m,最高点在新中村青龙山,海拔1 916m,相对高度差为1 256m;全乡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构成坡、谷、丘、平等各种地貌,北部土地由于赤水河对面四川山脉的由东向西走向,挡住了北风,寒潮不易侵入,境内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3.8℃,年平均降雨量为990mm。

研究区属于典型的贫困山区。共有13个行政村,136个村民组,5 216户,总人口21 88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7%,农业结构单一,主要靠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为生。研究区土地利用一级地类面积中耕地所占比例仅为34.6%;相对高差较大,降雨比较集中,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夏季雨水丰沛而冬季严重缺水;并且旱地占耕地的比重为97%,水田则仅为3%,这些都是影响研究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选取研究区草坝村、青杠村、青龙村和发都村4个村为研究对象,其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草坝村有丰富的硫磺矿、煤矿,1988~2006年间以采矿为主,2006年以后矿厂停运,且采矿期间给该村的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交通条件最好;青杠村以农业为主,交通条件较好,最近几年外出务工人数多,农户收入增长快;发都村土地质量较其它几个村高,以种植烤烟为主,交通条件较好;青龙村以农业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但交通条件差。总之,研究区撂荒现象普遍,4个研究对象大部分农户有耕地撂荒。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来源于毕节市国土资源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由团结乡人民政府提供。调查数据,由2011年1月~2月对团结乡4个村抽样调查所得。每个村随机选取60户为调查对象,共对240户农户进行访问式调查;收回有效问卷,青杠村57份,发都村58份,草坝村56份,青龙村56份,共计2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6%。在被访问的227户农户中,男性187人,占82.4%,女性40人,占17.6%。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21岁,平均51岁,家庭人口以3~5人为主,占调查总户数的68%。受访农户文化水平较低,72%的受访农户的教育水平为小学文化,21%的为初中文化,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仅占调查人数的7%。该研究中劳动力调查对象为男子16岁~60岁期间;女子16岁~55岁期间。

2.2 研究方法

根据农户收入主要来源形式、交通条件等因素将团结乡13个行政村分为4个小组,从每一组中随机抽取一个村为研究对象,结果得出草坝村、青杠村、青龙村和发都村为抽样调查的四个研究对象;剔除各村没有耕地撂荒的农户后,对其余存在耕地撂荒的农户依据户主姓名进行随机抽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户自身及家庭状况、撂荒地与家之间距离及撂荒地的农业生产条件、耕地撂荒的原因、在家务农是否会拉大与外出务工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农户对耕地撂荒现象的看法等。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业比较效益与撂荒间的关系

农业效益低,农户不愿种地。2009年研究区玉米价格平均为1 900元/t,2010年为2 200元/t,与2009年相比,玉米价格涨了15.8%;而同期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要素涨幅为18.5%,相比之下,农户的农业收入实际在减少。加上研究区主要种植玉米,大米、面粉等农产品需从外地购买,加重了农户的生活成本。调查得知,一个劳动力在家务农,除去化肥等农业生产成本,平均年收入大概为4 000元,而外出务工年收入10 000元以上。因此,与外出务工相比,农业的低效益较明显,39%的农户因此而不愿意种地 (见表1)。此外,调查还发现高达85%的农户认为在家务农会拉大与外出务工户之间的收入差距。

表1 耕地撂荒主要原因分析

农业的低效益还体现在农户投资意识逐渐转变,逐渐将精力和财力投资于土地以外的对象,15%的农户表示为寻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将资本投资于土地以外的对象导致耕地撂荒。

3.2 农业生产条件与撂荒的关系

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户不想种地。研究区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差。据统计,2010年研究区出现冻雨、冰雹、旱灾、风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研究区地处云贵高原,土壤贫瘠,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抗旱能力弱,近几年旱灾最为严重。这给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草坝村和青龙村农户认为农业生产条件差导致撂荒的比重较大,分别占28%和26%。研究区整体情况而言,24%的农户认为农业生产条件差导致撂荒 (见表1)。

表2 农户与撂荒地间的距离差异

表3 居民点与撂荒地间的路面情况

在对农户与撂荒地距离这一命题的回答中发现,75%的农户撂荒地与居住地之间距离大于1km,并且农户有多处撂荒地的现象。31%的农户与撂荒地之间的距离大于1.5km;44%的农户与撂荒地之间的距离处于1~1.5km;而与农户1公里以内的撂荒地仅占25%(见表2);出现这种调查结果是由于多数农户将其大于1.5km的耕地赠予或出租给临近的农户耕种。

此外,撂荒地路面较差。其中,路面差坡度大于10°,难于行走的道路占67%;路面比较好,对于牲畜行走方便的小道有26%;而有部分乡村公路的撂荒地较少,仅占7%(见表3)。

3.3 农村劳动力状况与耕地撂荒的关系

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户无力种地。农民工是我国存在的特有现象,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家乡土地撂荒[4]。表1中的数据显示了,四个行政村农户对缺乏劳动力导致撂荒认识较为一致,22%的农户认为耕地撂荒是由于缺乏劳动力。此外,劳动力的缺乏还表现在为,在家农户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户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是撂荒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业的低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条件差导致农户不愿意种地,农户为追求更大的利益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比如选择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缺乏导致撂荒。表4显示了在家农户劳动力年龄主要分布在45~60岁之间。55岁以上60岁以下家庭主要劳动力占整个受访户的26%;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农户占38%;35~45岁之间的占21%,25~35岁之间的农户占14%,而25~16岁之间家庭主要劳动力则仅占1%。

3.4 其他撂荒原因

其他导致撂荒的原因也不容忽视,体现在人为因素导致撂荒。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农户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随着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减少,农户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逐渐增强。在227份问卷中,186位受访户认为种地繁琐,农户因身体素质下降或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愿意种地。调查显示 (表5),草坝村56位受访户均表示,其耕地受到二氧化硫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耕地质量下降甚至不能继续耕种。农户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撂荒主要发生在发都村和青杠村,占整个受访户比例分别为23%和22%。由于农户收入来源单一,抗灾害能力较弱。上年的农业收入已用于生活开支,青龙村43户受访户由于欠缺农业生产资金,无法继续农业再生产导致撂荒。

表4 研究区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结构

4 结论

研究发现,农业的低效益是撂荒的最主要原因,它促使农户不愿意种地,引起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主要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自然环境条件差加剧了耕地撂荒,体现在农业生产条件差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低效益的形成;在农业低效益与农业生产条件差的大背景下,农户由于转移其精力、物力,缺乏劳动力导致撂荒。

撂荒地远离农户居住地,道路条件差,农户有多处撂荒地的现象。与外出务工相比,农业效益低,39%的农户因此不愿意种地;24%的农户基于农业生产条件差而撂荒;22%的农户撂荒是由于缺乏劳动力;15%的农户逐渐将精力和财力投资于土地以外的对象导致撂荒。在227份有效问卷中,186位农户认为种地繁琐;且农户因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放弃土地。此外,草坝村56户农民表示自己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硫等污染。发都村和青杠村的多数农户认为,土地不合理利用引起耕地撂荒。青龙村56户受访对象中,43位农户因农业收入仅够用于生活开支,资金困难无法继续农业生产而撂荒。

表5 其他撂荒原因分析

[1]张斌,翟有龙,徐邓耀.耕地抛荒的评价指标以及应用研究初探.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5)

[2]谭术魁.中国耕地撂荒问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谢晓鸣.农村耕地撂荒的成因与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06,(5):100~103

[4]段方利,林忠,熊云清.基于农民外出务工原因的农村撂荒现象的对策分析.农村经济,2007,(3):16~19

[5]曹志宏,郝晋珉,梁流涛.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经济分析与策略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8,(3):43~46

[6]郑财贵,邱道持,叶公强,等.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为例.农机化研究,2010,32(3):31~36

[7]马清欣,何三林.对当前农村耕地撂荒和耕地质量下降问题的探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23(4):19~21

猜你喜欢

种地劳动力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耕地时节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