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地震科普宣传活动侧记

2012-08-03何寿清

中国应急救援 2012年6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广东省

何寿清

广东地处东南沿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思想文化、风土人情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异。广东人口超过一亿多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这些特点决定了广东地震科普宣传要有自己的特色。

这几年来,广东地震科普宣传在学习借鉴全国各地方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种多样的地震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结合防震减灾事业的需要,紧紧围绕老百姓的需求,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所展示的图片鲜明简洁,文字通俗易懂,社会效益明显。本文以介绍广东省地震科普宣传活动的一些特色做法,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并对目前地震科普宣传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素质,增强参与减灾活动的自觉性,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的目标。我们坚持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所谓“两头”,一是领导干部,二是中小学生,通过这两头带动整个社会。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理念以及依法履责在防震减灾起到关键的主导作用,“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唤醒“老大”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发展的角度提高自身依法履责的责任,这对地震科普宣传无疑是起到关键的作用。另外,我们常说:“小孩是明天的太阳”。在普通家庭里,父母更象“地球和月亮”,老是围绕着家里的“小太阳”转。“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所提出来的宣传理念。因此,广东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为宣传重点,抓住这两头,带动更多的群众去关心和重视我们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近年来,广东省地震局认真贯彻《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联合省委党校在广州举办“全省地震系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主要培训“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公共危机与应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防震减灾依法行政与社会管理”、“地震事件应急处置与新闻宣传”、“地震监测技术发展与展望”、“地震安全与震灾防御”等多个专题内容。

2012年8月,广东省地震局与省委党校第二次联合举办地震专题培训班。这次培训采用“一期三站”的创新形式。第一站是在省委党校进行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培训;第二站是在阳江市召开现场会进行实地观摩、现场授课;第三站是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进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利用“三站”不同平台,力求使参训的省、市、县(区)三级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同时也更好地为防震减灾宣传服务。

广东阳江各市、县、区首创“四个一”地震宣传活动。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年接受一次地震科普知识教育,每所学校建立一个地震科普兴趣小组,每个学校制定一个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方案,每个市、县、区培育一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这些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广东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内容;另一方面也带动广大群众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也为建设和谐广东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二、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搞宣传。

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不能老是重复地讲“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来了怎么办”以及“加强地震防范的必要性”等等。这些内容老百姓早就听腻了。广东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与时俱进,结合广东核电比较多,老百姓普遍比较关心核电安全等问题,把地震与核电安全、地震与断裂带的关系等有关知识进行宣传,再让老百姓在消除心中最大顾虑的同时,也接受了地震科普教育。

2012年3月,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广东省地震局联合深圳市政府、中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圳主会场举办“地震与核安全科普宣传活动”,并在江门市、阳江市、汕尾市等地设立分会场,同时开展宣传活动。活动过程中邀请专家作防震减灾与核安全知识讲座和现场答疑活动、举办地震与核安全知识展览、网上有奖答题等。该次宣传活动持续了一周。此外,广东省地震局还联合中广核集团于3月16日至5月17日开展“地震与核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参赛者直接登录广东省地震信息网、中广核网以及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网进行网络答题活动。该活动既是一次普通的地震宣传活动,也是一次创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宣传活动。其最大的特点是地震局牵头,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广东阳江地区,从2006年开始,结合当地的政策和人文特点,防震减灾科普开展“四进”活动。“四进”是指:“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这些活动面向机关、企业、社区、乡村,依托“十百千万”下基层作为挂钩点,在挂钩点的社区、企业、乡村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在活动中借助科协、民政等部门的科普宣传优势,防震减灾科普与其它科普宣传捆绑在一起,形成集群科普宣传教育,实现了双赢和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三、紧扣公众需要,配合媒体宣传。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媒体能正面引导群众也能负面影响群众。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舆情监控和信息引导是平息突发事件的关键,也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至高点。东日本大地震过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盐的现象,这体现公众对核辐射的误解和对辐射基本常识缺乏了解。地震科普宣传是让公众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实现减灾为目的。因此要急群众之所急,做好舆情监控,让公众安心和放心。

2011年3月,出现“碘盐可防核辐射”的闹剧后,广东省地震局依托广东省地震科普馆以及社会传媒,积极、及时地普及地震与核辐射知识,引导公众舆论健康发展,破除各种不良信息和谣言。通过网站、微博、电台、电视新闻以及社区活动等形式,从科学的角度大篇幅地解读地震、核辐射方面的热点问题,受到广大公众的热切关注。同时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向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领导和群众宣传:“假如地震来临”、“探究大灾启示”、“地震能否未卜先知?”、“‘谣盐’因核而起”、“还要‘核’你在一起”、“带你科学地认识‘辐射’”等专题讲座,宣传地震灾害、核能利用、核辐射等方面科学技术知识。

2011年5月,“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来临之际,广东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剑涛借助周年纪念契机,在珠海文化大讲堂,向公众讲解:“地震是群灾之首,地震可测可防、国外大震的启示”等内容。黄剑涛局长还于当月应邀作客《河源讲坛》,作题为“国内外大震巨灾给我们的启示”的报告。该次报告主要针对河源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这次讲座紧扣公众需要,配合媒体宣传,也起到以点带面的宣传效果。此外,广东省地震局梁干副局长也于当月,在《岭南大讲坛》作“假如地震来临”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专题中主要倡导防灾减灾理念,提高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公众的减灾理念以及参与意识,实现由单一的受益者向既是受益者也是积极参与者的转变。另外,广东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杨马陵也于当月做客广州科普大讲坛之“热点一席谈”,就地震与海啸等问题与市民面对面交流,答疑疑惑。所有这些活动,紧扣公众需要,正面引导媒体,起到很好的防灾减灾宣传作用。

四、探索与启示

只要还有灾害存在,防灾减灾宣传就不可或缺。广东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结合实际,与当地的发展和文化糅合在一起,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探索的地方:

1、以点带面,毕竟不是全面,反映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还没有遍地开花。这也许与我们的管理体制、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以及其它原因所造成的结果。

2、城市与农村存在差异。在城市有城市规划,所建设的楼房基本是按当地烈度进行设防,科普宣传活动也基本可以全方位覆盖。但在农村,很多地方建房子基本没按国家标准设防,除了经济条件外,还有就是没有做到普及宣传教育,没有让老百姓明白自己的房子自己用,防震减灾与个人的生命和财产息息相关。

3、信息公开化力度不够。在突发事件中,公众的恐慌主要是不明白事情的真相。如果信息能及时公开,很多社会不良言论自然会不攻自破。

通过30多年的努力,广东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是一场持久的战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任何的宣传活动,都离不开地域与文化背景,地震科普宣传内容要随着防震减灾工作领域的扩大不断扩充。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干部队伍不断年轻化、知识化,地震科普宣传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东北人喜欢看“二人转”,南方人喜欢看“粤剧”,地震科普宣传也要结合当地群众喜好进行必要的补充。特别是现代网络突飞猛进,这也要求我们做地震科普宣传要紧跟时代步伐,以现代文化为背景,开展灵活多样,适应本地需求的知识宣传。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广东省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家庭防震
机械手表中的防震器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