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对肠肿瘤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2012-08-02褚金龙王希涛唐山市工人医院血液科河北唐山063000
褚金龙 王希涛 李 伟 (唐山市工人医院血液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一般需要输血治疗,输血作为常见的治疗措施有助于补充术中出血及维持体液平衡,从而保障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成功。临床报道异体输血可导致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被抑制,并且输血的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对肠肿瘤患者开展了预存式自体输血(PABD)及异体输血,并对输血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了监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需进行肠肿瘤根治术择期手术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5~74〔平均(56.3±19.2)〕岁,体重41~80 kg之间,平均58.1 kg,术前检查血红蛋白(Hb)≥120 g/L或血细胞比容(HCT)≥35%,血型均为Rh阳性。62例患者其直肠肿瘤31例,结肠肿瘤22例,小肠肿瘤9例,术前均无输血史。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自体输血适应证等情况,选择预存式自体输血者27例(观察组),异体输血者35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术前Hb及HCT水平、肿瘤分类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已检查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患者不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输血前常规检查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存在。输血前交代输血注意事项,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1.2 预存式自体输血方法 患者增加营养,口服硫酸亚铁、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肌注促红细胞生成素400 μg/kg,增加骨髓造血,在手术前1~2 w采血一次,采血量200~400 ml,间隔3 d后再采血一次,采血量同前,如果采血量较多可以3 d后再次采血,总采血量控制在总血容量的12%之内,每次采血前1 h输入预采血量的3倍的液体(包括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为2.5∶1)。采集的血液用含有枸橼酸-磷酸-腺嘌呤(CPDAI)的血袋保存于冰箱中(温度维持在4℃)。在手术中或术后2 h之内全部回输给患者。
1.3 异体输血 患者手术前根据血型配红细胞悬液2~4 U(400~800 ml),手术中或术后2 h之内全部输给患者。
1.4 检测方法 术前、术后1 d、7 d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2~3 ml,置于抗凝试管中充分混匀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IgG、IgM、Ig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IgG、IgM、IgA均下降,术后1 d,对照组指标下降较观察组明显,术后7 d均有一定程度恢复,两组在1、7 d时检测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 d与术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仅1例发生术后感染(3.70%),对照组患者发生2例发热反应(8.57%)、8例过敏反应(22.86%)、9例感染(25.71%),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检测免疫球蛋白结果(±s,g/L)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检测免疫球蛋白结果(±s,g/L)
与同时点观察组之间比较:1)P<0.05;与术前比较:2)P<0.05
组别 时间IgG IgM IgA观察组(n=27)术前12.24±1.32 1.37±0.28 2.78±0.22术后1 d 11.01±1.172) 1.18±0.272) 2.43±0.242)术后7 d 12.17±1.30 1.34±0.28 2.69±0.23对照组(n=35) 术前 12.27±1.29 1.38±0.29 2.81±0.18术后1 d 9.92±1.151)2)0.97±0.161)2)2.02±0.191)2)术后7 d 10.42±1.261)2)1.20±0.211)2)2.23±0.181)2)
3 讨论
小肠肿瘤约占肠道肿瘤的5%左右,发病率较低〔1〕。手术治疗是肠肿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术中操作时间长,出血量较多,相对来说损伤较大,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肠肿瘤患者亦存在肿瘤所致的机体生理及免疫功能变化,增加了感染及术后肿瘤的发生率,术后出现免疫抑制〔2〕,如何安全渡过围术期成为临床学者关注的问题。临床研究发现在围术期采取必要的输血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体液的损失,对于术后机体的恢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但是输血并不是绝对安全,异体输血存在安全性问题及可能导致的免疫抑制等潜在危险,如何合理输血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异体输血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输血后单核巨噬细胞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水平处于明显升高的状态,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术后明显下降,1 w之内均无法恢复术前正常水平,证实围术期的异体输血可以导致患者已存在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损害〔4,5〕。其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考虑与细胞因子的作用及白细胞碎片、血浆产物所致的多种免疫抑制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还证实,异体输血的免疫抑制,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导致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延长,肿瘤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高于不输血或自体输血患者,围术期的异体输血量与生存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明显降低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6,8〕。自体输血由于血液是采集于患者自身,减少了异体输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并且为临床血源紧张情况下用血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对于稀少血型患者的输血提供了一个输血保障性方法。PABD在采血前使用了促进血液生成的造血药物,刺激骨髓造血活跃,在术前1 w即开始采血,并且在采血前输入了足够的稀释液,保障了患者整体血液不减量,在术中自血回输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相对异体输血来说,患者输血后免疫功能指标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说明自体输血不导致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抑制〔4〕。并且有报道还显示自体输血后IL-6、IL-8升高比较明显,显示对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正调节作用〔8〕。本文结果进一步证实PABD对肠肿瘤患者术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小,自体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输血患者,感染发生率低。
自体输血作为有效的输血方法,不良反应低,安全、积极,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的自体输血不仅有助于节约血液资源,还可以减少输血后免疫抑制发生,但是本研究中部分患者对于自体输血认识不足导致样本量较少,自体输血对免疫功能长期的影响还需要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1 项 成,周 宁,时立平,等.原发性小肠肿瘤68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0;36(24):2983-4.
2 夏建福,姚建高,董千铜,等.参麦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3):280-4.
3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输血的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3):189-91.
4 杨 伟,魏建伟.围术期自体/异体输血对食管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4):11-2.
5 黄耘祥,董 亮.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24(3):329-31.
6 Blajchman MA.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s,immunomodulation and postoper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do we have the answers yet〔J〕.Transfusion,1997;37(2):121-5.
7 杨悦饶,陈 玲,和 苗,等.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3(2):207-9.
8 Avall A,Hyllner M,Bengtson JP,et al.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fter autologous and allogeneic biood transfusion〔J〕.Anesthesiology,1997;87(3):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