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2012-08-02王占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青海西宁810001
王占鹏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青海 西宁 810001)
快通道心脏麻醉指的是选择合适正确的麻醉方法,从而可以在患者手术后尽早将气管插管取出,缩短患者在加护病房的时间,从而降低住院费用,提高预后〔1〕。笔者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进行心脏手术的65例老年患者,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拔出导管的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的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5例老年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60~78(平均65.6±1.2)岁;体重13~76 kg,平均(48.3±4.2)kg。其中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3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行动脉导管结扎术11例,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半个小时开始为患者进行麻醉,肌注东莨菪碱0.3 mg,哌替啶1 mg/k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始进行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监测。麻醉诱导为静脉注射1 mg/kg的依托咪酯乳剂0.1~0.3 mg/kg,0.1~0.2 mg/kg的咪唑安定,5~10 μg/kg的芬太尼以及静脉注射0.2 mg/kg的维库溴铵。气管备好后用麻醉机进行通气,氧流量选择为2 L/min,潮气量为 10 ml/kg,呼吸比例为 1∶2,呼吸频率8~22次/min,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0 mmHg。通过左/右桡动脉穿刺来测量动脉压,通过右颈内静脉监测中心静脉压。麻醉维持:治疗组患者持续微泵输注 3~6 mg·kg-1·h-1异丙酚,1.5 ~ 3 mg·kg-1·h-1利多卡因,0.5 ~ 1 μg·kg-1·min-1,手术完毕,体外循环患者根据其血压情况吸入七氟醚,剂量为0.5%~1.5%,待切皮以及转机时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为5 μg/kg。对照组患者则在转机和切皮前单次使用芬太尼,静脉注射,剂量为 20~40 μg/kg,转机前再使用 0.12~0.2 mg/kg的维库溴铵,体外循环中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应用维库溴铵,剂量为0.4 mg/kg,转机前以及转机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吸入安氟醚,剂量为0.5%~1.5%。两组患者在诱导后进行定安以及乳酸林格液来静脉补充。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在加护病房时观察期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出的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量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用量均比对照组少,而异丙酚用量则比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组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麻醉药用量比较()
表1 两组麻醉药用量比较()
组别 n 芬太尼(μg/kg) 异丙酚(mg/kg) 维库溴铵(μg/kg)治疗组33 15±30 15±4 0.30±0.03对照组 32 45±5 0 0.40±0.50 P值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比较()
组别 n 气管拔管时间(min) 术后清醒时间(min)治疗组33 250±10 30±15对照组 32 320±65 130±50 P值 <0.05 <0.05
3 讨论
阿片类药物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所以在麻醉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心脏外科中,阿片类药物被广泛应用〔2〕。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即使在手术过程中应用大量的芬太尼,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也难以处于较为稳定的情况;若使用吸入麻醉就会引发患者心肌缺血,而大剂量应用阿片类药物也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清醒时间以及术后气管拔管的时间,这就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并且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概率〔3〕。本研究显示心脏手术中应用快通道心脏麻醉不仅安全有效,且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具有临床价值。
1 张利芳,周雁荣,罗亮春,等.在心脏手术中应用快通道麻醉技术的术后护理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747-8.
2 徐长荣,姜灿红.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J〕.中国医药导报,2010;11:223-4.
3 张来柱,李彦东,刘宏生,等.高龄患者心血管手术的快通道麻醉处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26: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