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浦口行知基地景观设计探讨

2012-08-01

山西建筑 2012年29期
关键词:游园入口广场

蔡 峰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96)

青少年实践基地属于校外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青少年增加实践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独立的兴趣爱好,独立完善的性格,增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农业现代化加快进程,我们传统的农业方式在不断改变,自然的田园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如何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平台,了解田园文化,这是“江苏省南京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的重要一环,同时行知基地是依托浦口区行知小学,如何展现行知文化是本项目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1 工程概况

1)项目背景。“江苏省南京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简称行知基地)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珠江镇五里村,是南京市最早的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至今已接待活动学生8万多人,南京40所学校固定在基地挂牌定点开展活动。近日基地又成为新加坡部分学校学生的中华文化浸濡基地。最近省市区有关部门决定,对行知基地再投资8 000万元人民币,将基地建成可同时容纳1 500人的省级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基地计划开设的课程有“六大”系列:科普文化活动课程;专题教育课程;实践创作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社会科学考查课程;情操陶冶课程。

2)基地概况。本次规划用地面积200亩,连同现有的行知小学40亩地合计240亩地,为一近似规则的矩形。北面为宽度20 m的五里河,东面为规划中的55 m大华路,南面为规划中的行知路55 m,西面为雨合路55 m。整个基地坐落在规划中的33.6 km2的三桥经济区中。本用地属于长江漫滩地貌单元,地势较低,地面高程在8 m~10 m之间,土层为长江冲淤积成的松软土层。

2 设计构思

首先,基地是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场所,为使青少年实践活动具有真实感,把大自然的田园风光引入课堂,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自然,亲近自然。其次,探索空间环境的文化意境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创造符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把南方园林融入基地环境,创造理想的精神和生活家园。第三,要深刻理解校园规划的创意与理念,使其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强化。

3 方案说明

本案保留了学校建校以来各阶段的建筑,基本反映各阶段的学校建筑风格,新建建筑以现代风格来构建,依据场地的功能分为5个片区:1)实践活动区;2)后勤区;3)运动及拓展区;4)教学区;5)校史及文化展示区。景观在尊重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在进行功能分区设计的同时,又让各个分区通过景观相互衔接,融为一个整体。本案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利用规则和自然式结合,创造多样化的空间和环境,形成一个理想化的自然环境,使用者在这里充分感受自然田园气息(见图1)。

图1 行知基地鸟瞰图

3.1 实践活动片区

实践活动片区主要为外来学生活动场所,是学生长时间活动和停留的场所。1)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广场是学校的礼仪入口,是由外部环境向基地环境过渡的重要空间。在设计中要求创造适宜的环境满足青少年的行为需求,使得基地充满特有的场所精神。主入口广场铺地采用简洁而又现代的几何式分割,结合铺地分割线在广场两侧设置树阵,形成整齐划一的空间感觉,在校园入口标识前设置倒影水池,增加喷水景观形成强力的动感和声音,强化入口形象。2)主林荫道:为符合青少年青春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铺地采用波浪纹,形成强烈的动感,两侧种植高大的行道树,形成别有特色的林荫道,在和文体中心主入口广场结合部,设置一座反映基地精神的雕塑,形成视觉中心。3)文体中心周边景观:文体中心是一座可容纳1 000人集会的体育馆,满足大型的室内报告会,联欢会,演讲会以及体育运动,文艺演出等需要,主入口广场为了满足大型集散的需要,同时要避免无集会时广场过于单调空旷,利用场地特性,形成梯形入口,通过简洁的现代式铺地把人流引向设于入口处,为丰富广场的空间和竖向景观,结合地面分割线,设置列排装饰灯柱和造型草地,形成和建筑一体又融于建筑的入口形象。次入口采用简洁的铺地,在其中设置拼图式绿地,使得广场不过于空旷。在建筑四周设置倒影池,使得建筑生长于水中,与建筑融为一体,同时可以作为航模的使用场地。4)科普活动中心周边:科普活动中心建筑极具现代感和时代精神,依据其功能和场地要求,入口广场采用简洁的几何式铺地,为避免其大面积铺地的单调感,结合铺地分割线,规则的布置绿地。5)茶山游园:由于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茶山游园地幅较大,适宜做较大的地形改造,形成别样的地貌景观,所以在此堆山,形成园区景观至高点,同时融入江南茶园风光,形成茶山游园,同时可以提供学生采茶的实践活动。游园主入口作为科普中心广场的延伸,形成半圆形广场,在入口处设置假山石,既作为游园入口形象,又作为科普中心入口的对景。进入游园,设计一大草坪,以山体为背景,形成一个开阔空间。以自然曲线步道贯穿整个茶山游园,沿线设置多个主要停留点,第一个为圆形观赏花圃,种植多样的花带,第二个为半山景亭,在山体高处设置一景亭,作为景观观赏的至高点。小剧场以一条条绿色坡地茶带为背景,自然融入山体之中,表演台处于平地之中,看台处于坡地之中,极为自然,以成片的色叶风景林为背景,宛如一幅风景图画,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自发组织小型表演,演讲的场所。6)实践区: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少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差,团队合作意识较差,因而这方面的锻炼十分重要。所以规划实践区,在这里进行农事这种实践活动能够使自己体会到粮食蔬菜的来之不易。春夏种、秋冬收,不同时段可以进行播种、采摘、烧烤等,因而不会受季节条件的制约。设计一规则式绿篱分割地块,每个地块可单独操作,周边以风景林带为背景,使得使用者宛如在野外大自然之中劳作,局部设置休息平台,在劳作过后,大家可以休息,讨论心得。

3.2 后勤片区

后勤区主要包括宿舍楼,食堂以及基地办公楼,主要接待外校学生的服务区域。草庭:由三栋宿舍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作为活动较为频繁发生的地带,我们设计了多个活动空间,为使用者提供多样的场所,主入口为树阵方阵,作为道路和庭院的缓冲空间,结合折线铺地,设置带座凳树池,可坐可憩。树阵向草地凸出一平台,形成视觉中心,在其上设置一雕塑作为主景,形成视觉焦点。在庭院中央设置下沉式观赏草地作为庭院主景,其边缘设置台阶,用树池作为分割,为使用者提供多样的边缘场所。结合建筑设置静池,创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场地。

3.3 运动及拓展区

主要包括运动场及拓展片区,种植成片的林带使得与文体中心和名人园分割,形成一个比较独立的使用空间,运动场采用国家标准足球场,跑道以及篮球场。拓展活动区主要为增加青少年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体育场周边环境,把场地分成多种不同的空间,形成一个拓展由易到难这样一个序列性的空间,以满足活动需要。

3.4 教学区

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每个建筑都有其独立使用空间,不相互交叉,同时采用绿化等使得各个建筑保持完整的连续性。1)梅园。由教学楼,实验楼围合而成,以自然式池塘为中心,沿湖边设置景亭,平台,曲桥,草坡,形成一幅古典意味较浓的画面,游园内以梅花为主调树种,呼应主题。2)石庭,水庭院。两个小庭院由教学楼凹形空间形成,以石景和水景为主要的景观主体庭院。石庭以石景为主体,利用弯曲的石溪,结合方形休息平台而成。水庭院以规则式布局,通过错落有致的平台,浮于水面。3)幼儿园入口广场。幼儿园距离入口较远,同时要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设计以拼图式绿地分割铺地,形成多样的景观和铺地,在绿地上设置一些儿童设施,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入口广场。

3.5 校史及校园文化展示区

1)农耕文化展示园:由基地展览馆和基地文化区围合成的空间,设置采用规则式布局,以茅草亭为视觉中心,以竹子为主要景观要素,来布置座凳,绿篱等,形成极富特色竹子的景观,在其间穿插农具等展示品。

2)名人园:以现代几何构图手法来布置名人园,为学生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及了解名人的文化,游园以双层景亭为视觉中心,以现代几何方式来布置步道和休闲广场,与景亭对景设置休闲广场,广场设置廊架与景亭呼应,在对称步道两侧和小广场中心放置教育名人和行知名人雕塑,使学生在游玩的同时,能感受到伟人的潜移默化影响。

3)行知纪念园:主要为纪念行知先生所设,处于主林荫道的尽端。以规则式为主,主广场采用发散式,结合水景和雕塑来展示其纪念和文化意义。

4 结语

行知基地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考虑将大自然风貌抽象引入到基地之中来,创造出一种传统田园风光校园的氛围。另一方面考虑功能方面要求,针对如何更方便的使用各个功能场所做了精心的考虑,以现代的几何式的设计手法来处理功能空间,使得校园在感官上比较有现代气息。通过多种元素的综合利用,使得整个校园成为充满田园风光和人文精神的一个校外教育场所。

猜你喜欢

游园入口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游园小问
游园——畅妈手作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在广场上玩
游园
秘密入口
作品三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广场上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