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中的文化和景观专项研究
2012-08-01康兴梁
康兴梁
(北京易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1 柳林文化与景观现状
柳林文化底蕴深厚:从远古的黄河军渡到殷周的高红遗址、明清的古街、近现代的贺昌故居;柳林名俗特色丰富:有柳林盘子、柳林弹唱、秧歌、红枣习俗及民俗饮食等其他民俗文化。柳林的城市形象提升较快:城市新旧建筑色彩淡雅和谐,联盛中心、煤炭大厦、政府大楼等建筑现代气息凸显,石家沟南路等街道的改造比较成功。
2 柳林文化与景观特征
2.1 柳林文化特征认知
1)多元融合的复合形态。“明清街”可以理解为山西大院和柳林窑洞的一种融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盘子集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于一体,融佛、道、儒为一身,被称之为“浓缩的庙宇艺术”,都反映了柳林作为多元文化交融汇聚地的文化特征。影响柳林文化示意图见图1。
2)自西向东的发展线索。柳林的文化发展在时间序列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由西向东发展相关性,从远古形成的黄河黄土地理地貌到商代的高红遗址,再到明清时期所造就的“明清街”,然后再到近代红色革命巨匠贺昌故居等代表性文化载体,都与城市自西向东的发展轴线相对应。
2.2 柳林现状景观特征提炼
1)“东西纵深长”形成了主次分明、张弛有度的空间序列。2)滨水“月牙形”的组团城市。3)“有势无形”的背景山峦。4)“富有层次”的城市台地景观。
3 柳林文化与景观现状问题
1)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矛盾突出。2)生态格局、开放空间不成体系。3)过境交通穿越破外沿线景观。4)夜景照明没有体现山水环境。
4 文化及景观规划原则与定位
4.1 文化及景观规划原则
1)保护生态:充分尊重并保护地区生态环境;2)发扬文化:整体文化景观的塑造中应充分关注柳林文化的传承与延续;3)展现历程:以时间为线索把柳林的历史组织到城市景观规划中来;4)创新风貌:强化地区整体的山水景观环境,营造特色化的文化景观体系。
4.2 文化及景观规划定位
围绕着柳林“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目标定位,柳林将建设成为具有疏朗生态格局、清晰城市结构、宜人空间尺度、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新城。
1)柳林文化定位“原乡厚土黄河城”,与空间结合为5大分区:核心综合文化区、运动休闲和旅游体验文化特色区、工业遗产与创意文化特色区、黄河峡谷风情门户文化特色区、新科技时尚文化特色区。
2)柳林景观整体上将形成“青山绿水台地城”的风貌特色。
5 文化及景观序列
根据柳林东西纵深长,组织完整空间韵律,规划“军渡(前奏)→高红、穆村(过渡)→柳林县城(高潮)→水泥厂(过渡)→李家湾新区(前奏)”,见图2。
1)前奏部。是进入主城柳林的情绪铺垫,即两个门户区。
2)展开部。是景观前奏和景观高潮之间的过渡地带,为高潮部的到来埋下伏笔,通过视线引导和情绪的铺垫,不断增强人们对景观高潮的期待感。由于展开区片区较长,可以有较多的变化和相对独立的功能、景观主题,但切忌喧宾夺主。
3)高潮部。是全市功能与景观的核心,包含多台地的城市组团也是全市的景观制高点,是柳林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6 文化景观总体格局
柳林整体上形成“一带、一核、两门、两区、五廊、多点”的文化景观风貌格局,见图3。
6.1 一带——三川河景观带控制指引
重点保障三川河的整体防洪安全以及相关水利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沿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结合两岸功能的布局形成重要的亲水环境与景观节点,增强其景观功能;控制好水景环境塑造与城市功能建设的协调关系。打造三川河景观带为柳林景观序列展开的重要线索和纽带,连接柳林的各个功能区。
6.2 一核——中央核心景观区控制指引
“一核”即作为高潮的核心区,与柳林老城区连为一体,景观特色塑造的重点是控制好台地组团的天际轮廓线,打造地标性的城市文化综合体为龙头,设立文化剧院、民俗博物馆、柳林民俗表演露天剧场,通过柳林市民的生活来激活并延续这种文化脉络。
1)平原区(老城区、商务区)景观控制指引。作为城市复合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柳林中心区整体景观格局的核心和制高点,因此,该区域景观整体控制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a.优先保障并强化三川河滨水生态湿地景观特色,严格控制滨河地区建筑的高度与滨河界面;b.突出平原区作为柳林中央商务区(CBD)的建筑群体环境以及地标性建筑的控制;c.突出滨水型月牙组团的景观特色,保持并发扬多元文化荟萃的优势。
2)台地组团区景观控制指引。景观特色塑造的重点是控制好台地组团的天际轮廓线,体现地域特色,创造多姿多彩的公共活动空间。
6.3 两门——重要节点控制指引
“两门”及城市入口区域,即东西两个城市特色门户,西面的黄河军渡片区和东面的李家湾片区,为整个景观序列的前奏部分。
1)黄河峡谷军渡片区景观控制指引。重点打造体现柳林历史文化风貌及黄河渡口风情,挖掘黄河黄土高原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艺术和历史文化遗迹,突出原始和古朴的特色,塑造雅俗共赏的文化环境,结合黄河峡谷风情探险科考,打造旅游与度假为一体的国际探险度假区。
2)李家湾科技时尚片区景观控制指引。该片区以李家村为主线,重点打造体现柳林未来科技时尚文化风貌的区域,前卫而富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城区将成为柳林新的名片。
6.4 两区——特色片区控制指引
即展开部,包括高红工业区,穆村文化片区。
1)高红工业区控制指引。在城市西面的循环产业工业基地及高红遗址一带建立起工业遗产和文化创意特色区,工业遗产和历史遗址在这里发生碰撞,为柳林的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2)穆村片区控制指引。在穆村一带建立起以运动休闲和古镇旅游为主的文化体验区,依托穆村保持良好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依托三川河建造高级别的滨水度假小镇。
6.5 五廊——生态廊道控制指引
重点控制内部五条主要的生态廊道:
黄河生态廊道;柳林南、北两个方向的生态屏障廊道;核心区和其他片区组团间的两个生态廊道。
在满足基本防护要求的林地建设前提下,结合都市农业的建设,保留和建设部分农田,并完善其水景环境的建设,共同构筑柳林完整的生态格局,保障柳林的景观生态质量。
6.6 多点
“多点”景观眺望视点和城市地标控制点,打通景观眺望系统的视廊,塑造地标建筑。
1)景观眺望视点控制。打造景观眺望系统,把柳林各个组团连接成完整的景观体系,重点控制为电视塔附近的核心眺望点,主要一级眺望点为北侧规划台地、南山公园、北山公园、穆村山后公园、锄沟公园、高红遗址对面视点。
2)视廊控制。核心区台地组团与城重要节点如城市入口处,以及开敞空间之间视线通廊的控制,城市入口、开敞空间建筑高度应该满足视觉和行为心理要求,不得对人造成压抑感。
3)城市地标控制点。核心区创意建筑提升城市形象,重点控制公共服务建筑的效果,推进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体现柳林独特的地域风貌特色。
7 结语
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特色塑造意义重大,规划师在从事总体规划中应具备城市整体轮廓的空间感和审美观,结合当地的文化和景观资源打造特色城市。
[1] 师惠珍,富 祥.新城总体规划理念[J].山西建筑,2011,37(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