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演化机理研究

2012-08-01

关键词:子系统催化剂要素

靳 洪

(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是企业战略创新和企业能力的综合体,它是各种能力要素组合在一起的复杂能力系统,能够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或者创造新资源来确保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1-2]。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可理解其为了一个或一组共同目标,由相互之间具有特定功能和有机联系的各种要素(元素)或构成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或集合[3-4]。系统内所有元素或要素是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5]。

因此,可以从系统学的角度认为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存在物质和能量相互交换的现象(系统开放),系统内部信息可以自复制和自稳定(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同时系统的功能可以相互耦合(系统非线性)并且能够伴随着系统突变演化(系统涨落)。笔者将运用系统学中的超循环理论分析在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中的各种循环,并揭示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演化过程。

1 超循环理论

超循环理论(hyper-cycle theory)是德国科学家曼弗雷德·艾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任何生命的起源都来源于采取了超循环形式的分子自组织积累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产生、保持和积累信息,又要完成代谢、自复制、选择和进化,并依靠这种“一旦—永存”的机制实现其生命的统一和延续[6-7]。艾根把这种循环现象按照低级到高级分为3个层次: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8]。

1.1 反应循环

反应循环在整个循环现象中是最基本也是最低级的循环形式,它是将底物(substrate)通过催化剂酶(enzyme)的催化作用反应成为另一种产物(product),然后再释放酶与另外的底物结合并重复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底物S被催化剂酶E暂时激活成为过渡态的复合物ES(enzymesubstrate complex),这种酶-底物复合物ES转化成为酶-产物复合物EP(enzyme-product complex),EP则产生产物P并释放催化剂酶E,催化剂酶E进而可与另外的底物S分子结合,并重复这个循环。在反应循环中,复合物在过渡态比没有被酶E激活时所含的能量更低,因此可以使反应循环变得更加稳定。

图1 反应循环过程

1.2 催化循环

如果说反应循环是超循环系统中最基础的(一级)循环子系统,那么催化循环则是超循环系统中较高级的(二级)循环子系统。催化循环是由N个反应循环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循环网络,如图2所示。在催化循环过程中底物S1和催化剂En发生反应产生更多的En,其中一部分产生催化剂E1,并与底物S2发生催化反应产生下一轮循环反应所需的催化剂E2。以此类推,每一步的反应循环产物Pi都是催化剂Ei,并且是下一步催化剂Ei+1(产物Pi+1)的催化剂,最后一个产物En又催化E1的产生,在整体上表现为自催化自复制的循环过程。

图2 催化循环过程

1.3 超循环

超循环是整个循环系统中最高级的一种循环形式,是自催化自复制的循环在功能上的循环耦合所形成的。在超循环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是通过竞争与协同完成自催化循环和交叉催化循环,使得系统具有自复制、自适应和自演化功能,并更具稳定性。超循环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每一个I1都是一个催化循环子系统,在自催化自复制的过程中,子系统还产生了E1,并成为了催化循环子系统I2的功能性催化剂,最终In产生En并为I1催化循环提供了催化支持,至此催化超循环系统形成。

图3 超循环过程

1.4 超循环演化方式

曼弗雷德·艾根通过引入“拟种”(同类的超循环分子突变体群体[9])的概念揭示了超循环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方式。根据艾根的超循环理论,整个系统在演化过程中,不仅能催化生成一个类似循环(一个自复制单元拟种),而且这些循环可以在功能上耦合成一个更大的循环系统,生成N(N≥2)层次互相嵌套的循环演化系统[10]。超循环系统演化方式如图4所示。在图4中,I1和I2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催化循环体(基因突变体),E1和E2分别为I1和I2的复制酶,当E1自催化I1的同时又对I2进行催化复制,E2自催化I2时又有利于I1的催化复制,则I1和I2通过自催化和相互催化的耦合方式稳定共存(如图4(a))。在I1和I2超循环系统形成后,在其稳定的自催化自复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异,I2形成了一个突变体(拟种)I'2,I'2产生复制酶E'2(如图4(b))。此时,如果拟种I'2的变异是有意义的,新的功能耦合就变得有利,那么I'2将会进入I1和I2超循环系统中。复制酶 E1、E2和 E3对 I1、I2和 I3进行交叉催化,变成实体稳定的三元超循环系统(如图4(c))。随着基因突变体不断地产生变异并形成有意义的拟种,将会有更多的突变体和复制酶并入超循环中,形成更多元、更复杂的系统并推动系统演化,形成稳定的超循环过程。

图4 超循环系统演化模拟

2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演化

2.1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反应循环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包含各种要素和子系统,其中三大子系统可以概括为:企业职能子系统、战略创新子系统和企业知识管理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括各种要素子系统,它们是各子系统的核心部分。企业职能子系统包括后勤、生产运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会计等要素子系统;战略创新子系统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变革等要素子系统;企业知识管理子系统包括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共享管理和知识应用管理等要素子系统。每一个要素子系统都是较低级的组织形式,它们的运作相当于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反应循环。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包含的企业职能子系统、战略创新子系统和企业知识管理子系统,都会依据外界环境的动态性以及子系统自适应性对催化剂酶进行自复制、自重组、自优化反应循环,形成新的子系统。以企业知识管理子系统为例,如图5所示,子系统通过汲取外部知识源(客户知识源、供应商知识源、竞争对手知识源、政府知识源和中介机构知识源等),激活企业内部知识源(未挖掘整理公共知识源、员工隐性知识源等),使其子系统中一部分知识外化,成为企业外部知识,一部分促使子系统发生反应,使外部知识内部化,个人知识公共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形成螺旋上升的知识管理过程,最终知识管理子系统中知识流的循环,可以提升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决策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图5 企业知识管理子系统的反应循环模拟

2.2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催化循环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催化循环过程实质就是其各子系统的自催化过程,是实现系统新陈代谢的过程。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系统内企业职能子系统、战略创新子系统和企业知识管理子系统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来维持自身的结构。各子系统在进行自我增进的反应循环的同时,随着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进行循环增进的循环催化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各子系统不仅能保持自身已有的物质、能力和信息,还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自我适应和自我进化,以保证整个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持续发展,从而提升企业战略创新能力。

以战略创新子系统为例,来说明在子系统内的各要素子系统之间如何进行催化循环,以推动战略创新子系统的演化,如图6所示。战略创新子系统中包括了战略分析要素子系统S1,战略制定要素子系统S2,战略实施要素子系统S3和战略变革要素子系统S4。这4个要素子系统除了进行自催化以外,还进行着循环催化,战略分析要素子系统S1在“客户、企业价值创造”等为催化剂E4的作用下,一部分作为了S1自催化,一部分成为了战略制定要素子系统S2的催化剂E1;S2在“战略创新利好信息”等为催化剂E1作用下,产生了以“领导者创新才干、正确决策”等为催化剂E2;战略实施要素子系统S3在催化剂E2作用下,产生了以“人、财、物的整合协调”等为催化剂E3;催化剂E3又催化战略变革要素子系统S4,并产生了以“客户、企业价值创造”等为催化剂E4,这种催化循环使战略创新要素子系统功能得到优化,并使战略创新子系统得到进一步进化。

图6 战略创新要素子系统的催化循环模拟

2.3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超循环演化

在开放性环境下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交流,在系统内部通过非线性作用使各子系统与要素之间不仅竞争,而且协同,形成整体行为,并且在涨落机制下从偶然事件中利用优胜劣汰方式迅速发展,表现出系统自复制、自稳定、自突变和自演化的超循环演化路径。

在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超循环过程中,嵌套了知识管理子循环系统、战略创新子循环系统和企业职能子循环系统。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超循环模拟如图7所示。在整个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超循环过程中,企业提升战略创新能力在宏观上需要国家的政策引导和财政的支持,使产业结构能够合理调整优化升级,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并建立起战略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良性循环,最终将加强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功能耦合,自我培育和提升企业战略创新能力。

图7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超循环模拟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通过自适应和自更新,使各子系统和要素在进行超循环复制进化的同时,代谢系统中一些不和谐因素,使系统得到进化升级。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超循环进化模拟如图8所示。图8中的I阶段是企业战略创新意识产生到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系统要素关联的阶段,是系统线性平衡态逐渐偏离到线性近平衡态的阶段,属于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初期阶段。随着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各子系统和要素关联度的提高,以及系统由他组织向自组织演化的条件逐渐形成,系统也由原有的线性近平衡态向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发展,并且超过一定的阈值使其原有平衡态失稳,再通过系统随机涨落引发系统突变,形成有序的企业战略创新能力,对应II阶段。当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自组织形态形成后,继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交换,系统内各子系统和要素相互耦合形成稳定的超循环,通过复制进化系统的超循环,在每一个层次上相互耦合便形成更高一层次的超循环,系统也一步一步远离平衡态(对应III阶段和IV阶段),系统更加有序,企业战略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在系统整体进化过程中,在非线性竞争与协同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系统通过超循环复制进化的同时,也会受到诸如恶性竞争,政策不支持,资源、能力无法整合和优化配置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系统也可能出现代谢不良,此时形成系统结构有序程度降低,系统功能退化解体,企业战略创新能力也将随之减弱(对应II'阶段,III'段和IV'段)。因此,企业战略创新能力在新旧交替时期(II阶段与III阶段,以及III阶段和IV阶段的过渡阶段),在顺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同时,还应形成系统内通过竞争与协同建立新的结构,这样企业战略创新能力便经历了新陈代谢的过程,企业战略创新能力周期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系统层层递进,表现出更强的企业战略创新能力。

图8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超循环进化模拟

3 结论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是开放的,物质和能量能够相互交换,是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信息能够自复制、自稳定,是非线性的,系统功能能够耦合,是能够涨落的,系统能够突变演化。因此,笔者借助德国科学家艾根提出的超循环理论揭示了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超循环演化方式。

[1] 靳洪.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结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10):202-203.

[2] 靳洪.论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本质[J].江汉论坛,2012(2):33-35.

[3] 白思俊.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4-98.

[4] 高隆昌.系统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2-108.

[5] 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7-123.

[6] 曾国屏.超循环自组织理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8(4):63-68.

[7] 周慧琴.超循环论对生命复杂性与有序性的解密[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4(2):64 -67.

[8] EIGEN M,SCHUSTER P.The hypercycle:a principle of natural self-organization[M].Berlin:Springer-Verlag,1979:65 -79.

[9] 李建华.超循环:一个完整的自组织原理[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5(1):82-87.

[10] 李曙华.生成的逻辑与内涵价值的科学:超循环理论及其哲学启示[J].哲学研究,2005(8):75-81.

猜你喜欢

子系统催化剂要素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新型钒基催化剂催化降解气相二噁英
掌握情欲催化剂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