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双向电流检测方法的实验比较

2012-08-01刘春玉张立炎张昌辉

关键词:极性双向蓄电池

刘春玉,黄 亮,张立炎,周 波,张昌辉

(1.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北省电力公司嘉鱼县供电公司,湖北 咸宁 437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硬件电路的设计需用到双向电流检测,相对于单向电流检测电路,双向电流检测更为灵活,不仅能检测正负电流的大小,而且能判断电流方向,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双向电流检测系统的要求是:结果精确、方法可靠、结构简单。

笔者介绍了3种双向电流的检测方法,以三相全控整流桥电路来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1-2]为例,对蓄电池充放电进行了研究。采用600 Ah的充放电蓄电池,其最大充电电流为60 A,放电最大电流为100 A。

1 双向电流检测的基本原理

双向电流检测的硬件结构由电流传感器、I/V变换器、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和单片机组成[3],如图 1 所示。

图1 双向电流检测硬件结构图

电流传感器采用LEM公司的LA100-P[4]。LA100-P的原副边匝比为1∶2 000,原边额定有效值电流为100 A,副边额定有效值电流为50 mA,电流测量范围为±150 A。LA100-P可以把最大充电60 A、放电100 A的蓄电池电流转换成-30~+50 mA的电流信号。

I/V变换器采用的是无源I/V变换,利用精密采样电阻把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根据不同的A/D转换器模拟输入通道的电压范围选择不同的精密电阻。

信号调理电路是将非标准电信号转换成标准电信号。根据不同的采样方法,信号调理电路的组成也不一样:对于提升电压法,它包括电压跟随电路、加法电路和滤波电路;对于绝对值电路法,它包括电压跟随电路、绝对值电路、比较电路和滤波电路;对于新型AD芯片,它仅有滤波电路。

A/D转换器的选择要考虑到多种因素[5],如分辨率、数据总线接口、采样速率、通道数和基准电压等。一种方案是采用 TMS320F2812[6]单片机内部自带的A/D转换器,它包括一个12位、12.5 mSPS、16通道的单极性AD模块;而另一种方案是采用 Analog公司的 AD芯片 AD7321,AD7321是 13 位、串行、500 kSPS、2 通道、2.5 V内部基准电压源的双极性AD芯片。

笔者选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为核心控制单元,它内部自带一个12位A/D转换器。

2 单极性AD采样电路

市面上最常见的是单极性AD芯片,包括单片机内部的AD芯片,绝大多数也是单极性的,它只能识别正电压信号,对于负电压信号则需要将其转换成正电压信号。

笔者采用TMS320F2812单片机内部的AD模块,其模拟输入电压范围为0~3 V,超过该电压就会烧毁DSP芯片,一般情况下输入最大值在3 V的80%左右。对于-60~+100 A转换成-30~+50 mA的电流信号,可以通过电压提升法或者绝对值电路法把该电流信号转换成0~2.4 V左右的电压信号,同时得出电流的方向。

2.1 电压提升法

电压提升法的思想是把-30~+50 mA的电流信号通过I/V变换器转换成-0.9~+1.5 V的电压信号,然后通过加法电路把电压提升到0~+2.4 V。电压提升法电路图如图2所示。

图2 电压提升法电路图

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流信号Ia通过30 Ω的精密采样电阻R1转换成电压信号V1:

I/V变换器与加法电路之间的电压跟随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采样电阻R1和R4将通过运算放大器并联在一起,会改变采样的电压值。

加法电路是为了把-0.9~+1.5 V电压信号提升 0.9 V[7],因为:

可取 V2=5 V,R3=50 kΩ,R4=9 kΩ,R5=9 kΩ。R3、R4、R5必须为精密电阻,否则测量结果会有较大的误差。则:

V3再通过一个反向电路得到V4:

这样就实现了将-60~+100 A的电流信号转换成0~+2.4 V的电压信号。电流方向的判断是在DSP内部完成的,当电压值小于0.9 V时,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当电压值大于0.9 V时,蓄电池为放电状态。最后电压信号经过滤波,输入给 AD 模块[8]。

2.2 绝对值电路法

绝对值电路法[9-10]的思想是把 -30 ~ +50 mA的电流信号通过I/V变换器转换成-1.5~+2.5 V的电压信号,同时跟0 V进行比较得出电流的方向,然后通过绝对值电路把电压转换成0~+2.5 V的电压信号。绝对值电路法电路图如图3所示,电流方向比较电路如图4所示。

图3 绝对值电路法电路图

图4 电流方向比较电路

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流信号Ia通过50 Ω的精密采样电阻R1转换成电压信号V5:

电压跟随器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会使R10和R12并联。

对于绝对值电路,取 R12=10 kΩ,R13=20 kΩ,R15=10 kΩ,R16=10 kΩ,R17=10 kΩ,电阻都必须为精密电阻。绝对值电路的前级运放组成反向电路,后级运放组成加法电路。

当 V5≥0 时,D2关断,D1导通:

当 V5<0 时,D2导通,D1关断:

由式(6)和式(7),可得:

由此实现了把-60~+100 A的电流信号转换成0~+2.4 V的电压信号,然后滤波输入给AD模块。

电流方向比较电路是把I/V变换后的电压信号与0电压比较。当蓄电池充电时,采样电压V5<0,V9=12 V,然后经过电平转换变成DSP能识别的高电平;当蓄电池充电时,采样电压V5>0,V9=-12 V,经过电平转换变成DSP能识别的低电平。

3 新型双极性AD芯片法

对于正负电流的检测,还可以考虑使用外接的新型双极性AD芯片,其模拟量输入通道可以检测正负电压信号。笔者采用 Analog公司的AD7321[11],其模拟通道输入范围为软件可编程的 ±10 V,±5 V,±2.5 V,0~ +10 V,笔者选择±5 V。AD7321有内部基准电压源,不需要外接,因此使用起来非常简单。AD7321电流检测硬件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AD7321电流检测硬件电路

把传感器检测到的-30~+50 mA的电流信号Ia通过100 Ω的精密采样电阻 R20转换成-3~+5 V的电压信号V11:

然后把采样得到的电压信号通过滤波电路输入给AD7321的模拟输入通道VIN0。

AD7321与DSP芯片TMS320F2812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连接在一起。串行时钟SCLK提供转换和控制信息的时钟信号。片选启动数据传输和转换过程,一次转换共需16个时钟信号。DSP通过DIN引脚向AD7321写入寄存器的值,AD7321有2个可编程的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和范围寄存器。数据转换结束后通过DOUT输出给DSP,包括2个零位、通道标识位、符号位和12位数据转换结果共16位数据。AD转换流程如图6所示。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信号完整性分析

由于电压提升法和绝对值电路法对I/V变换后的电压信号进行了变换,不能从理论上保证输出信号完整或者没有失真,因此必须通过实验来对这两个电路全程电压进行校验。新型AD芯片则是直接把I/V变换的电压传送给AD芯片,因此不需要进行信号完整性校验。

图6 AD转换流程图

给输入电压一个正弦信号,用示波器测量其输入(下面的)、输出(上面的)波形。在波形上,信号完整性得到了验证。在数据上,电压提升电路的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提升了0.9 V,从-0.899~1.5 V提到0.013~+2.41 V,其界面图如图7所示;绝对值电路的输出电压从-1.5~+2.5 V变成了0~+2.5 V,其界面图如图8所示。

图7 电压提升法校验界面图

图8 绝对值电路法校验界面图

4.2 数据比较

将TMS320F2812单片机转换的数据通过上位机显示,用钳形表测量实际数据,在上位机上读取3种方法的电流值。实验数据比较如表1所示。电压提升法的采样最大误差为1 A,精度略大于1%;绝对值电路法的采样最大误差为0.6 A,精度小于1%;新型AD芯片法的采样最大误差为0.7 A,精度小于1%。

表1 3种方法读取电流值的实验数据比较

5 结论

笔者介绍的3种电流采样电路都能较好地实现双向电流的检测,3种采样电路各有特点:电压提升法的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价格便宜,电路易于实现。但其以牺牲采样精度为代价,因此采样精度较低;绝对值电路法的电路结构复杂,方向检测必须外接电路,其采样精度较高;新型AD芯片法的电路结构简单,采样精度高,但芯片较贵。

如果使用控制芯片内部AD,控制精度要求不高时,推荐使用电压提升法;控制精度要求高时,推荐使用绝对值电路法;如果要求电路尽可能简单准确,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推荐使用新型双极性AD芯片法。

[1] 王刚.基于晶闸管的铅酸蓄电池充放电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2007.

[2] 高兵权,肖学福.STM32F103控制器的蓄电池双向电流检测[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0(10):70-72.

[3] 于海生.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5-39.

[4] LEM.LA100TPCurrent Transducer[R].北京:北京莱姆电子有限公司,2006.

[5] 于进杰,肖献保.A/D转换芯片选型[J].广西轻工业,2007(12):64-64.

[6] 孙丽明.TMS320F2812原理及其C语言程序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74-301.

[7]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39.

[8] 夏泽中,苏宏良,朱玉璟.电源监控系统中的远程采集终端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5):694 -698.

[9] 袁海文,李荣源.一种有源绝对值电路的缺陷分析和改进[J].电工技术杂志,2001(1):50-51.

[10] 陈国庆,方康玲.一种精密有缘绝对值电路的改进与应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5,28(4):369 -371.

[11] Analog Devices.AD7321[R].America:Analog Devices Inc,2006 - 2009.

猜你喜欢

极性双向蓄电池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跟踪导练(四)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1) 汽车蓄电池的前世
蓄电池去哪儿了
香椿子不同极性部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
表用无极性RS485应用技术探讨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蓄电池去哪儿了?VOL12.雷克萨斯RX45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