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渴望在乒乓球故乡卫冕

2012-07-31

环球时报 2012-07-31
关键词:红双喜球台科恩

《纽约时报》7月30日文章,原题:中国将峥嵘岁月带回乒乓球故乡  北京与伦敦远隔约5000英里,但谈及乒乓球,中国运动员享有主场之利。四座烁烁放光的球台,安放于容纳6000名观众的运动场正中央。它们是在上海由一家名叫红双喜的公司打造的。

对于任何谙熟其历史的人而言,这项运动充满乐趣。乒乓球运动诞生于19世纪的英格兰,起初是上层人士的一项餐后消遣。在2008年接过奥运会会旗时,伦敦市长约翰逊骄傲地述说了这些事实,并声称“乒乓球要回家了”。也许是。但自打这项运动问世以来,很多伟大胜利都是在中国或由中国高水平运动员创造的。中国的成就在北京奥运会达到顶峰,包揽男女单打金银铜牌和男女团体金牌。像任何卫冕冠军一样,中国队渴望发起又一次猛攻。而且,在这里圆满成功的滋味可能尤为甜蜜。红双喜公司的代表甄立(音)说:“他们或许比在任何其他赛事上都更想赢。这项运动在这里诞生,因此他们有股很特别的动力。”

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赢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成为中国首位赢得世界冠军的公民。忽然之间,中国想要拥有更多乒乓球世界冠军。不过,“文革”期间,中国停止所有专业体育项目比赛。不久乒乓球迎来复兴,并在中国第一次尝试跨出国际孤立时发挥了重要作用。“1972年,你们的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后来,我们开始了两国邦交正常化。”甄说。“但故事是从乒乓球开始的。你们一名运动员上了中国队的车”。他指的是美国运动员科恩于1971年日本世乒赛上的一段著名小插曲。当时,中美领导人都在寻觅缓和两国关系的由头。科恩偶然搭乘后不久,中国官方邀请美国队访华。这就是“乒乓外交”的开端。《时代》杂志用“(中国)乒地一声把球打了出去”形容这项运动在中美关系解冻中的作用。

截至目前,关于中国球台的反响良好。刚赢了一场比赛的喀麦隆选手莎拉说,“一些球台的弹性不行,但中国球台堪称完美。”▲(作者戴维·西格尔,易水莟译)

猜你喜欢

红双喜球台科恩
钢管混凝土风电塔架球式节点的力学性能分析
两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格构式风电塔架节点损伤机理对比分析
桂盟科恩斯
传承历史 开拓未来
锐风保驾护航让未来更健康红双喜助力“打球吧,孩子”
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直面镜头:我就是5000万美元艺术骗局的始作俑者
创新发展,双喜长红
课间球台拾取
课间球台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