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领导人新年贺词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012-07-31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比作旅途语料

郭 熙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000)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对于“隐喻”的研究可谓热力不减.一方面是因为隐喻现象本身十分丰富、有趣,二是因为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当作一种修辞手段,而现代隐喻研究则把隐喻看成是一种认知现象(束定芳,2001).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当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不同的语言中,相同的隐喻表达体现了人类相似的体验和对世界的认识,而不同的隐喻表达则体现了人类对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不同取向.本文尝试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政治语篇中,通过对中美国两国领导人的新年贺词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寻找其相似点与不同点,进而讨论隐藏于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1 理论基础

1.1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理论源于Lakoff和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在这本书中,他们首次将隐喻与人类认知体系联系起来,指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隐喻,无论是在语言里,还是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Lakoff和Johnson,1980).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mapping),即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即喻体),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即本体).通过跨域映射,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认知域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域,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1.2 概念隐喻的种类

概念隐喻一般可分为:结构隐喻(structural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三类.

(1)结构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用较为熟知的、具体的概念词语谈论不熟悉的概念.两个概念的认知域虽然不同,但它们的结构保持不变,即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E.g.The Internet is a highway.

E.g.Time ismoney.

(2)方位隐喻(也称“空间隐喻”)源自人类与大自然长期的互相作用,是用人们最熟知的基本概念:上—下、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空间概念来组织另外一种概念系统(束定芳,2001).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有关good is up,bad is down;happy is up,sad is down;more is up,less is down等的概念隐喻表达不尽其数.

E.g.Iam feeling down.

E.g.Price are still growing up.

(3)实体隐喻是把行为、思想和感情等抽象的事物看作实体或物质的隐喻.Lakoff和Johnson认为人们往往将心智中关于物质世界的体验映射到更加复杂的抽象概念上,实现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量化和推理,将抽象经验视作实体(entity)或物质(substance),并通过后者理解前者.

Lakoff和Johnson还进一步将实体隐喻分为:实体隐喻、容器隐喻和拟人隐喻.

这里的实体隐喻指的是,将一个抽象的概念看作是一个具体的实体.例如:人脑是一台机器.I am a little rusty today.容器隐喻是将人的经验看作是一个容器.例如:He is in love.拟人隐喻是最明显的隐喻,是指将物体当成人来描述.例如:My teeth don’t like sour apples.

根据具体的语料和文化背景,概念隐喻还可以更加的细化.例如:结构隐喻中有自然隐喻、建设隐喻、战争隐喻等;方位隐喻中有旅途隐喻、圆圈隐喻等;实体隐喻中有容器隐喻、拟人隐喻等.

2 语料分析

本文采用的语料分别是奥巴马2012新年贺词和胡锦涛2012年新年贺词.为保证语料的正确性,胡锦涛2012年新年贺词下载自新华网(http://www.news.cn),奥巴马2012新年贺词下载自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

在本文中,笔者采用了Steen的“五步隐喻辨认法”来辨认和分析语料中的隐喻.“五步隐喻辨认法”内容如下:辨认隐喻焦点(Identification ofmetaphor focus);辨认隐喻概念(Identification ofmetaphor idea);辨认隐喻比喻(Identification ofmetaphor comparison);辨认不完整命题(Identification of incomplete prepositions);辨认隐喻映射(Identification ofmetaphormapping)(Steen,2002).

2.1 语料中概念隐喻的统计

笔者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和Steen的“五步隐喻辨认法”,从两篇语料中找出概念隐喻.经过仔细的研究,两篇新年贺词中的隐喻现象十分丰富,中文贺词中共有38处隐喻,英文贺词中共有42处隐喻.虽然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针对的是英文,但是通过笔者的观察,概念隐喻在中文中也十分常见.可见,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不仅存在于思想和行动中,还存在于语言中”在中文中也得到了印证.

(1)2012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很高兴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向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的朋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

在(1)这句话中,出现了几个概念隐喻.首先,“新年”和“辞旧迎新”中的“新”字是中国人民积极乐观的映射.“通过”是一个空间隐喻,而“同胞”则是一个自然隐喻.“同胞”将来自同一国家的人民比作同一株植物的细胞,以此来喻示全世界的华人骨肉相亲,关系紧密.

(2)2012年是中国“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人民同心协力、锐意进取,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中国加强同各国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国际合作,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在(2)这句话中,出现了几个概念隐喻.首先,“开局”是将“十二五”时期映射为一盘棋局.“建设”是建设隐喻,这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比作一场建设,需要全国人民一起努力来实现.“发展”、“增长”、“稳定”是方位隐喻,以此喻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样,希望世界经济景气.

2.2 语料中概念隐喻的类别

通过对实例进行对比分析,中英文贺词在语料库中都各自发现5类概念隐喻,具体如下(表1、表2):从表1和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文语料中有5种概念隐喻,分别是:旅途隐喻、生物隐喻、建设隐喻、战争隐喻和圆圈隐喻.而在英文语料中则是:旅途隐喻、生物隐喻、学生隐喻、战争隐喻和家庭隐喻.

表1 中文语料中概念隐喻的主要类别

表2 英文语料中概念隐喻的主要类别

2.3 语料中重要的概念隐喻

2.3.1 中文语料中概念隐喻实例

2.3.1 .1 旅途隐喻

A.社会发展是一段旅途

(3)中国将继续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胡,2011.12.31)

(4)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胡,2011.12.31)

(5)我相信,只要各国人民戮力同心、同舟共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胡,2011.12.31)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看到诸如“和平发展道路”、“前进道路”、“征程”、“迈出步伐”等隐喻.这里是将始源域“旅途”映射在目标域“社会发展”上.把社会的发展进步比作一段富有挑战性的旅程,当中会有阻碍,有进步,有终点.全体中国人民一起在建设中国的旅程上克服种种困难去达到最终的目标.

B.共产主义理论是向导

(6)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胡,2011.12.31)

在中文语料中,将社会发展比作一段旅程,而社会建设是由“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共产主义理论来指导的.

2.3.1 .2 生物隐喻

(7)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胡,2011.12.31)

(8)同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携手努力,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胡,2011.12.31)

(9)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胡,2011.12.31)

在以上例子中,将中国、香港、澳门、世界比作大树,“繁荣”表示这些国家和地区社会蓬勃发展,经济急速增长.

2.3.1 .3 建设隐喻

(10)中国人民同心协力、锐意进取,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胡,2011.12.31)

(11)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胡,2011.12.31)

(12)……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胡,2011.12.31)

在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料中将“社会主义现代化”比作一场“建设”,将“小康社会”比作这场建设的“目标”.而这场建设需要设计者、管理者和建设者付出智慧和努力才能完成.

2.3.1 .4 战争隐喻

(13)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呼唤,是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胡,2011.12.31)

(14)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胡,2011.12.31)

(15)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胡,2011.12.31)

以上例子中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比作一场“战斗”,把“开放”比作打赢这场战斗的“战略”.这里表明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有共同的利益,中国人民愿意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世界人民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2.3.1 .5 圆圈隐喻

(16)中国将继续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胡,2011.12.31)

此处将国家比作一个圆圈,中国人民在一起和谐生活如同一个家庭.其他国家则在圆圈之外.此处谈及的“外交”表明中国人民愿意打开国门,积极与其他国家的人民交流,共同谋求发展.

2.3.2 英文语料中概念隐喻实例

2.3.2 .1 旅途隐喻

A.国家发展是一段旅途

(17)We stood by our friends and allies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natural disasters and revolutions.(Obama,December 31,2011)

(18)And we began to see signs of economic recovery here at home,even as toomany Americans are still struggling to get ahead.(Obama,December 31,2011)

(19)We willmove this country forward and guarantee every American the opportunities they deserve.(Obama,December 31,2011)

在以上例子中,我们看到一些表示前进,穿越的词,例如:“through”,“ahead”,“forward”.在这些句子中,将国家的发展比作一个人旅途,要达到目的地,必须一直向前;路途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但只要是认定目标,找准方向,便一定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地.

B.公平是旅途的终点

(20)Ipromise to do everything I can tomake America a place where hard work and responsibility are rewarded–one where everyone has a fair shot and everyone does their fair share.(Obama,December 31,2011)

这里将“公平”比作旅途的“终点”.美国人民正在实现社会公平的旅途中,以上例子中的“fair”表明,美国人民希望把美国社会建设成为公平、正义的国家.

2.3.2 .2 生物隐喻

(21)I'm hopeful that we have what it takes to face that change and come out even stronger– to grow our economy.(Obama,December 31,2011)

此处将美国经济比作一棵树,美国人民希望通过做出一些改变,使得经济如大树一样,蓬勃生长.

2.3.2 .3 学生隐喻

(22)Through email and Twitter and over the phone,you let your representatives know whatwas at stake.(Obama,December 31,2011)以上例句中的“know”是学生隐喻,此处将国会议员比作学生.好学生应该好学,而且虚心求教.这里说的是,要让代表人民的国会议员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以此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

2.3.2 .4 战争隐喻

(23)We stood by our friends and allies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natural disasters and revolutions.(Obama,December 31,2011)

(24)…,we've got some difficult debates and some tough fights to come.(Obama,December 31,2011)

在以上例子中,“allies”,“fights”等词均为战争隐喻.此处将自然灾害和变革比作“战争”,将世界各国人民比作“盟友”.要战胜自然灾难、应对变革、复苏经济,必须与各国人民一道努力.

2.3.2 .5 家庭隐喻

A.政府是一位父亲

(25)As President,I promise to do everything I can to make America a place where hard work and responsibility are rewarded.(Obama,December 31,2011)

(26)… what kind of country we want to be,and what kind of world we want 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to grow up in.(Obama,December 31,2011)

在以上例子中,“promise”,“want”表示奥巴马政府如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十分关心和支持他的孩子,希望将美国建设成为一个处处体现公平的国家,一个适合下一代生活的地方.

B.公民是兄弟姐妹

(27)And I'm confident that if we work together,and if you keep reminding folks in Washington what's at stake …(Obama,December 31,2011)

以上例子中的“folks”是家庭隐喻,把“美国公民”比作“兄弟姐妹”,互相提醒,使清晰认识到现阶段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3 对比分析

3.1 不同语言中相似概念隐喻的对比

旅途隐喻、生物隐喻是两篇语料中共有的;战争隐喻是两种语料中共有,但内涵是有所不同的.尽管隐喻的使用很普遍,但是在选择具体的隐喻解读世界的时候,隐喻还是显示出它的具体文化性.下面将就两篇语料中相似隐喻中所含的不同文化作出分析.

3.1.1 旅途隐喻

比较中英语料中的旅途隐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旅途隐喻在中文语料中使用更多;第二,“发展”在两篇语料中都被比作“旅途”,但在中文语料中,“旅途”的向导是“共产主义理论”,而在英文语料中,“旅途”的向导则是“信念”,“旅途”的目的地是“公平和正义”.

在中文语料中,始源域“社会建设”映射目标域“旅行者”;而在英文难语料中,目标域则是“国家及其公民”.除此之外,中文语料中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而英文语料则以“信念”为指导.中国领导人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可实现小康社会;而美国领导人则坚持认为,只有走过由各种成就组成的旅程之后,最终将能够实现公平和正义.

3.1.2 生物隐喻

中文语料中,将“香港”、“澳门”以及“世界”等实体比作树木,中国领导人在语料中表达了希望这些地区繁荣稳定如大树一样生机勃勃.而在英文语料中,则将“经济”这一抽象概念比作树木,美国领导人在语料中表达了对当前经济现状的不满,希望通过一些改变,使得经济如大树一样长势良好.

3.1.3 战争隐喻

中文语料中将“维护世界和平”比作一场“战争”,把“互利共赢的开放”比作战略;而在英文语料中,将“对抗自然灾害和变革”比作一场“战争”,把世界各国人民比作“盟友”,只有与世界人民一道齐心协力,才能战胜自然灾害,从容应对社会变革.

3.2 特殊概念隐喻类别的对比

建设隐喻和圆圈隐喻是中文语料中特有的.学生隐喻和家庭隐喻是英文语料中特有的.

3.2.1 圆圈隐喻与家庭隐喻

在中文语料中,将“国家”比作一个“圆圈”,“共产党”是圆圈的“中心”,全国人民围绕在这个中心周围组成一个坚实的圆圈,一致对外.而在英文语料中则是将“国家”比作一个家庭,政府是家庭里的“父亲”,公民则是家庭里的“兄弟姐妹”.

胡锦涛主席在贺词中用圆圈隐喻来激励各族人民统一思想,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

奥巴马总统在贺词中则用“家庭”隐喻来宣传西方的民主、自由、法制等价值观.政府如同父亲一样肩负责任,处处维护孩子的平等权利.奥巴马同时极力强调反恐战争是捍卫正义的战争,为美国政府树立正义道德权威的“父亲”形象.

3.2.2 建设隐喻和学生隐喻

建设隐喻是中文语料中所特有的.语料中,将“社会主义现代化”比作一场“建设”,将实现“小康社会”作为“建设的目标”.胡锦涛主席在语料中用建设隐喻来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为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的小康社会添砖加瓦,辛勤劳动.

学生隐喻是英文语料中所特有的.语料中,将“国会议员”比作学生.语料中,多次出现国会议员,国会议员代表公民,也代表政府.要使国家各项制度、各种措施能为公民谋福利,为国家发展添动力,国会议员就必须认真学习,了解现阶段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造福国民的最重要是什么.

4 结语

经过对中美两国领导人新年贺词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领导人语料中的共同概念隐喻有:旅途隐喻、战争隐喻、建筑隐喻、和家庭隐喻;圆圈隐喻是中国语料所特有的,而宗教隐喻是美国语料所特有的;虽然中美领导人语料存在一些共同的概念隐喻,但具体内容却不同.其隐喻表达的相同之处在于人类一些相似的世界观和认识观,不同之处在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不同取向.此外,在对比研究概念隐喻时,作者发现隐喻在构建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强大作用,中美两国历任国家领导人都喜欢运用大量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立场,都喜欢运用人们所熟悉的概念映射抽象的、陌生的政治概念,以达到说服、感染和激励民众的目的.

笔者希望本对比研究有助于中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对政治语篇的翻译工作提供一些有意义参考.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增进学生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文化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和理解英语语言.本对比研究作为隐喻研究的尝试,还可以从社会语言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相关的深入探讨.

[1]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2).

[2]Steen,G.Identifying Metaphor in Language:a Cognitive Approach[J].Style 36(3),2002 .

[3]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l.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胡锦涛.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012年新年贺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 -12/31/c_111350298.htm,2011 -12 -31.

[6]Obama.Working Together in the New Year(2012年新年贺词) [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auvideo/2012 - 01/04/content_14378226.htm,2012-01-04.

猜你喜欢

比作旅途语料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马”上旅途
比作诗
油菜花开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