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贸易地理方向变化的合理性研究

2012-07-30夏岩磊

统计与决策 2012年23期
关键词:伙伴国贸易额引力

夏岩磊

0 引言

考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史,自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到新贸易理论,再到本世纪初从企业异质角度出发而产生的新新贸易理论,研究内容的核心主要是探索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成因、贸易模式、贸易福利的分配机制以及贸易的发生对本国和世界的影响等问题。但对于真实发生的贸易,不论是由何种原因所导致、不论是按何种模式进行,这些贸易一旦发生,就会有一个贸易规模,并且对于不同国家、地区或不同区域组织之间发生的贸易,其规模有大有小。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贸易规模?用什么方法来解释贸易规模的决定?另外,对于一个特定国家,不同时段业已存在的双边或多边贸易规模是否合理?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与实际贸易规模的变化在趋势上是否一致?这些问题成为当代经济学者开展贸易研究的一个方向。

本文拟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测算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历年来的农产品的“理论贸易规模”,分析其变化,并与历年实际的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的变化作对比,判断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是否合理。

1 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Tinbergen(1962)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一定的扩展。模型构建的过程如下:由丁伯根模型的一般形式:

转换为自然对数形式:

其中,变量EXij代表国家i和国家j的总出口额,变量G代表国家i和国家j国内生产总值,变量Dij代表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K为常数,α、β、f均为系数,且f<0。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单纯从丁伯根模型角度考察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规模问题会忽略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我国与贸易伙伴国可能执行的不同政策、不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等,都会对两国间贸易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在形式(2)的基础上对该模型再进行一定扩展:

(1)引入“经济发展阶段”因素:从当前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来看,一部分国家为发达国家,一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因此,用虚拟变量DED(developed)来表示经济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则取值为“1”,不发到国家则取值为“0”。

(2)引入“贸易政策”因素:不同国家有其不同的贸易政策,在各自的框架下进行贸易安排,加入同一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则遵守同一贸易政策,在相同框架下进行贸易安排。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虽然分布在全球各区域,但是大部分国家却同属于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因此,若以AP代表我国的贸易伙伴属性,那么,凡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我们对其取值为“1”,若不是,则取值为“0”。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对基本模型重新变换为:

进一步地,我们将上述数理模型转变为计量分析模型,引入随记扰动,则有:

其中,EX代表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脚标c和f分别代表中国和贸易伙伴国,对各个解释变量的含义的说明见表1。

2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地理方向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说明

表1 各解释变量的含义、符号的说明

本文选取20个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的各变量统计数据,时间跨度为2006~2011年,因此,本文样本容量为600个(20×5×6)。其中,贸易伙伴国的选取标准为分布在不同大洲或经济组织中的20个代表性国家,分别为: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尼、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瑞典、澳大利亚、巴西。这些国家历年来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量占到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量的60%以上,2006年占到73.67%、2007年占到72.51%、2008年占到70%,2009年占到68.86%、2010年占到68.75%、2011年占到67.32%,其特征基本可以代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全貌。第二,我国农产品出口数据、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等来源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2006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1)。第三,贸易伙伴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自《世界经济年鉴》各期;北京到进口国首都的直线距离,通过www.indo.com提供的空间计算技术获得。

2.2 模型参数估计及结果

通过EVIEWS5.0软件,将模型(4)各变量数据逐年输入,计算参数估计结果。以2006年数据为例作以说明。由于我们采用的是截面数据,首先对2006年20个贸易伙伴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序列、首都距离水平序列等分别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序列做散点图,结果如图1。

图1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与伙伴国GDP、首都间距离等水平值序列散点图

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到,,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水平序列,伙伴国的生产总值序列水平以及距离水平序列均呈现发散的或递增的异方差形态。对于特定年份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序列,其形态应为水平直线,即为固定值。对上述水平序列做自然对数变换,重新将上述序列的自然对数序列做散点图,结果如图2。显然,直观上看,通过对数变换后的序列基本消除了异方差问题。

图2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与伙伴国GDP、首都间距离的对数变换序列散点图

在对数模型基础上对2006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做拟合,模型选取无固定截距模式,估计结果如表2-1。从表2-1可以看到,引入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变量的回归方程,系数不显著,从而尝试去掉DED变量重新做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2。

表2 -1 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1

表2 -2 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2

从模型的拟合度等各指标观测,去掉发展阶段指标后的各变量系数的显著性有所提高,个系数的符号符合预期,因此,最终确定农产品贸易的引力模型具体形式为:

lnEXcf=α1lnGc+α2lnGf+α3lnDcf+α4AP+ε

对上述模型做参数估计,得到我国2006~2011年各年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

2006:lnEXcf=0.18lnGc+0.66lnGf-0.76lnDcf+1.04AP

2007:lnEXcf=0.23lnGc+0.62lnGf-0.77lnDcf+0.98AP

2008:lnEXcf=-0.04lnGc+0.63lnGf-0.45lnDcf+1.18AP

2009:lnEXcf=0.2lnGc+0.58lnGf-0.68lnDcf+0.96AP

2010:lnEXcf=0.11lnGc+0.57lnGf-0.55lnDcf+1.01AP

2011:lnEXcf=0.15lnGc+0.53lnGf-0.56lnDcf+1.04AP

3 我国农产品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及合理性分析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也称作对外贸易地理分布,表明着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出口贸易的地理分布表明了该国的商品流向,而通过这种商品流向直接度量了出口国与进口国的密切关系。下面对由贸易引力模型估算出的我国农产品地理分布与真实的地理分布做一对比,如果模型预测的理论分布与实际分布基本吻合,则可以认为我国近年农产品贸易地理分布存在合理性。

3.1 2006~201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理论地理方向与实际地理方向对比

基于我们得到的2006~2011年贸易引力模型,我们将通过这些模型获得的20个国家理论预测贸易值与这些年份实际发生的贸易值作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理论上的我国农产品贸易地理分布与实际中的地理分布的差异。用P代表理论预测值,T代表实际值,见表3。

表3 我国2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值差异对比(2006~2011) 单位:亿美元

从表3展示的数据来看,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得到的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与真实发生的出口贸易规模产生了差异。按照现有研究成果对这种差异的描述,学者把实际值高于理论值1.2倍的国家称为“潜力再造型”、低于0.8倍的国家称为“潜力巨大型”、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潜力开拓型”。由于年份的不同以及处于不同年度和不同经济气候(如经济繁荣、经济危机等)下,上述国家的贸易伙伴类型有可能变化,而本文无意探讨这种分类,更加关注的是从表3中反映出来的我国农产品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及合理性。现将表3所展示的地理分布的理论与实际差异按排序进行对比,真实排序用To表示,理论排序用Po表示,见表4。

表4 我国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国地理方向的差异对比

3.2 我国农产品贸易地理方向合理性的度量与分析

本文论述的农产品贸易地理方向的“合理性”,是指真实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地理分布与由真实数据估计出的贸易引力模型所给出的预测值的吻合程度的大小。若真实地理分布与模型预测的地理分布情况相吻合,则可认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地理方向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合理。

本文创建一个新的统计指标来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地理方向的合理性进行度量,该指标用M表示,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n=1、2、3⋅⋅⋅⋅⋅⋅20;y=2006、2007、⋅⋅⋅⋅⋅⋅2011

y代表年份,Po代表理论排序,To表示真实排序用,i代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20个国家。从这个指标的含义来看,是度量表4中理论排序与真实排序之间的差异。取这些差异的绝对值是为了避免正值与负值的抵消。从My的取值范围来看,其最大值应为200,最小值应为0,即真实排序与理论排序完全相反的情况和完全相同的情况。其余各情况排序的差异应在[0,200]区间内。因此,本文定义:

(1)当0≤My≤100,即真实排序与理论排序差异相对较小,贸易地理分布相对合理;

(2)当100<My≤200,即真实排序与理论排序差异相对较大,贸易地理分布相对不合理。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对表4列出的各年度的My,其结果如下:

表5 2006~201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地理分布合理性的度量

根据我们对贸易地理方向的合理性的定义,从表5给出的各年度真实排序与理论排序的差异来看,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及201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地理分布相对合理,表明大多数贸易伙伴国农产品进口占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比重历年来相对较固定,与我国维持较为稳定的农产品双边贸易关系。但从排序变化也可以看出,排序差异有逐步加大的趋势(见图3)表明我国原来进口规模较大的贸易伙伴有缩减贸易规模的趋势,而原来进口规模较小的贸易伙伴,尤其是东盟国家,可能成为未来支撑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图3 预测贸易额与实际贸易额的差异变化趋势

2008年出现小幅度不合理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受贸易引力模型中的本国国内生产总值变量的系数出现符号异常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这一年里,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反而会导致我国出口农产品数额减少,增加的越多减少的就越多。而这种反向变化关系使得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双边地理分布直接由贸易伙伴国的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决定,伙伴国当年经济总量大则双边贸易额会相对较大,反之则较小。但是,2008年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由金融链条导致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都受到冲击,这就使得大多数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来保护本国市场,类似于加拿大、韩国、印度、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典、巴西等国出现贸易不足现象,理论预测贸易额高于真实贸易额。另一方面,如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等国出现贸易过度,即真实的贸易规模排序远高于理论预测。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最终导致2008年理论预测贸易额与实际发生的贸易额的排序差异较大,贸易地理方向出现不合理问题。

4 结论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又是特色农产品出口大国。“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势头良好,收效明显,农产品贸易地理方向相对合理,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双边关系。受到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和经济景气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遭到一定阻碍,但总体发展趋势较好,正在不断扩大新兴贸易伙伴范围。“十二五”期间,我国应一方面出台进一步巩固农产品出口优势,出台政策,防止发达国家内部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应加大同东盟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力度,维持我国农产品贸易产业良性发展。

[1] Tinbergen J.Shaping the World Econcmy[M].New York: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

[2] P.Poyhamen.A Tentative Model of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J].Wehwirtschaftliches Archiv,Band 90,1963.

[3] 史朝兴,海英.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财贸研究,2005,(3).

[4] 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与潜力: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07,(6).

[5] 曾国平,申海成.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J].重庆大学学报,2008,(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R].2006年1月~2011年12月.

猜你喜欢

伙伴国贸易额引力
延安新引力
中国OFDI对贸易伙伴国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本财年内缅甸增加了10个新贸易伙伴国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数据
感受引力
A dew 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