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傣医结合治疗163例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2012-07-30潘玉秀林艳芳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傣医剧痛行经

潘玉秀 林艳芳

(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

拢旧勒纳勒(痛经),中医认为系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的月经病。傣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失调,风气留滞或风气不足,水血运行不通;或感受寒湿之邪,塔菲(火)受伤,火不足则不能制水,塔喃(水)偏盛变寒,寒湿之邪内阻下盘,气血不通则痛;或因四塔功能低下,不能滋养子宫而痛。痛经,傣医称为“拢旧勒纳勒”,临床以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伴恶心、呕吐、出汗、晕厥等为主要表现,每于月经期反复发作。傣医将之分为勒拢巴旧勒(气滞血瘀型痛经)、勒嘎旧勒(寒凝血滞型痛经)、勒拢软旧勒(气血不足型痛经)三型来论治。笔者在从事长期的傣医临床工作中应用自拟中、傣药结合方“柴草调经止痛汤”治疗痛经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63例痛经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50岁。12~20岁的82例,21~40岁的54例,40~50岁的27例。病程最短的1天,最长的15年。

2 诊断标准(参照中、傣医痛经的诊断表准拟定)

2.1 勒拢巴旧勒(气滞血瘀痛经)

夯帕雅(主症):行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剧痛难忍,拒按,经量少或淋漓不畅,经色紫黑夹有瘀块,瘀块排出后疼痛可减轻,胸胁作胀,满闷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行深而不畅。

2.2 勒嘎旧勒(寒凝血滞痛经)

夯帕雅(主症):行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冷痛,得温痛减,喜按,经量少,经色黑暗如豆汁或有瘀块。舌质紫暗,苔薄白,脉行深而慢。

2.3 勒拢软旧勒(气血不足痛经)

夯帕雅(主症):经期或行经后腹部绵绵作痛,喜温喜按,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头晕乏力,经色淡,经量少,舌质淡,苔薄,脉深细弱而无力。

3 治疗方法

3.1 选用“柴草调经止痛汤”治疗各型痛经。

3.2 方药组成:柴胡10g,藤甘草15g,益母草15g,粗叶木30g,白花臭牡丹根30g,红花臭牡丹根30g,大红花臭牡丹根 30g,当归藤 15g,香附子 20g,姜黄 15g,黄姜 15g。

3.3 疗程:每日1剂,煎服3次,每次温服400ml,连服3个周期。

4 疗效评定

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5 治疗结果

表1 疗效汇总表

6 讨论

拢旧勒纳勒(痛经),是妇女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轻则隐隐作痛可以忍受,重则冷痛,胀痛,剧痛,无法工作劳动。其病程短则1天,长则几年、几十年,严重的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傣族传统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为先天因素,饮食因素,冷暖失调,情志因素等关系密切。无论何种因素均可导致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因此,应以调理气血,调平“四塔、五蕴”功能为治。“柴草调经止痛汤”是在中、傣医理论指导下调配出来的经验方,笔者用以治疗163例痛经,其总有效率96.3% 。其中,气滞血瘀痛经76例,有效率为97.3%;寒凝血滞痛经57例,有效率为98.2%;气血不足痛经30例,有效率为90%。可以看出本方对各型痛经均有显著疗效,其中气滞血瘀痛经和寒凝血滞痛经疗效最佳(见表1)。

方中柴胡具有舒肝解郁,行气止痛,调理月经之功;用以治疗肝气不舒,月经不调,痛经,为主药;藤甘草,性平,味甘甜,甘甜可缓急止痛,补血润燥,具有补血调经止痛通便之功;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之力,专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等病症;粗叶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傣医认为功同益母草,专用以治疗妇科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三味药同为主药。白花臭牡丹根、红花臭牡丹根、大红花臭牡丹根、当归藤具有调经活血止痛之力,助主药增强调经止痛之效,为辅助药。香附子、姜黄、黄姜具有通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为血中之气药。全方合用,主辅相配,既能调补气血,活血调经,又可通气活血化瘀止痛而可治疗各型痛经。提示,本方不但可以治疗痛经,也为治疗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的主方,但应随症加减。

7 档哈帕雅(典型病案)

玉某,女,26岁,傣族。2000年11月20日初诊:经行下腹剧痛难忍1年余。患者平素月经量少不畅,色黯夹块,经行第1~2天下腹疼痛剧烈,瘀块排除后疼痛可减轻,伴肛门坠胀,时有便溏,每次需服“芬必得”止痛。来诊时正值经行第2天,下腹剧痛明显,面色苍白,恶心欲呕,胸胁胀闷,舌紫暗,苔薄白,脉行深而不畅;傣医诊断为勒嘎旧勒拢旧勒纳勒(寒凝血滞型痛经),治法:补火散寒,活血止痛。给予“柴草调经止痛汤”水煎服3剂,每日1剂,煎3次温服。复诊时患者诉用药后,痛经明显缓解,连服3个周期,随访未再出现痛经。

[1]林艳芳,张超等.傣医临床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第一版.南京.1994:234

猜你喜欢

傣医剧痛行经
乡 念
易水学派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两种穿刺方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盯着伤口看能减轻剧痛
终于可以看两页书了
名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乳癖67例
名傣医林艳芳临床诊治蛇串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