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策略
2012-07-30周励李承明
◎ 文/本刊记者 周励 李承明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传统农业大县的经济基础上,到底是什么让大荔科技产业园区后来居上,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围,实现了由农业到工业的精彩跨越,在一片曾经的荒沙地上迎来了园区的升级发展——
古老的大荔,长期“以农为荣、以农为纲、以农立县”的传统思维,导致县域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2005年以前,大荔县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5%左右。
随着大荔科技产业园的成立、发展和壮大,大荔曾经的“工业滞后”必将一步步成为过去。而大荔为此经历了怎样的转型历程?发展策略有哪些?为“大荔模式”奠定了什么理论基础?
先工战略,吹响园区发展号角
2005年夏季,时任大荔县委书记王春阳和县长孙云峰相继履新。怎样才能彻底摘掉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帽子,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从而使大荔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实现真正富裕?
大荔县主要领导商讨工业园区发展大计
历史性的课题,考验着这两位大荔决策者的智慧和胆略。2005年,新班子到任后,在深入走访调研、全面客观审视县情的基础上,清醒地看到大荔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缓慢,更重要的是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现如今是大荔县委书记的孙云峰给记者介绍,当年他们马不停蹄地考察调研后,思路达成了高度一致,还是那句老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大荔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型,只有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工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县域经济面貌。只有工业强县,才能引领大荔突出重围,真正实现富民强县。
2006年10月召开的大荔县委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攻项兴城,强工促农”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正式提出,古老的同州大地上第一次吹响了实施“先工战略”的嘹亮号角。这一年,大荔科技产业园也正式成立了。
结合实际,科学完成发展规划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据大荔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王升云介绍,2007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园区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园区管委会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作,高水平管理”的思路,委托西安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大荔科技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和县政府审批。
委托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园区区域规划环评报告书,还是渭南市较早通过环评审批的园区之一。
到了2010年,面对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新机遇,大荔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视角考虑,对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修编,将园区总体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2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
渭南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刘忠生对此评价,这个新规划突出了大荔特色,将科技产业园纳入了大荔县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从而完整了园区的主体功能,提升了园区的发展水平。
健全机构,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2006年,县委、县政府在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大荔核心区的基础上,成立了大荔科技产业园区,建立健全了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委会属县政府直管正科级事业单位。
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县政府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行使经济管理权,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工作,园区的征地拆迁、社会事务等依托有关部门和所在乡镇进行。
为支持和加快园区发展,县政府以[2006]13号文件,专门制定了《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大荔核心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土地出让、税费征收、园区管理、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和优惠。
成泰机械
长石绝缘板
如何落实好政策?大荔探索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新的模式。着力推行了项目代理制、企业派驻特派员制,执法部门入企登记制,有效坚持了县委书记、县长“月督办制”,全方位为企业排忧解难,保证了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心情好、建设快。
大荔县作为一个资源、区位、条件均不占优势的欠发达县份,要取得园区建设的突破,实现先工战略,就要靠不折不扣的落实力和执行力,就要靠别人没有的优良环境做保证。
正像杨林县长的自信言语:“我们的政策可能不是最优惠的,但一定是最到位的;我们不敢保证环境不出问题,但敢保证出了问题就会认真负责地一管到底。”
在园区“陕西德飞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施工现场”,总经理张杰对记者说:“我们的投资项目达10亿元以上,投资大荔,我们看中的不仅是这里便捷的交通和巨大的市场,还有政策环境,对大荔县委、县政府搞工业园区的气魄,我们相当佩服。”
政策承诺,形成招商引资合力
为保证招商引资的深入持久开展,从2006年6月开始,大荔县在全县推行项目代理制,县级和县直部门领导带头担任项目代理人,大大减少了办事环节,促使了一大批项目落户:
——成立县级领导挂帅的招商项目组,包联重点项目。针对延长产业链、挖掘资源优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等四个突出问题,精心筛选一批项目,成立了七个重大项目招商组,要求每组每年至少引进投资5000万元。每个项目组都有具体包联部门及乡镇,由县级四套班子领导担任组长,亲自带领部门跑项目。
——成立追踪招商小分队,多路出击招引项目。在全县遴选优秀干部担任驻外招商代表,分期分批奔赴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主动出击,寻找项目。同时,对已有合作意向和基础的项目,实行跟踪上门,蹲点招商。
——建立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亲自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代表县委、县政府统筹协调解决招商引资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权在全县范围内整合人力和信息资源,从而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
同时印发了《关于推行项目代理制的实施意见》和《大荔县治理投资与发展环境特派员职责、职权纪律和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组织大荔县行政执法部门对园区企业进行公开承诺,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收费标准和办理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强化了服务职能。制定的《园区企业服务指南》,规范了各职能部门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的程序和内容。
陕西金紫阳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吴江鹏介绍:“我们在园区建成了西北最大的粮油物流配送中心项目。项目从立项到建成投产都由县广电局原局长刘喜成代理,像刘喜成这样的‘项目局长’,大荔县就有10多个。”
同兴纺织生产车间
产城融合,建设城市副中心
如何统筹城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大荔县创新思路,将县城与科技产业园区融为一体,走出了一条跨河发展、产城融合的新路子。
然而,县城与园区相互割裂。园区集中了一批企业,逐步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但教育、医疗、文化、休闲、购物等相关服务配套较为滞后,难以吸引聚拢住人才。而县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缺少产业支撑的问题愈来愈突出,难以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落户,一个75万人的人口大县,城镇化率徘徊不前,是标准的“大县小城”。
站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大荔县决策层深入调研,决定通过跨河发展,把县城与园区连为一体,将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的城市副中心。一方面加速带动完善园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一方面促进产城融合,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建立大县城框架,把县城发展到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0万人。
道路建设成为大荔打开产城融合的突破口。2009年10月,大荔有史以来自行组织实施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公路建设项目——省道202线大荔科技产业园过境段拓宽改造工程开工。工程全长12.12公里,主车道按24米宽的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部分路段按60米宽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并在原洛河桥西侧增建一座同宽度新桥。一年后,工程全面建成竣工,畅通了县城与科技产业园区的快速通道。
2010年11月,该县又对地处县城和园区连接地带的洛河进行综合治理,加高培厚城区段3公里堤防,将原堤坝由8米加宽到21米,堤坝上按城市道路标准进行设计,设置绿化带和人行道,将这里逐步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景观为一体的洛滨公园。
实践证明,大荔跨河发展、产城融合的创新策略,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
大荔科技产业园,正在走向辉煌,成就着创业者们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