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加大党外人士任用力度
2012-07-30王全宝
◎ 文/特约记者 王全宝
“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当代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如此评价。
4月16日,全国市地以上新任统战部长培训班在京开班。参加此次集中培训的学员为2011年以来新任省(区、市)、副省级城市以及市(地、州)党委统战部长。 作为十八大前夕新晋的统战系统官员大规模培训,尤为引人关注。
此前,中共中央刚刚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当代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如此评价。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其中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
新形势新问题
“中央如此重视统战工作前所未有。”长期研究政党问题的专家周淑真观察到,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中共中央把“人”的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有现实意义的,党外人士队伍发展事关治国理政。”
作为指导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定义: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其中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
《意见》把“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作为衡量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此外,《意见》还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
周淑真分析认为,中央如此重视党外人士的发展,是为了体现统战工作的包容性。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组织成立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中央人民政府时,曾广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高官。从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八个民主党派参加的多党合作格局。
资料统计:1949年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选举产生的6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有宋庆龄、李济深、张澜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56名中央政府委员中有27人。同年10月19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的4位政务院副总理中有2位;15名政务委员中有9人;在政务院所辖32个部、会、院、署、行的正职负责人中有13人;在省市政府主席、副主席中有54名。
这一制度设计从1957年开始受到挫折,在“文革”中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甚至民主党派工作被迫停顿。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讲话明确表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该扩大。” 此后,多党合作制度进入制度化并上升为国家意志。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 2005年,中共发布5号文件,推动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尽管多党合作制度早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但是如何让党外人士发挥作用才是根本性命题。面对社会利益诉求越来越分化以及已经形成的不同利益团体,作为执政党,中共如何包容这些利益团体,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周淑真认为,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目前统战工作的最大考验是如何整合不同利益群体,如何更好地让民主党派动起来,“所以,中共关注党外人士人才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
强调正职安排
“现在八个民主党派已经获得较大发展,从‘文革’后的6.5万人增长至近80万人。但与执政党8000万党员相比,比例还是太小。”周淑真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数量总体不足,有的领域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有的领域高层次人才匮乏;发展不平衡,相对集中于教科文卫等领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中央党校党建专业博士生导师甄小英在接受采访时则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各党派“趋同化”现象日趋严重,各自的组织特色正逐步失去。
实际上,在党外人士人才范围选拔上,此次中央文件已有突破,《意见》要求“探索打破身份、区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的体制机制”选拔党外人士。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与民主党派就协商了4%的党员发展比例,并且还圈定了“三个为主”即“中上层人士为主、大中城市为主、协商确定范围为主”。杜青林也曾撰文指出,要深入研究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路径。要密切关注各领域崭露头角的党外人士,及时把他们纳入视野、跟踪培养、给予安排。但要把握“政治性是根本,专业性是前提,群众性是基础”这个标准。
在扩大范围选拔党外人士的同时,《意见》还要求“加大推荐使用力度,有针对性地在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法院和检察院、高等学校、国有企业、科研院所、人民团体等做好推荐使用工作,适当增加安排职数、扩大安排部门、推动正职安排”。
2012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最近,中共中央统战部在贯彻学习《意见》时亦是强调“要重点推动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进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领导班子,加大政府部门正职安排力度”。“十八大前夕,中央再次强调加大力度安排党外人士任政府部门正职,其意义深远。”周淑真分析说。
“长久以来,党外人士基本任副职,甚至担任副职的党外人士在升迁上基本按照‘副职晋升’规律进行,也就是说从下一级副职直接升任上一级副职。”周淑真认为,从《意见》来看中央已有意识扩大党外人士任正职的范围以及着力解决目前非中共人士基本都是“副职”和主要在“文教卫部门”安排的现象。
甄小英认为,中共应适时改善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各民主党派要深度参政议政,也许推动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正职是改善领导的一种方式。
改变权力运行机制
“加大政府部门正职安排力度,有利于改变党外人士‘副职晋升’的路径,增加其工作能力的历练。”甄小英认为,多党合作制度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增强党外人士的社会影响以及其包容性,这有利于抵制不期的社会风险。
2007年,万钢和陈竺先后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和卫生部部长之时,舆论最为关注的是党外人士任部长后能否处理好与党组书记的关系。为此,中央统战部在湖南召开了“关于党外人士任实职如何处理好与党的关系的研讨会”。
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的试点城市,上海市委统战部在宣传经验时曾介绍党外人士如何处理好与党组的关系。 周淑真乐观地认为,非中共人士担任政府部委正职,将会给权力结构带来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传统权力运行机制产生重大影响。
“但前提是党外人士担任政府正职数量足够多。”周淑真补充说,“中共要有胸怀,民主党派要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