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译的互文性意义——以《参考消息》所编译的房地产新闻为例
2012-07-29郭光华
郭光华,丁 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 510420)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世界关注中国,中国关注世界的力度都在加大。新闻编译在新闻业务中所占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大。新闻编译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也越发引起学界的重视。
2011下半年中国第三轮房地产调控见效,10月份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34个中国主要城市房价首现环比下降。这一现象引发了美国媒体的大量报道。2011年10月1日至12月15日 《参考消息》刊登了7篇美国媒体关于中国房地产的报道。我们根据译文的名称、日期、内容等线索,又从Pro-Quest数据库和互联网中搜索出对应原文,发现这7篇新闻分别来自《华尔街日报》等3家新闻媒体的9条报道。其中两篇,每一篇都是由2则英语新闻合并编译而成的。仔细研读这一组房地产的报道编译,发现其中存在着新闻编译中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下面将原稿与译文标题作一列表比较:
原文新闻标题 来源 译文新闻标题1 China Housing Prices Inch Lower 华尔街日报2011/10/08 中国房价环比年内首次微调2011/10/102 Chinese Property Stocks Decline as Wen Pledges to'Firmly'Maintain Curbs 彭博新闻社2011/10/31 媒体评述中国坚定不移继续调控楼市2011/11/13 China's Home Prices Fall for Second Month Amid Housing Curbs,SouFun Says 彭博新闻社2011/11/01 中国房价连续两月下降,外媒称政府调控举措初步见效2011/11/034 China Residential Prices Fell in October 华尔街日报2011/11/015 Developers in China get Creative as Home Prices Dip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2011/11/18 房价下跌 开发商为卖房出奇招2011/11/206 China Home Prices Fall Most This Year as Curbs Drag Down Shanghai,Wenzhou 彭博新闻社2011-11-187 Latest Property Move by Beijing Might Signal Concern 华尔街日报2011/11/28 美报评述北京微调楼市政策相当 “聪明”2011/11/308 Beijing to Keep Tight Grip on Property Sector 华尔街日报2011/11/28 中国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松2011/11/299 China's Housing Bubble Is Losing Air 洛杉矶时报2011/12/13 外媒报道中国争论楼市调控是收是放2011/12/15
拿原文和《参考消息》登载的新闻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编译新闻对原来的英语新闻进行了较大改动。改动大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对原文的删减,或是对原文篇幅的大量缩减。几乎每篇编译新闻都对原文进行了以段为单位的删减,删得最多的编号6的一组新闻:从原文的867字删减到231字。或是对原文中的字句作细微的改编。例如在某句中删除了原文中的一两个词。在编号5的一则新闻中,编译新闻就把原文中 “Lai, a Wenzhou-based entrepreneur”(赖姓温州企业家)直接编译成赖 (国强)。第二就是对原文作适当的添补。
新闻编译对原文的增减并不鲜见。新闻编译与其他文本的翻译不同,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而绝不只是由一种语言文本到另一种语言文本的变动。“在国际新闻编译的过程之中,因为编译者所要面对的不仅是新闻信息,而且是不同的语言、文化信息,编译本身既是信息传输,又是语言转换,同时也是文化沟通,发挥着整合、加工、传递乃至阐释的复合功能。”[1]因此,新闻文本编译中,删去什么,增加什么,关系到新闻信息的准确传播。联系互文性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
按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在一个文本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能够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的文本。这些“文本”包涵很广,诸如先前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也就是说,作者在写作某个具体的文本时,总会不断地有意无意将大量的“前文本”内容,即他接触过的先前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直接引入,但大多是以改头换面的方式进入他的文本中。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将作者写作的文本称为“当前文本”,将他所引入的“先前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统称为“前文本”。那么,所谓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就是这两个文本之间的相互渗透、交互指涉。同样,阅读者在解读“当前文本”时,也会受到“前文本”的影响。这一点,法国学者德里达说得很明确:接受者在接受某一文本时,作为阅读对象的特定文本是在场的,但它的意义不能由自身的指涉获得,而只能在与不在场的其他文本的联系中赋予。[2]特别要提到的是,大多数研究者都注意到,“前文本”实际上是一个包含相当广阔的概念。美国学者乔纳森卡勒在《符号的追寻》中说:互文性与其说是指一部作品与特定前文本的关系,不如说是指一部作品在一种文化的话语空间之中的参与,一个文本与各种语言或一种文化的表意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个文本与为它表达出那种文化的种种可能性的那些文本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新闻编译过程中,由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使用的“当前文本”是同一的,但他们使用“前文本”却是不同的;写作者的“当前文本A”与“前文本A”构成互文,但阅读者解读“当前文本A”时,与之构成互文的却是“前文本B”。这种“互文”严重影响读者对信息的理解。[3]
这种情况的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在 “当前文本”内构建好互文。互文性理论告诉我们,互文现象既可以在当前文本与前文本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当前文本内部发生。比方说,为了防止读者用“前文本B”去理解“当前文本A”,就要在“当前文本A”中,将与之构成互文的“前文本A”编织进去。在新闻文本中,这类情况主要是背景材料的使用。对于新闻报道中背景材料的意义,人们还没有从互文性这一角度去认识。在国际传播中,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一般要比国内报道使用多,其中有不少背景材料就是以互文方式来规定新闻事实的意义的。
我们知道,美国媒体这样高度关注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一是因为房地产这一话题都是中美两国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两国百姓在这一问题上有一些共同语言。但房地产泡沫现象的成因,中美两国情况却各各不同。如美国2007年的房地产问题,就与次贷危机有关。美国的读者会不会以自身的经历去解读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在互文性理解看来,这是肯定的。所以,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国的情况时,就加入了大量的背景材料,通过互文性作用让美国读者理解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情况。但《参考消息》再将这些报道译入中国时,中国的读者已经身处这一背景中,它们事实上构成了“不在场前文本”,很自然地就会与新闻事实形成互文。
如上所述,这些新闻的编译,对原文篇幅作了大幅缩减。我们发现,删减的篇幅主要集中在原文提供的背景材料上,对特定背景材料的删减不仅能压缩篇幅,并且不会因删而害意。例如编号9的一对新闻中,原文在报道中国房地产泡沫正在漏气时用其中一段(第15段)简要介绍了中国房产的购买现状:按规定首付最低只需缴纳30%的房款,有的甚至更低(…First-time buyers are required by law to come up with down payments equal to 30%of a home's purchase price;many put down more…)。 文章第 19段则介绍了中国人对拥有自己房产的渴望。受这种全国性的对房产的狂热刺激,产生了许多描写买房的歌曲、电视剧甚至是中文新词,例如“房奴”和“裸婚”(That's news to millions of Chinese for whom real estate ownership has become an obsession.The mania has cemented itself into the national zeitgeist,inspir-ing a wildly popular soap opera,songs and even new slang.Debt-strapped home buyers have been dubbed fang nu,or house slaves.Couples who wed without owning a home are said to have a luo hun,or a naked marriage.)。这两段原文中的背景材料在编译新闻中之所以被整段删去。英文文本面对的是英语读者,这些读者对中国房地产的知识可能并不丰富。上面两段背景材料的提供,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则新闻事实“中国房地产泡沫正在漏气”带给中国房地产和中国购房者的影响。但编译新闻面对的是中国读者,首付、房奴等现象对于他们来说很常见。中国读者头脑中已经有此类中国房地产的前文本,删除这样的背景材料丝毫不影响中国读者准确理解文本。
对原文所作的一些细微删减,也是由于原文与编译新闻的接受者拥有不同的“前文本”所致。在编号5的一组新闻中,原文中有一段"Promotions like this one are signs that the market is not so good and has been affected by government policies,"said Lai,a Wenzhou-based entrepreneur."If you have money right now, it's a good time to invest."《参考消息》编译为“他(赖国强)说:‘这样的促销手段表明,市场没有那么热了,已经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果有钱,现在是投资的好时机。’”对英语新闻接受者来说,新闻在引用他人所说的话时加上说话人的职业情况只是一个既定习惯。原文也说明了说话人赖(国强)的身份是“a Wenzhou-based entrepreneur”,即“温州企业家”。但《参考消息》的编译新闻却删除了“温州企业家”这一身份说明。对于《参考消息》的中国读者来说,在一篇报道房价下跌引发房产商促销售房的新闻中,由一位“温州企业家”发言表示仍对房地产市场怀有信心,可能使他们引发“温州炒房团”等联想。这种对前文本的联想可能使读者无法正确理解。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有些文本在英语语境中只是普通信息,但在汉语语境下中却能和汉语接受者的前文本相互渗透,导致理解的偏差。因此编译新闻应该考虑到中国接受者的前文本,避免不加判断地把这些并无深意、却能使中国接受者产生互文解读的语言翻译进新闻。上述《参考消息》对温州企业家的编译处理即可证明这一点。如果对英语新闻文本中的此类互文性现象不加区分,全盘译成中文,译后的汉语文本难免会引起中国读者的不解和误会。新闻编译都应当考虑到调整原文接受者和编译新闻接受者前文本的差异,对不适宜编译的原文互文性现象进行适当改动。
我们下面再来讨论这组报道的编译中对原文的添加问题。“添加”在一般的翻译中并不常见。这一组房地产新闻的编译,编译后的新闻对原文的添加总共有三处。编号2的一则新闻中,原文提到“Wen said the government will fine-tune its economic policies”,直译应该是“温家宝上周曾宣布政府将进行经济政策微调”。但在《参考消息》的编译新闻中,这一句后面还加上了 “但没有说微调是否包括房地产调控”。第二处是编号3的一对新闻中,原文有一句“Licenses won’t be granted for advance sale of homes if prices exceed 11,285 yuan(¥1,776)per square meter (10.76 square feet).”直译是“新住宅项目每平方米限价11285元,定价超过这一限度的新住宅项目将不被获得许可。”编译新闻为这一规定添加了时间状语:“从今天开始”。还有一处在编号1的一对新闻之中,原文中提及公司“Capital Economics”,该公司的中文全称即凯投国际。而编译新闻则称它为“英国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
对照原文与译文不难看出,“添加”是对原文中的某些信息作意义限定。前面讨论的删减现象,是因为原文中所编织进去的背景材料对于美国读者来说是陌生的,故应提供以构成互文性;但对中国读者来说,因为他们身处其中,脑海中的“前文本”完全可以与新闻事实构成互文,而不再需要。而译文中的“添加”,主要是从互文限定策略考虑。通过互文性作用努力限定语义,避免出现理解误读,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罗兰·巴特认为,句子、词语之间都存在互文性。因此,添加某些词语,就是为限定另一些词语的意义。第一处的原文在“温家宝上周曾宣布政府将进行经济政策微调”之后,紧接着说此番讲话引起股市反弹,特别是房地产股出现两年以来最大涨幅(That sparked a rally in Chinese stocks,driving the property gauge to its biggest weekly jump in more than two years.)。原文显然是认为温家宝所说的经济微调包括房地产调控。但编译新闻却用“添加”的方式,避免了原文的可能产生的歧义。第二、三处的原文并没有编译后的新闻详尽,而编译新闻为了方便接受者的准确解读,对时间和公司名称限定得更加直观和细致。英语读者看中国房地产相关新闻,大部分情况下只需要知道基本新闻事实就已经足够了。而对于阅读本国题材的编译新闻接受者,编译新闻需要在原文本身题材就接近接受者前文本的基础上,添加更加准确直观的限定以方便接受者联系前文本。
互文性理论最早作为文学和符号学的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流变,已经在诸如翻译学、哲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建树。虽然互文性理论在新闻传播领域当中的研究较少,但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闻编译中的许多现象都蕴含着互文性意义。因此,新闻编译应当适当加强对互文性理论的研究,在讨论编译技巧和选材时将互文性可能产生的作用考虑进去。
[1]麻争旗.论国际新闻编译的文化策略[J].现代传播,2005,(1):59.
[2][法]巴里·斯密里斯等.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德里达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76.
[3]郭光华.国际传播中的互文性探讨 [J].国际新闻界,2010,(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