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观察

2012-07-28李凯杰刘玉芹李保君王清兰齐宇新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汤合小柴胡门静脉

李凯杰 刘玉芹 李保君 王清兰 齐宇新

1.河北省迁西县中医院,河北 迁西 064300;2.河北省迁西县人民医院,河北 迁西 0643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症多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焦虑急躁等,形成的病机主要是肝病日久,肝阴耗伤,气机郁滞,肝病及脾,脾胃运化不足,湿浊内生,更碍气机,湿性黏腻,迁延难愈,造成肝胆脾胃不和,虚实夹杂。给予扶正祛邪,和解少阳,和胃降逆,调畅气机治疗,方取小柴胡汤合升降散。笔者就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迁西县中医院和迁西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诊疗规范》2008年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和42例观察组(小柴胡汤合升降散组)42例。在对照组中,男 23例,女19例;年龄23~56岁,平均(42.1±5.2)岁;病程 1.2~13.4 年,平均(5.1±1.7)年;病情程度:轻度10例,中度18例,重度14例。在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 例;年龄 23~54 岁,平均(41.9±5.3)岁;病程 1.3~13.1 年,平均(5.2±1.5)年;病情程度:轻度10例,中度19例,重度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凯西莱治疗,0.2 g/次,1次/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小柴胡汤合升降散进行治疗。方药组成:柴胡24 g、黄芩 9 g、人参 6 g、半夏 9 g、甘草炙 5 g、生姜 9 g、大枣4枚、白僵蚕 6 g、蝉蜕 3 g、姜黄 9 g、大黄(生)6 g;每日 1 付,早晚饭前1 h空腹内服,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估。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消失,辅助检查示血清学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示血清学指标均显著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示血清学指标均有稍微改善但是不明显或进一步加重[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8.09%),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28%),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门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门静脉内径(cm)门静脉血流速度(cm/s)门静脉血流量(mL/min)对照组(n=42)观察组(n=4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24±0.11 1.18±0.10 1.25±0.09 1.07±0.08*13.55±1.56 15.43±1.68 13.62±1.54 17.02±1.72*978.36±122.34 921.33±117.86 980.25±121.97 881.43±125.70*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G(IgG)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C3)、补体 C4(C4)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肝炎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由于患者气机郁滞,复加饮食不节、失节,损伤脾胃,水湿不化,湿浊内生,困脾伤肝,造成肝胆脾胃气机不利,最终形成慢性肝炎。本病应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标本同治,补虚泻实,祛邪不伤正,补虚不留邪,给予扶正祛邪,和解少阳,和胃降逆,调畅气机治疗。小柴胡汤辛开苦降,升降散使少阳枢机通利,气机调达,另外,辛能祛湿,苦能燥湿,补气健脾,脾能化湿,且补脾以防肝病日久传脾,阻止慢性乙肝向肝硬化进展。慢性肝炎中肝胆湿热重者,应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其中茵陈蒿汤类药效较佳;肝郁脾虚者疏肝解郁、健脾和中为主;肝肾阴虚者健脾益气、温肾扶阳为主;瘀血阻络者活血化瘀、散结通络为主,可合用泄浊汤或茵陈四逆汤之类[3-5]。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治疗本病主要采用通府泻浊法,方用小柴胡汤合升降散进行治疗。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水平比较(,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水平比较(,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IgA IgG IgM C3 C4对照组(n=42)观察组(n=4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19±0.22 3.02±0.20 3.21±0.19 2.70±0.23*13.72±1.19 11.98±1.20 13.75±1.24 10.52±1.23*0.71±0.13 0.80±0.15 0.69±0.12 0.91±0.14*0.55±0.12 0.93±0.15 0.54±0.14 1.39±0.18*0.15±0.06 0.22±0.04 0.16±0.07 0.30±0.04*

临床上较多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状态的紊乱,而某些药物治疗对于疾病虽有一定疗效,但是其存在的不良反应也对患者的免疫状态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免疫状态的评估可以作为评估药物综合疗效的一个标准[6]。研究已经肯定慢性乙肝患者还存在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多项指标的变化,因此药物对于患者这些指标的影响可以作为了解患者疾病的发展与转归的一个方面,从而可以作为评估药物疗效的有效因子[7]。

本文中笔者就通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进行研究,发现其综合优势明显,除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得到提升外,观察组患者中无不良反应出现,同时其对患者的免疫状态的提升改善有着明显的作用,表2中的数据肯定了其在改善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中的突出优势,而表3中的数据则可以说明其在改善乙肝门静脉系统中的效果及优势,说明其在改善肝脏状态中的效果,真正体现出了其“祛邪不伤正”的优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对于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肝脏状态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1]杨永和,吴仕文,程亚伟,等.四逆散加味合紫河车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5):627.

[2]陈雨,赵映前.四逆散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4):82-84.

[3]朱媛媛,赵兰波,马雅銮,等.茵陈蒿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45 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5):579.

[4]毛建华.加味茵陈蒿汤合加减大承气汤治疗慢性重症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5(7):1954-1955.

[5]叶航,王宪波.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09,2(4):301-304.

[6]Jung MC,Grüner N,Zachoval R,et al.Immunological monitoring during therapeutic vaccination a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design of new effective therapies:induction of a vaccine-specific CD4+T-cell proliferative respons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carriers[J].Vaccine,2002,20(29-30):3598-3612.

[7]鲁虹霞,车岩,宋建勋,等.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J].兰州大学学报,2008,34(3):86-87.

猜你喜欢

汤合小柴胡门静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临床观察
自拟解郁启阳汤合西地那非治疗阳痿38例
六味地黄汤合四逆散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症22例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