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电刀在颅骨修补手术中的应用
2012-07-28李晓良张曙光潘天鸿
李晓良 张曙光 潘天鸿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昆山 215300
近年来随着高频电刀在手术中的广泛应用,我科对颅骨修补手术皮瓣分离进行了改良,采用电刀进行分离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科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186例,其中,男112,女74例;年龄19~65岁。将其分为两组,手术刀组98例,平均年龄(31.8±10.4)岁;电刀组88例,平均年龄(30.6±11.2)岁。两组在年龄、凝血功能、各期病例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电刀设备 采用上海沪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GD350-D高频电刀。
1.2.2 手术方法 手术刀组采用手术刀全层切开头皮,沿帽状腱膜下间隙锐性分离皮瓣,颞肌作平骨窗缘的部分游离,手术创面选用蛇牌双极电凝烧灼止血;电刀组应用手术刀切开浅层皮肤后即用电刀全层切开皮肤并游离皮瓣,选用单极电凝,功率选用15~18 W,从帽状腱膜下间隙游离皮瓣,颞肌作平骨窗缘的部分游离。两组在暴露骨窗缘后手术步骤相同,均为置入已塑形好的钛网,用配套钛自攻螺钉固定于骨窗上,术后皮瓣与钛网之间置入多孔硅胶负压引流管一根,从切口旁1.5~2.0 cm作细小切口引出并固定,接负压引流球[1]。头皮止血后分层严密缝合。术后48~72 h拔出负压引流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发生率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刀组和电刀组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对比
电刀组的手术时间比手术刀组有比较明显缩短;电刀组的术中出血量比手术刀组有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比较()
注:与手术刀组比较,*P<0.01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刀组电刀组98 88 120.5±23.4 90.3±20.7*212.3±46.2 85.7±18.9*
2.2 手术刀组和电刀组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对比
电刀组术后24、48 h引流量较手术刀组明显减少。电刀组术后并发症如皮瓣感染发生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与手术刀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24、48 h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24、48 h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注:与手术刀组比较,*P<0.01
分组 例数 术后24 h引流量(mL)术后48 h引流量(mL)术后并发症(%)皮瓣感染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手术刀组电刀组98 88 284.3±45.7 158.8±28.4*78.5±24.3 32.4±15.7*3.5 1.1*1.5 1.0*2.8 1.1*
3 讨论
高频电刀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有其明显的优点:①电刀所用的是强电流低电压50万Hz的正弦波,其组织效应是电流集中到组织的一小点时,组织温度快速升高,细胞破坏而使组织分离[2],因此,其对于切口缘及创面残留的细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②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术后皮瓣下血肿发生的几率,术中、术后不需行输血治疗;③保持术野的清晰,避免分离时层次不清,分破“新生硬膜”损伤脑组织,导致术后颅内出血、皮瓣下积液、脑脊液漏的发生等;④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颅骨修补手术中分离皮瓣是整个手术最关键的步骤[3-5],因为在使用电刀进行皮瓣分离时,电刀使用不当最易导致皮瓣烫伤坏死或分破皮瓣导致切口不愈合甚至手术失败[6]。笔者的体会是:在分离皮瓣时采用低功率电凝15~18 W,既能进行切割又有很强的止血作用,直视下保证手术操作始终在皮瓣与“新生硬膜”间隙之间的自然手术层面进行剥离,这样可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保护皮瓣上的血管网;剥离时使皮瓣与“新生硬膜”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尽可能减少电刀与皮瓣的接触面积;沿着皮瓣的切线位移动电刀,速度稍快且均匀,尽可能缩短其在单位面积内与组织的接触时间[7-8],这样能减轻对皮瓣及皮瓣面血管网的烫伤,尽可能减少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几率和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特别注意的是在分离颞肌时一般使单极电刀与颞肌平面呈10°~20°夹角,可以防止切割过程中由于肌肉的收缩导致进刀过深而损伤皮瓣或分破皮瓣,边分离边止血,使视野始终保持清晰,以免层次不清,误入“新生硬膜”下,从而导致相应并发症的发生;颞肌分离的厚度尽可能与颞骨的平面一致同时将颞肌拉紧并固定于钛网上,这样更减少了术中分破硬膜误伤脑组织的可能性同时也使术后颞部的外形更加美观。笔者认为,颅骨修补术尤其是使用单极电刀进行分离后出现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可能与术者电刀的使用习惯和相关技巧不足有关。
在颅骨修补术中,高频电刀集切割和止血功能于一身,只要功率适当,可将组织损伤程度降至最低并且术野清晰,完全符合现代手术的要求,同时电刀使用方便、安全,手术操作时间短,亦体现了当今手术的发展趋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1]张曙光,潘天鸿,周金方.颞肌外钛网修补额颞区颅骨缺损[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4(1):43-45.
[2]范喜梅,王娟.手术中高频电刀灼伤的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143-146.
[3]彭远强,温宝泉,曾胜田,等.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0-41.
[4]卢科.颅骨缺损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202-204.
[5]孙宝谦,兑振华,王增良,等.颅骨修补与颅骨保存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9-10,13.
[6]姜长政,里怀欣.高频电刀的预防性维护[J].医疗装备,2011,24(4):74-75.
[7]吴先麟,蔡巍,张光全,等.电刀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3):205-206.
[8]张明强.高频电刀与常规手术治疗牙龈瘤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