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7例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的辨证施护及疗效观察

2012-09-17刘文清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单纯性肛瘘肛门

张 英 刘文清

1.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河南郑州 450003;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08

肛瘘是因肛门周围间隙感染、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1]。其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其发病率高,在肛肠科仅次于痔[2],位居第二。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气血凝滞,血行不畅或因肺脾两虚所致[3]。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肛门流脓,硬结,肛周胀痛,瘙痒。它的发病不分年龄,但以青壮年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在肛门直肠病中,位居第二。我科2011年1~9月对127例单纯性肛瘘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7例肛瘘病例,均来自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2011年1~9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且均经专科检查确诊为单纯性肛瘘。127例患者中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年。将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 例,其中,男 42 例,女 23 例;平均年龄(37.00 ±1.52)岁;平均病程(11.1 ±7.9)个月;低位 45例,高位 20例;湿热下注型25例,正虚邪恋型21例,阴液亏虚型19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 41 例,女 21 例;平均年龄(36.00 ±1.64)岁;平均病程(10.3 ±8.2)个月;低位 43例,高位 19例;湿热下注型 24例,正虚邪恋型21例,阴液亏虚型17例。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和中医辨证分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目前已在国内普遍使用的中国衡水会议(1975年),肛瘘统一标准分类: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瘘管经过此线以上为高位,在此线以下为低位。只有单一的内口、瘘管、外口的称单纯性肛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口、瘘管、外口的称复杂性肛瘘。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病例纳入标准

入选时年龄在18~60岁,根据诊断标准符合单纯性肛瘘,并且自愿接受本试验护理的患者。

1.3.2 病例排除标准

具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血液病患者;年龄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精神及神经疾病;肿瘤患者和有严重机会性感染串者;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1.3.3 病例剔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手术:单纯性低位肛瘘切开,单纯性高位肛瘘常规挂线,两组均将感染的内口打开,敞开窦道,刮除创口内坏死组织,对照组的患者手术方法同上,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行辨证施护。

1.4.1 常规护理

按肛瘘护理常规[4]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尽量避免患者的活动,减少患者的痛苦;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出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做好术区备皮。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向患者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对住院环境、患者的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等逐一向患者介绍,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术前嘱患者更换清洁衣裤,排空大小便,术后协助患者采取左侧或右侧卧位,并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仪。

1.4.2 辨证施护

1.4.2.1 湿热下注型 临床表现为肛周经常流脓,脓质黏稠,色黄白,局部红肿热痛,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伴纳呆少食,或有呕恶,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应给予清热解毒、利湿中药汤剂口服,发热患者指导其卧床休息,并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多饮水,热甚者,给予物理降温。此外,还要注意观察大便及便血色、质、量、次数以及舌苔、脉象等情况,辨清湿与热的轻重。此证候有热象,故服药时,水温不宜偏高,服药时间宜午后,因午后气机下降,能使药达病所;饮食宜清补,可食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如瘦肉、鱼等,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糖类、牛奶胀气之物。

1.4.2.2 正虚邪恋型 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流脓,脓液稀薄,肛门处感觉隐隐作痛,外口皮肤色泽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质地较硬,或有脓液从溃烂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门内;伴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此型多因劳倦内伤、老年人、病后体虚致邪恋所致,此型患者身体虚弱,治疗则宜扶正固本,饮食上应着重加强营养,饮食富营养易消化,可多食鸡、鱼、瘦肉、蛋类、银耳莲子羹、红豆粥等补益之品。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风防寒,适时增减衣服,防感冒。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如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1.4.2.3 阴液亏虚型 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溃烂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如米泔样,局部常无扪及硬索状物;伴有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此型患者大多数属阴虚火旺的体质,中药以养阴清热功效为主,服药宜凉偏冷服,忌热服,服药时间宜入夜为佳。饮食上可适当增加银耳、甘蔗、雪梨、莲子等滋阴生津润肺之品,以少吃多餐为原则,忌辛辣、油腻之品。对结核性肛瘘患者要配合抗结核治疗,同时注意换药器械及用物的消毒灭菌。对糖尿病肛瘘患者,重点要控制饮食和及时监测血糖,必要时服消渴丸等降糖药物。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创面完全愈合,新生肉芽组织全部覆盖创面;显效:新生肉芽组织长出内创面75%左右,创面红润,并且无炎性渗出液;有效:新生肉芽组织部分长出,内创面缩小,炎性渗出液减少;无效:无新生肉芽组织,内创面无缩小,炎性渗出液仍较多。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SPSS 17.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护理效果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81.54%)与对照组(51.61%)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护理效果比较[n(%)]

2.3 两组治愈时间比较

治疗组治愈时间为(22.62 ±5.27)d,对照组为(31.28 ±6.7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肛瘘分为三种证型,即正虚邪恋型、阴液亏虚型、湿热下注型。中医护理的特点和精华就是辨证施护。笔者运用中医辨证的原理制订相应的护理原则[5],对肛瘘患者采用辨证施护是遵循中医护理特点进行护理,从而加快患者的伤口愈合,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也减少了医疗费用,使其早日康复,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及平均治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对肛瘘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对肛瘘的治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 陆金根.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42.

[2]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6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

[3] 万若华,王兰香,王玉英,等.中医临床护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8-159.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0-82.

[5] 张玉珍.中医护理学[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37-51.

猜你喜欢

单纯性肛瘘肛门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从“风盛则痒”思想论治肛门瘙痒症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排尿障碍32例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