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橙G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2012-07-27高雪敏李生泉樊玮鑫郝桂青
高雪敏,李生泉,樊玮鑫,郝桂青
(山西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山西 太谷 030801)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也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核酸的定量测定可为生物体体液中其它组分的测定及遗传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因而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测定核酸的常用方法有化学发光法[1~3]、光度分析法[4~6]、荧光分析法[7,8]、共振光散射(RLS)法[9,10]及电化学法[11,12]等。共振光散射法是一种新的光谱分析技术,因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越来越受到分析工作者的重视。金橙G(OG)是一种偶氮类生物染色剂,利用其共振光散射信号测定DNA的方法尚未见报道。基于DNA可以增强OG的共振光散射信号,且在一定范围内其增强值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作者建立了一种定量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并用于测定合成样品中DNA的含量。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OG储备溶液 (1×10-3mol·L-1);鲱鱼精DNA(hsDNA,100 μg·mL-1),4 ℃冰箱保存,使用时稀释。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
RF-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pHS-3C型pH计,上海世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在10 mL 容量瓶中依次加入OG 0.4 mL、一定量的hsDNA标准溶液,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 5 min。选择激发狭缝宽度为5 nm、发射狭缝宽度为5 nm,于λem=λex=358 nm处,分别测定样品溶液共振光散射强度I和参照溶液共振光散射强度I0,并根据△I=I-I0计算DNA对OG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增强值△I。
2 结果与讨论
2.1 共振光散射(RLS)光谱特征
考察了不同激发波长下OG的散射光谱,见图1。
cOG=4×10-5 mol·L-1 1~3.λex=300 nm,350 nm,400 nm
从图1可以看出,OG有较强的共振瑞利散射和微弱的拉曼散射。进一步考察了不同DNA浓度的OG-DNA体系在λem=λex下同步扫描的共振光散射光谱,见图2。
cOG=4.0×10-5 mol·L-1 1~6,cDNA(μg·mL-1):0,0.1,0.2,0.3,0.4,0.5
从图2可以看出,OG本身的RLS信号较弱,在加入DNA后,其RLS信号明显增强,且随着DNA浓度的不断增大,△I也在增大,在241 nm、297 nm、358 nm附近出现了增强的共振光散射特征峰,其中358 nm处△I值最大。因此,实验选择358 nm为工作波长。
2.2 OG浓度的选择
考察了1.0×10-6~1.0×10-3mol·L-1范围内不同浓度OG的共振光散射强度。结果发现,当浓度为4.0×10-5mol·L-1时,OG的共振光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因此,实验选择OG的工作浓度为4.0×10-5mol·L-1。
2.3 介质酸度的选择
考察了pH值在3.0~12.0 范围内不同pH值对△I的影响。结果发现,pH值在5.8~9.0范围内,△I值比较稳定,其中pH值为7.0时△I值最大,因此,实验选择 pH值为7.0,不需要加入任何缓冲溶液。
2.4 反应时间的选择
考察了反应时间对样品溶液△I的影响。结果发现,样品溶液的△I在反应5~60 min保持稳定,因此,实验选择反应时间为5 min。
2.5 反应温度的选择
在10~40 ℃范围内考察了反应温度对△I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26 ℃范围内,△I值基本没有变化且达到了最大值,27 ℃时有所下降。30 ℃之后则迅速下降,因此,实验选择在室温下进行。
2.6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用100 μg·mL-1的hsDNA储备液配制一系列hsDNA标准溶液,在上述最佳的反应条件下,按实验方法测定样品的△I值,当DNA的质量浓度为0.053~1.20 μg·mL-1时(线性范围下限采用10σ法),体系的△I值与DNA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968.9c,相关系数R2=0.9909。方法的检测限为0.0159 μg·mL-1(3σ法)。
2.7 共存物质的影响
最佳实验条件下,考察了共存物质对0.8 μg·mL-1的DNA测定的影响,在相对误差±5%范围内,可允许存在的各种物质的浓度倍数分别为: Ca2+(50)、Cr3+(100)、Mg2+(1000)、Na+(1500)、K+(1500)、Cu2+(40)、Fe3+(2)、Al3+(3)、Zn2+(150)、F-(1500)、I-(600)、三乙醇胺(1000)、葡萄糖(600)。Fe3+和Al3+对测定干扰较大,这是因为Fe3+和Al3+能和DNA发生络合反应。实际测定中,可用F-掩蔽Fe3+,用三乙醇胺掩蔽 Al3+。
2.8 样品分析
为了检验方法的适用性,根据共存物质的干扰特性,合成了3个含不同干扰组分的样品。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合成样品的测定结果(n=7)
由表1可知,回收率在98.6%~102.3%之间,可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
3 结论
提出了OG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的新方法。在pH值为7.0、OG浓度为4.0×10-5mol·L-1、室温下反应5 min后测定合成样品中微量hsDNA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简便、快速、检出限低,在微量DNA的分析测定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1] 李兆强,陈荔榕.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4):14-23.
[2] 何治柯,罗庆尧,曾云鹗.化学发光分析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1997,16(1):72-84.
[3] 武鑫,李生泉,刘金龙.DNA的定量分析方法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7):11-15.
[4] 栾吉梅,张晓东.生物探针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模式及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42(11):964-968.
[5] 李韧韬,龙云飞,张永婷,等.天青Ⅰ分光光度法测定DNA[J].光谱实验室,2004,21(2):300-302.
[6] 蔡朝霞,宋功武,王世敏.核酸探针光化学分析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3,20(5):19-22.
[7] 李文友,吴会灵,何锡文,等.中性红荧光探针法测定生物大分子核酸[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10):1787-1789.
[8] 俞英,吴霖,谭丽贤.碱性品红荧光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及其机理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4,32(5):628-632.
[9] 高峰,章丽,李永新,等.溴代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敏化吡罗红B-核酸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增强法测定核酸[J].分析科学学报,2005,21(6):623-626.
[10] 高峰,杜俊,章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酚藏花红的作用及其在核酸荧光法测定中的应用[J].应用化学,2004,21(7):722-726.
[11] 牛淑妍,张书圣,马立波,等.茜素红S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J].分析化学,2004,32(9):1234-1236.
[12] 王振永,焦奎,孙伟,等.灿烂甲酚蓝电化学探针测定脱氧核糖核酸[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5,2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