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透新兴产业报道探索产经新闻制高点与落脚点
2012-07-27陈旭钦
□ 文/陈旭钦
(作者是《宁波晚报》经济部副主任、主任记者)
产经领域是座新闻“富矿”。从信息的权威发布、政策的权威解读来占领产经新闻报道的制高点;从贴近性、通俗化、科学性入手,触摸到产经新闻报道的落脚点;运用宏观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把“碎片化”信息包装整合成“花瓶”,可出奇制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于2012年7月9日由国务院正式下发,这让公众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初步了解。而对媒体来说,做足、做透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报道,需要选择其报道的制高点与落脚点。
产经领域本身是座新闻的“富矿”
时下,许多媒体对经济新闻板块不再按传统的工业、农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旅游、房地产、交通通讯等部门条块来分割,而是按政(治)经新闻、产(业)经新闻、财经新闻来划分。
尽管产经新闻报道表面上看起来很生硬、很枯燥、很晦涩,但它所反映的内容题材却很重大,政策性强,立意高,比一般社会新闻、文化娱乐新闻分量要重。以最新公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例,它明确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项重大工程等等。如果媒体把其中一项产业或一项工程单独挖掘出来剖析报道,也足够撑起几个版面、几个时段。
可以说,产经领域本身是座新闻的“富矿”。记者、编辑稍微用心挖掘一下,就有取之不尽的题材可以展开解释性报道。同样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这个题材,2012年5月31日《上海证券报》曾作过《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掘金路线图》,2011年4月11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曾作过《借力“十二五”规划 新材料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2011年3月28日《证券日报》曾作过《新兴产业个股在哪里找?》,2010年5月24日《东方早报》曾作过《底部特征初现 关注新兴产业》等报道。这些报道所披露的内容,多数是受众以往一知半解或者未知的,以解释性制胜,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有一定的投资理财参考价值。
产经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当前,社会各界都在热议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如何占领制高点,众说纷纭。产经新闻报道需要一种眼光,站位高了,视野自然开阔,眼光就能更加敏锐,更能及时发现。
首先,加强信息的权威发布。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仍不可低估。宁波市委、市政府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共性困难,坚持着眼当前、兼顾长远,梳理出一批高“含金量”的创新政策。《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现代金报》、宁波电视台、宁波电台、中国宁波网等媒体纷纷以《宁波出台稳增长26条新政》《宁波26条新政力挺工业回升》《高含金量新政助“宁波制造”跨坎》《宁波给小微企业减税四年》等为题展开报道,让受众尤其是小微企业人员从中捡到颇具“含金量”的权威实用信息。另外,在第一时间权威发布新规新政,解读文件条文,这些基本动作到位后,也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媒体还应当关注政策出台后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跟踪报道,进而推动政策的落实。
其次,加强政策的权威解读。
比如,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解读,媒体应深入介绍其来龙去脉、产生经过、决策背景和意义影响。2012年5月30日新华网曾作过《专家解读“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报道,通过对中央和地方省、部级领导、国内外权威人士和知名专家学者的高端采访,增强了报道的权威性和解释性。这篇报道还从优化产业布局视角展开延伸,各地方要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从当地实际出发,重点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新兴产业,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这样,既传播拓展了经济知识,又启发了民智。善于在共同关注、共同话题和共同价值追求上选择产经报道的题材,可赢得最广泛的共鸣和认同,进而站在制高点上。
第三,加强舆论的权威引导。
在当今信息多元化、海量化的时代,有思想深度的评论性报道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对于产经领域的焦点话题,以时评、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甚至社评方式,响亮地发出媒体的声音,可在社会舆论中发挥“定音鼓”作用,凝聚各方共识。
今年6月14日,《宁波日报》推出评论员文章《呼唤更多的“天使”》和通讯《“天使”铺就创业路》,引起社会好评。这组报道敢于引导,又善于引导,注重理性客观,力求稳妥把握,体现出主流媒体对产经领域引导不缺位、不失语,着眼于建设性、长远性的导向。
第四,宏观思维,立意高远。
产经报道要拓展思路,必先胸有成竹,全球化视野,地方化思考。用宏观思维思考,心中就有一个评估新闻价值的纵横坐标轴,找出全局性与区域性的契合点,报道才会有较高的立意。地方性媒体即使在报道一个区域的经济时,也要具备全球眼光、全国观念,分析告知受众本地区的经济生活与世界经济发展有什么联系。
《宁波晚报》在产经报道具体操作中,要求采编人员全球化视野,地方化思考,提出“站在太平洋中看宁波”“源于宁波、高于宁波”的理念,既要有宏观全球视野,又深入分析宁波经济发展的态势。在伦敦奥运会前夕,针对奥运经济、奥运商机给企业商家带来什么?《宁波晚报》分别从宁波服装企业为美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队生产伦敦奥运会队服;宁波文具企业生产奥运手拍鼓、奥运水壶、LED手带;宁波体育设备制造商生产部分奥运会场馆伸缩活动看台等等“宁波元素”切入,详细披露了宁波企业分享奥运商机的景象。
产经新闻报道的落脚点
对产经新闻报道仅仅停留在“制高点”是不够的,还要找好其“落脚点”,从细节着眼,增强吸引力。
首先,贴近性凸显亲和力。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受众要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迫切需要了解更多与自己有关的创富、理财信息,而媒体更应贴近受众、贴近市场、贴近生活,挖掘出与受众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读,并注重用本地案例、本地人物来凸显报道的亲和力。同时,从受众阅读心理分析,贴近性也是作为产经新闻报道选题的重要标准之一。
□ 2011年11月11日,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在宁波举行,图为展出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张培坚/摄)
2011年3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对宁波来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不言而喻。笔者采写了一组《看东方,海上造“宁波”》《 蓝海,引我们海底捞“金”》等报道,全面剖析宁波向海洋要资源、要财富、要发展的路径,指明未来经济新增长极、区域竞争制高点的所在。把原本枯燥、晦涩的海洋经济当作有生命的“蓝色引擎”来写,这样就显得举重若轻。报道在《宁波晚报》发表后,国内许多媒体纷纷予以转载。
其次,通俗化减除认知障碍。
相对来说,产经领域往往比较专业化、生硬化、枯燥化甚至抽象化,这就要求产经新闻报道必须更加注重表达通俗性,形式生动,浅显表述与深入思考并举。
产经新闻报道应尽量通过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方式解读新闻,采用普通受众能够理解的知识,加大新闻含量,缩短报道与受众的距离。《科技日报》针对普通受众的品牌版面“科技改变生活”,辟有“打破砂锅”“借您一双慧眼”“解疑释惑”“营养快餐”“生活风向标”等专栏,贴紧新闻事件,以通俗的语言、科技的视角,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透视社会热点,很多读者纷纷剪贴收藏。
第三,科学性避免情绪化炒作。
时下,有些媒体在报道产经领域的成果时,往往喜欢夸大,没经专家权威鉴定就轻易地抛出“国内领先”“破解国际级难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等帽子,或者把正在开发的成果、应用前景说成即可实现的事实,情绪
化炒作明显。因此,对于产经领域的报道,应该以严肃、严谨的态度来落笔。
第四,整合“碎片化”信息拼“花瓶”。
对现有掌握的新闻素材、线索进行整合,发掘背后的东西,把重要的“碎片化”信息包装整合成“花瓶”。比如,在采访写作时,把产经报道分解成若干个小节,用独特的视角、新的素材来重新诠释人们所熟悉的题材。在选题时要有借鉴意识,从经济现象变化中选题。由远及近,从外埠新闻中选题,从官方上层信息中选题,从日常生活中选题。实际上,记者、编辑选题的过程,也是把“碎片化”信息拼贴成“花瓶”的报道过程。
第五,做到“跨平台”“强互动”。
产经新闻报道的“跨平台”,就是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载体、不同渠道抵达目标受众,以实现报道价值的最大化。近年来,每逢春节前后沿海地区企业普遍面临结构性“用工荒”难题。《宁波晚报》曾与四川、江西等地都市报联动,牵线搭桥,帮宁波企业刊登招工信息,为中西部地区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跨平台”与“强互动”寓于服务性之中,真诚服务受众,为他们排忧解难,这其实是今后开展产经报道的另一大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