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媒时代”的媒体专业坚守

2012-07-27罗建华

中国记者 2012年11期
关键词:公众专业信息

□ 文/罗建华

传统专业媒体置身于“掌媒时代”的汪洋大海之中,这片岛屿还有多少人登陆?会不会淹没?能不能拔节长成新的传播高地?

在“掌媒时代”来临的当下,传统媒体更需要一份传播自信,再加一份传播自觉,在赢得专业声誉中赢得传播的话语高度。坚守专业水准,履行新闻管家职能,担当新闻消费的有效供给者。坚守专业价值,履行新闻提纯职能,担当新闻产品的权威定义者。坚守专业使命,履行媒体社会职能,担当公共利益的坚定捍卫者。这三个“坚守”,构成专业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专业精神的基本层面,我们要始终不渝牢牢把握,并在与自媒体、社会媒体良性互动中,发挥好以下五大作用:

发挥“过滤嚣”的精选作用——优质传播

美国《时代》周刊1992年的一条广告语经久不衰——“《时代》帮你节约时间,控制超载的信息”。其创办人卢斯和哈顿多次声称,《时代》的办刊宗旨就是选出信息中的精华,只为“忙人”服务。

今天,在信息严重“超载”的态势下,这适用于所有的专业媒体。自媒体、社会化媒体海量信息的喧嚣,带给公众的,反而是一种焦虑或困惑。

专业媒体的用武之地就在这里。它不是被削弱,而是变得更重要了。当超载的信息使公众遭受“信息恐慌症”困扰时,过滤虚假、无用、有害的信息泡沫,提供客观真实的新闻和合理入情的评论,将会大受欢迎。我们要运用专业眼光和技术,对信息进行鉴别与筛选、细分与整合、解释与评论,为公众提供有效传播。

作为“新闻管家”,包括自媒体、社会媒体发布的信息在内,整个社会变动的信息,都要纳入我们的视野。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新闻,而在于对信息进行专业“干预”,使之得到验证、优化和提纯,成为新闻。只有我们,维护着新闻的真实及优质,保证着它的专业水准,为公众提供最适合的信息消费。

同时,专业媒体一定要堪当地道的“内容生产商”,功夫下在“原创新闻”上,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有镇“报”之作、镇“台”之作、镇“网”之作接连涌现,构建公众对此的强烈依赖,并把他们从信息海啸的裹挟中解放出来。

发挥“检测仪”的确认作用——以正视听

社会生活常常会出现“二律背反”,传播的信息越多,反而距离真相越远——假新闻、谣言、误传、妄评、恶搞等泛滥,搅得真相一片混沌。有人用“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见到鬼了”, 极而言之地形容一种传播现象,道出了它的荒谬透顶。

漫天迷雾的时候,谁来说话?专业媒体!

2012年6月11日,武汉突现“黄霾天”,一时“化工厂氯气泄漏”“武钢锅炉爆炸”在网络上纷传、在手机上乱飞,还有图为证,弄得三镇人心波动。众声喧嚣之中,武汉《长江日报》等专业媒体追问真相,一方面发现纯属造谣,图片乃移花接木;一方面派出记者赴外地探访,找到邻省大量燃烧秸秆散发烟雾的原因。这些有力事实迅速公开报道,一切“烟消云散”,让公众不由顿悟——“原来如此!”可见,“新闻打假”是媒体的职责,也是媒体的利器,一下大显权威。

一语千钧!这就是专业媒体鉴伪识真的巨大确认作用,越是各执一词,越是众说纷纭,越是由专业媒体说了算。美国《纽约时报》之所以有“报中报”之誉,在于它“很少率先报道一个事件,如果是,那一定可信度非常高,因而为通讯社或报纸直接引用”。①李子坚著《纽约时报的风格》一书,介绍过该报发行人奥茨的办报理念——“只要保持优越的新闻品质,关切读者的需要,配合良好的业务经营,必然获得好的结果”。

专业媒体必须充当“媒体中的媒体”,当仁不让地来确认“这是怎么一回事”,成为人们接受信息、认知社会的必需品。这就要求专业媒体一定恪守底线,坚决对假新闻“零容忍”,让人们相信专业媒体发布的没有假新闻。更为重要的是如前所述,在关键时刻勇于拨开重重迷雾,跑在揭示真相的前列,一锤定音。

发挥“探照灯”的聚光作用——引领舆论

专业媒体担负着“议程设置”的功能,要努力发现社会前行的趋势,深刻探寻社会变动的规律,主动介入热点又善于引导热点,广泛采集声音又能够定调合弦,表现出应有的理性和建设性。最近,日本肆无忌惮地“购买”钓鱼岛,激起中国人民的爱国义愤;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冲动行为,网上不乏盲目和错误的言论为之推波助澜。又是《人民日报》等专业主流媒体,及时设置“理性爱国”的议程,发表大量报道及评论,把偏激情绪从泥沼引向理性轨道,很快扭转不当苗头。回顾以往多起国际事件带来的冲击波,每每有人民网“强国论坛”等设置议程,既广开言论平台,又主导舆论。中华民族正在迈向复兴,良好的舆论环境,确实比金子还要宝贵。

当好“探照灯”,专业媒体的力量至关重要,要借助社会智库或自身建立智库,组织权威专业人士,以高质量的专业分析,抢占舆情的制高点。央视近几年将“特约评论员”引入新闻节目,拥有一批各方面的专家,围绕国内外热点条分缕析,效果显而易见。前一段,“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有的谈虎色变,公众十分关注,一些专业媒体利用自媒体、社会化媒体所缺乏的优势,采访主管部门与相关专家,实事求是地加以辨析,其作用事半功倍。

发挥“标准件”的定义作用——确立边界

由于自媒体、社会化媒体欠缺专业训练,对什么是真正的新闻、如何恰当地传播新闻等,不甚了了。新闻与信息、事实与臆断、本质与现象、整体与局部、意见与渲泄、娱乐与恶搞、需求与欲求这些边界并不清晰,构成的传播景像显得纷繁混杂。

专业媒体具备自媒体、社会化媒体不具备的条件,是社会分工的“法定”专业机构,被赋予资质与权利,又拥有专业技术队伍、占有广泛社会资源。因此,专业媒体有理由、有责任系统化、专业化生产新闻内容,对其进行“定义”,标示行业门槛所在、宣示新闻价值所在,从而确定边界所在。

首先,确立公众需求的边界。从应知欲知出发,与大家的切身利益相关,务必真正满足其“知情权”,避免无用有害信息的干扰。

其次,确立传播内容的边界。咬定事实不放松,以科学理性的标准判断事实,以规范到位的运作陈述事实,突出强调“新闻就是多方核实了的事实的报道”。

第三,确立传播原则的边界。真实、客观、平衡、全面,不作一孔之见、更无一己之私,从公正立场出发,旨在推进社会进步。

第四,确立职业伦理的边界。尊重人文价值,尊重科学精神,尊重公序良俗,严格自律不越底线。

由此“定义”出什么是新闻,建立起新闻报道的“文本”,成为传播产品的榜样。让整个社会知道,媒体并非假冒伪劣的集散地,并非谣言惑众的传播器,并非驰议喧嚣的秀场。虽然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谁也无权制造“垃圾”,更不能贩卖“毒品”。

这种“定义”作用,有助于自媒体、社会化媒体自身不断增强“媒介素养”,从而改善总体传播质量。

发挥“瞭望哨”的守望作用——捍卫公正

专业媒体与自媒体、社会化媒体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和公共利益,绝不代表任何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唯其如此,它才具备公信力和权威性。我们切不可无意识“放下身段”,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媒体,不知不觉放弃“瞭望哨”的角色。

今年8月29日发生的“南航空姐被打事件”,可以彰显专业媒体切入舆论漩涡,有力维护社会公正的良好形象。舆情研究学者、武汉大学教授沈阳在微博对此评价说: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网络舆情事件,首先是自媒体发布信息、传统媒体记者跟进、官方做出舆情应对,再由中央媒体做出调查、地方政府舆情处置跟进、最终由中央媒体宣告结果。

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力量来扶正祛邪、兴利除弊,其中不可或缺的是专业媒体这一“软力量”。专业媒体的力量,就来自于立场公正,总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表达公民诉求,公平传播新闻,以维系社会的良性运转。我们保持警觉的神经和思考的大脑,观察、监督、分析社会环境的变化,不为任何利益群体所左右,防止自身的利益驱动,致力于人类共同的文明进步。

专业媒体守望公平正义,重在代表公众行使舆论监督权,监督要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监督公共权力的使用,二是监督公共社会的安全,三是监督公共资源的分配,四是监督公共政策的运作,五是监督公众人物的言行。其有序与无序、正常与偏差、公平与歧视等,最关乎公共利益,如果我们做到位,必然取信于民,公信力自在其间。

“掌媒时代”的来临,标志着自媒体、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它们犹如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优势与缺陷;也仿佛一扇窗口,为我们打开通向繁花遍地的传播沃野。面对任何新生事物,专业媒体的先天特性,就是要保持永远的善意和敏感。善意,在于接纳和学习,取其长补已短;敏感,在于应对与优化,扬已长补其短。由此,把握好自身社会角色地位,发挥好独有的核心影响力,既共筑共享一个传播世界,又勇于在多元格局中主导变量,以提升整个社会的传播品质、造福于大众。

【注释】

①杨晓白编译:《影响美国的十大媒体》,《青年记者》2005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公众专业信息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