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心化雨润新村——记阜新市清河门区细河堡村党总支书记王宪礼

2012-07-27商桂泽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22期
关键词:暖棚村民农民

文/商桂泽

15年来,为群众脱困,他寝食难安;15年来,为群众致富,他呕心沥血;15年来,他以坚定的信念、执著的意志和奉献的精神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他就是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乌龙坝镇细河堡村党总支书记王宪礼。

艰苦创业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过去的细河堡村,村民们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吃的是粗糙的杂粮,走的是凹凸不平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土地承包到户后,村民多数靠种植高粱、玉米解决温饱问题,单一作物的种植效益不高,村民们很难富裕起来。

头脑灵活、精明能干的王宪礼率先搞起了棚菜生产,后又搞起了煤炭经销,每年获纯利润三四万元。王宪礼富了,成了本村的富裕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靠勤劳和智慧致富的王宪礼富而思源,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才叫富。”王宪礼深知,细河堡村必须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要摆脱贫穷,改变落后,就必须富民强村。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帮助村民致富,王宪礼选择了走调整农业结构的致富之路,发动群众调整种植结构,以包技术指导、免费提供服务等条件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王宪礼白天奔忙于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晚上走家串户,传授技术,先后带领农民开发了几百亩“党群共同致富责任区”,搞起了棚菜生产;培养了葡萄种植储藏大户共产党员邱凤义,带动了几十户农民发展葡萄百余亩,使全村70%的农民摆脱了贫困。

2001年,王宪礼抢抓“阜新经济转型”的机遇,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带领农民致富。他率先投资2万元建起了科技大棚,并自掏腰包垫付10余万元建起了10座高标准日光温室。王宪礼走家串户,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动员了几户人家搞起了棚菜生产,从北镇引进暖棚嫁接茄子栽培技术。一年下来,这几户农民年均收入3万多元。可观的收入激发了旁观者致富的动力,农民们一窝蜂似地跑到村里报名建棚。此时,王宪礼又盘算着在暖棚外建冷棚和小拱棚,在暖棚中边角空地育西红柿、甜香瓜、茄子幼苗,早春移植到冷棚和小拱棚,使产品提前上市,卖上好价钱,探索出“一暖带两冷”的生产模式,种植户平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为了实现“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愿望,他带领细河堡村群众建“四位一体”生态户200户,施农家肥,用生物药,茄子、甜香瓜、黄瓜获得辽宁省绿色认证。目前,细河堡村有暖棚50亩、冷棚800亩、裸地菜350亩,形成了“春秋有冷棚菜、冬天有温室菜、夏天有裸地菜”的生产链条。

情系群众 全力解决“三难”问题

长期困扰该村发展的有“三难”,即灌溉难、行路难、引水难。面对连年干旱少雨,王宪礼带领农民兴修水利。2000年完成“3655”引水上山灌溉工程,创造了山顶有千亩水浇地的奇迹;修筑了2000余延长米的防洪大堤,防灾蓄水兼得;全村先后打大口抗旱井70多眼,铁管井200余眼,水浇地面积达24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实现人均水浇地2.3亩,基本上摆脱了“雨养农业”的束缚。

“要致富,先修路”。王宪礼认准这个理,亲自带领村里的党员、群众修沙石路达3000延长米;争取资金修环村柏油路达5000米;争取资金40余万元,让全村的人都吃上了自来水。如今的细河堡村群众过上了“出门就走柏油路,甘甜清水直入户”的富裕生活。

王宪礼的心里永远装着集体和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村集体经济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他外出办事、开会从来都是只坐公共汽车,自己掏钱吃饭;他不搞招待,狠刹吃喝歪风,自己抽旱烟,只有来客人才会买一盒普通的卷烟,往往是一盒烟招待几次客人,人们都称他是“小抠干部”。建棚期间,群众纷纷把买竹竿、塑料的钱交到村干部手中,王宪礼既当采购员,又当技术员,上北镇,跑黑山,渴饮矿泉水,饥食凉馒头,披着星星出,迎着月亮回,成了乡亲们离不开的“拐棍”。王宪礼收多少钱,花多少钱,账目一清二楚,既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又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令群众对村干部们信任有加。

呕心沥血 倾心营造和谐新村

王宪礼认为:建设新农村关键是“人”。所以,他在致力于发展生产,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一直在探索提高村民素质、打造文明新风的新路子。他从班子建设入手,注重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为了增强组织活力,努力把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吸引到队伍中来,使党员队伍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47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明显增强。他认真抓好村民的尊老爱幼、扶贫帮困等工作,以“为民服务创新管理,全面构建和谐清河”活动为抓手,开展帮扶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几年来,他把旧村部改造一新,改善了办公环境;新建了124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和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集学习、活动、娱乐于一体;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让远离城市的乡村亮起来;完成清洁工程200户,其中100户实现室外改水改厕,100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室内卫生间,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日子。

在王宪礼的苦心经营下,细河堡村发生了巨变。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科技园。悠悠青山承载了新的希望,涓涓流水讲述着干群亲情。这里印记着一名农村干部的足迹,这里见证着一名平凡党员对群众的情怀。如今,在王宪礼的带领下,富裕起来的细河堡人正沐浴着及时雨,继续耕耘着幸福,建设美好和谐的家园。

猜你喜欢

暖棚村民农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冬日暖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饸饹面“贷”富农民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市政工程冬季施工桁架暖棚安装与耗热计算
辽宁大连:暖棚无花果上市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