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族青少年上颌第一前磨牙冠根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
2012-07-27曾素娟王小燕张晓蓉
曾素娟,胡 雁,王小燕,张晓蓉
(广东 广州:1.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内科,510140;2.中山大学附属光华口腔医院特诊室,510055)
牙体形态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牙齿的形态特点是口腔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科研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牙体测量是研究牙体形态的基本方法,所得的数据可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对广东地区男女青少年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和牙根进行测量,并对有关测量值间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利用牙体可测量的冠长来推测不可测量的根长;可测量的冠近中远中径来推测不可测量的颈近中远中径、根1/2近中远中径;可测量的冠颊舌径来推测不可测量的颈颊舌径、根1/2颊舌径部分,为广东地区汉族青少年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临床、教学、科研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选择
选择祖籍为广东的12~18岁汉族青少年志愿者因正畸减数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200个(男女各100个)。所有牙齿均根尖未发育完全,牙齿拔除后,牙冠、牙根完整无缺损,无牙髓或根尖周病,未接受过牙髓治疗。牙齿拔除后,用超声洁治器去净牙齿表面的牙石和软组织,清洗、吸干多余水分后,置有编号的小瓶中备测。
1.2 测量方法
用精确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杭州工具量具厂)参照王惠芸[1]研究方法,依次测量牙齿全长、冠长、根长、冠近中远中径、冠颊舌径、颈近中远中径、颈颊舌径、根1/2近中远中径和根1/2颊舌径。每个指标均测量3次,取均值。
1.3 测量标准
牙齿全长:牙齿牙合方(切方)牙尖或切端最高点至根尖(双根或多根以最长根为准)的垂直距离;
冠长:牙齿牙合方(切方)牙尖或切端最高点至秞牙骨质界顶点的垂直距离;
根长:秞牙骨质界顶点至根尖的垂直距离;
冠近中远中径:冠近中远中最凸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冠颊舌径:冠颊舌面最凸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颈近中远中径:秞牙骨质界近中远中向最凸点之间的距离;
颈颊舌径:秞牙骨质界颊舌面最凸点之间的距离;
根1/2近中远中径:根上1/2与根尖1/2交界处近中远中最凸点的距离;
根1/2颊舌径:根上1/2与根尖1/2交界处颊舌面最凸点的距离。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测量值男女间比较用t检验;测量值间的相关关系采用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相关预测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男女上颌第一前磨牙冠根各指标测量值比较
全长、根长、冠近中远中径、冠颊舌径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长、颈近中远中径、颈颊舌径、根1/2近中远中径、根1/2颊舌径的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男女冠根测量值比较(mm,)
表1 男女冠根测量值比较(mm,)
测量指标 男 女 P值21.07 ±1.56 21.08 ± 1.22 0.928冠长 8.79 ±0.83 8.49 ± 0.77 0.008根长 12.28 ±1.48 12.60 ± 1.27 0.104冠近中远中径 7.69 ±0.54 7.73 ±0.46 0.543冠颊舌径 9.72 ±0.86 9.58 ±0.60 0.169颈近中远中径 5.18 ±0.38 5.02 ±0.40 0.007颈颊舌径 8.74 ±0.63 8.45 ±0.66 0.002根 1/2 近中远中径 3.69 ±0.51 3.55 ±0.36 0.028根1/2颊舌径全长7.74 ±0.88 7.36 ± 0.73 0.001
2.2 牙冠和牙根有关测量值的相关分析
牙齿全长与冠长、根长、冠近中远中径、冠颊舌径、颈颊舌径、颈近中远中径、根1/2颊舌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冠长与根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冠近中远中径、冠颊舌径、颈颊舌径、根1/2近中远中径、根1/2颊舌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冠近中远中径与冠颊舌径、颈近中远中径、颈颊舌径、根1/2近中远中径、根1/2颊舌径呈显著正相关(P <0.05);
冠颊舌径与颈近中远中径、颈颊舌径、根1/2近中远中径、根1/2颊舌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
颈近中远中径与颈颊舌径、根1/2近中远中径、根1/2颊舌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
颈颊舌径与根1/2近中远中径、根1/2颊舌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
根1/2近中远中径与根1/2颊舌径非常显著正相关(P<0.05);
全长与颈近中远中径、根1/2近中远中径无相关性(P>0.05);
冠长与颈近中远中径无相关性(P>0.05);
根长与冠近中远中径、冠颊舌径、颈近中远中径、颈颊舌径、根1/2近中远中径、根1/2颊舌径无相关性(P>0.05)(表2)。
表2 冠根测量值间的相关关系
2.3 回归分析
将测量项目按长度、近中远中径和颊舌径分3类,对同类且显著相关(P<0.05)的项目作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根长可用容易获得的牙冠测量值以公式Y=16.44-0.46×X(Y为根长,X 为冠长)计算得出。根长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值<0.5的105个,0.5~1.0的46个,1.0以上的49个。
颈近中远中径可用冠近中远中径测量值,通过公式Y=2.86+0.29×X计算得出(Y为颈近中远中径值,X为冠近中远中径测量值)。颈近中远中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值 <0.5的172个,0.5~1.0 的27个,1.0以上的仅1个。
颈颊舌径可用冠颊舌径的测量值,通过公式Y=2.73+0.61×X计算得出(Y为颈颊舌径值,X为冠颊舌径测量值)。颈颊舌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值 <0.5的 166个,0.5~1.0的 30个,1.0以上的仅4个。
根1/2近中远中径可用冠近中远中径测量值,通过公式Y=1.41+0.28×X计算得出(Y为根1/2近中远中径值,X为冠近中远中径测量值)。根1/2近中远中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值<0.5的175个,0.5~1.0的22个,1.0以上的仅3个。
根1/2颊舌径可用冠颊舌径的测量值,通过公式Y=0.86+0.69×X计算得出(Y为根1/2颊舌径值,X为冠颊舌径测量值)。根1/2颊舌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值 <0.5的170个,0.5~1.0的21个,1.0以上的仅9个。
表3 相关测量值间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上颌第一前磨牙在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牙根和根管形态也最复杂[2],由于该牙在全牙列中楔形缺损的发病率最高[3],根管治疗术率居第二位,仅次于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术失败率较高[4-5],而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有关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学的研究报道较多[6-19],但其结果因不同国家、地区、种族、性别、年龄而有较大的差别。本研究针对广东地区男女青少年上颌第一前磨牙,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其牙体的全长、冠长和根长,冠、颈和根1/2的近中远中径、颊舌径,通过对冠、根测量值的比较,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牙冠与牙根的关系,为广东地区汉族青少年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临床、教学、科研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的男女测量值大部分都大于王惠芸报道的测量值,只有女性的冠长为8.49 mm接近王惠芸[1]的报道8.5 mm,这可能与本研究所用标本均来自青少年,牙体组织磨耗较少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样本的地区、种族的差异。
冠根测量值中全长、根长、冠近中远中径、冠颊舌径男女之间虽稍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长测量值最大为26.18 mm,其根长测量值亦最大,为18.44 mm;全长测量值最小为17 mm;全长最大测量值、最小测量值均为男性,这说明男性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全长变化比较大。冠长、颈近中远中径、颈颊舌径、根1/2近中远中径、根1/2颊舌径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男性的牙冠长于女性的牙冠,男性的牙根较女性的粗大。男女性冠长、冠近中远中径、冠颊舌径的测量值均小于吴大明[13]对江苏地区研究得出的结果,但全长、根长、根1/2近中远中径、根1/2颊舌径的测量值均大于吴娜[12]对江苏地区研究得出的结果,这更说明上颌第一前磨牙存在地区差异,与以往研究的结果一致[5-18]。男女根长和全长的标准差均较大,但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男女根长的个体差异均大。
对牙冠与牙根测量值进行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长与根长和冠长存在显著性相关,根长和全长的相关系数大于冠长和全长的相关系数,这说明全长与根长的关系更密切,牙体全长的差异主要受牙根长度的影响。这与吴娜等[12]、吴大明等[13]的研究分析一致。冠长和根长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P <0.05),这说明牙冠越长则其牙根就越短,吴大明等[13]的研究结果亦为冠长和根长呈负相关,r值为 - 0.206,P<0.05,这可能与地区、种族的差异有关。冠近中远中径、颈近中远中径、根1/2近中远中径相互呈正相关(P<0.05);冠颊舌径、颈颊舌径、根1/2颊舌径相互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发现根1/2近中远中径与颈近中远中径的相关系数(r=0.61)大于与冠近中远中径的相关系数(r=0.32);根1/2颊舌径与颈颊舌径的相关系数(r=0.79)大于与冠颊舌径的相关系数(r=0.63)。说明根1/2颊舌径和根1/2近中远中径与颈颊舌径和颈近中远中径关系更密切,可用颈颊舌径和颈近中远中径来推算根1/2颊舌径和根 1/2 近中远中径是可行的[14,16]。
对牙冠与牙根测量值进行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度、近中远中径、颊舌径3类中存在回归关系;牙根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值75.5%在1 mm以内,颈近中远中径、颈颊舌径、根1/2近中远中径和根1/2颊舌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值95%以上在1.0 mm以内,说明临床上可用容易获得的牙冠各测量指标以预测方程式来预测其他不可测量的指标,如以冠长的长度通过方程Y=16.44-0.46×X(X 表示冠长,Y 表示根长)来预测牙根的长度,如牙冠长度为8.50 mm,通过预测方程 Y=16.44 -0.46 ×8.50,计算得出根长为12.53 mm,实际测量值为12.50 mm,方程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际值相差为0.03 mm。与吴大明[12]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1]王惠芸.我国人牙的测量和统计[J].中华口腔科杂志,1959,(3):149-155.
[2]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 -32,41,58 -59.
[3]陈慧美,李宇飞,徐平平,等.老年人牙楔形缺损调查报告[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2,8(2):77 -80.
[4]Hull TE.Robertson PB,Steiner JC,et al.Patterns of endodontic care for a Washington state population [J].J Endod,2003,29(9):553-556.
[5]Boley JC,Mark JA,Sachdeva RC,et al.Long-term stability of class I premolar extraction treatment[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3,124(3):277 -287.
[6]罗京玫,沈雅,郭颖.根管再治疗原因的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4,20(4):425 -426.
[7]Awawdeh L,Abdullah H,Al-Qudah A.Root form and canal morphology of Jordanian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s[J].J Endod.2008,34(8):956 -961.
[8]Aoki K.Morphological studies on the roots of maxillary premolars in Japanese[J].Shikwa Gakuho,1990,90(2):181 -199.
[9]Oi T,Saka H,Ide Y.Three-dimensional observation of pulp cavities in the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 tooth using micro-CT[J].Int Endod J,2004,37(l):46 -51.
[10]Burns RC,Herbranson EJ.Tooth morphology and cavity preparation.In:Pathways of the pulp[M].Cohen S,Burns RC,eds.7th ed.St Louis:Mosby,Inc,1998:150 -202.
[11]王晓仪.现代根管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
[12]吴娜,郑玉露,舒毅,等.成都地区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离体解剖形态观察[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35(2):107-110.
[13]吴大明,吴农友.上颌第一前磨牙冠根测量值的相关和回归分析[J].口腔医学,2006,6(1):65 -67.
[14]王亚玲,陈靖华,陆可望.上颌前磨牙牙体测量值的多因素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1989,10(1):34 -37.
[15]张玉玮,卢建慧.上颌第一双尖牙的牙体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天津医科大学报,1996,16(2):76 -77.
[16]慕童,赵守亮,唐荣银,等.部分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形态测量[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18(5):281 -284.
[17]朱天岭,朱明仁,周耀皓,等.20例各类恒牙的形态学测量[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6,16(2):112 -113.
[18]翁希里,于世宾,赵守亮,等.关中地区1000个汉族人恒牙解剖形态测量[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2):75-77.
[19]Arora S,Tewari S.The morphology of the apical foramen in posterior teeth in a North Indian population[J].Int Endod J,2009,42:93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