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低碳发展研究

2012-07-25马小琴揭筱纹

统计与决策 2012年10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度假区生命周期

马小琴,揭筱纹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至衰退的演变过程。旅游也不例外,旅游地的演变过程即生命周期是一个客观存在,研究旅游地发展、成长过程的一种重要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地开发规划、建设、运营及管理有重要意义。时逢低碳时代,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阶段实行低碳循环发展,建立低碳旅游度假区,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39年基尔伯特(E·Gilbert)的《英格兰岛屿与海滨疗养胜地的成长》一文[1]。但一般认为,1963年克里斯特勒(W·Christaller)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在《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外围地区—低开发的乡村—娱乐地》一文中阐述的旅游地演进的3阶段(发现、成长与衰落)的理论最早[2]。此后,不同学者提出不同的生命周期模式,目前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提出的[3]。他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个随时间循环变化的过程,演化要经过6个阶段:摸索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滞留阶段、塑性(发展)或颓废阶段,理想状态是一条“S”型曲线(见图1)。此外,还有旅游地生命周期5阶段、4阶段分法,4阶段划分也被广泛接受,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实际上,不管那一种划分方法,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的具体形状都会受到旅游地自身的发展速度、可进入性、吸引力、竞争状况、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但每个旅游地都难免要经过“开发”、“发展”、“成熟”和“衰退”这几个阶段,旅游度假区也难逃宿命。

图1 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模型

低碳经济时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4]明确提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正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时逢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之际,旅游又是国家提倡的产业结构调整名录,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又是旅游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旅游低碳化是其谋求内涵式发展的必要途径,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探讨在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阶段融入低碳理念,发展低碳旅游,发挥旅游业的节能减碳优势,为国家节能减排及低碳社会建设尽其所能。

2 低碳旅游的内涵与意义

低碳旅游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响应,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

有关低碳旅游的内涵,刘啸认为,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要求在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5]。蔡萌,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减少旅游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6]。富筱琦认为低碳旅游最直接的含义,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CO2,尽量降低CO2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其所释放的碳[7]。黄文胜认为低碳旅游,是以减少CO2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8]。本文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中节约能源,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以实际行动弥补所消耗的碳,而且获得了愉快旅程的绿色生态旅游。

旅游业以其自身优势成为当前最适合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低碳发展的意义在于:(1)自身具有的节能减碳优势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先锋和亮点;(2)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引领社会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等;(4)通过其窗口作用,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低碳行动,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提高中国在世界节能减排行动中的话语权,助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低碳发展的策略

低碳旅游主要通过低碳技术的运用、碳汇机制(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的推进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而实现。

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是都市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主流产品之一,发展节能减排对低碳旅游发展意义重大。从生命周期讲,就是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阶段贯穿低碳理念,严格遵循3R原则,实现度假区“资源—产品—资源”的闭环发展过程,把度假区的清洁能源、旅游资源循环利用、旅游产品低碳化设计和旅游者的低碳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

3.1 低碳规划

规划是进行较为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稳定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总体规划要体现四节一减,依据决策原理、动态控制、中国邮递员问题(邮递员最短路径)来编制,指导并确保专业规划和后续工作充分体现低碳理念,做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排。低碳规划是旅游度假区碳减排的关键环节,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从总体规划上尽可能做到最佳节能低碳,能不消耗能源就尽量不消耗,规划上要运用全寿命周期原理,从规划整体、选址、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做到低碳环保绿色,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不低碳,即使后面运营建设管理各阶段再低碳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据经验知,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规划实现低碳的功效占到全过程的75~80%,若规划指导思想就耗能多,那么后续的工作再节能也起不到多少关键作用。比如在规划上任意道路节点(交叉点)不全为偶数,这样的道路修筑要耗能,维修也要耗能,最糟糕的是游人到了奇数节点要做无用功,不仅耗能且还没有贡献、意义。另外,规划考虑导致不低碳,乡村特色休闲度假区只体现乡村未考虑来这休闲之主体——现代人,没有配套的现代消费娱乐场所,造成度假区的荒废,能源、土地、材料、水的浪费;或者休闲主体消耗能源去城市消费娱乐。所以,规划要具有先导性、创新性,规划一定要充分考虑新能源、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比如在能源、水的利用等方面,能源可以就近因地制宜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垃圾能等,并采用双回路避免单一能源带来不可抗力的损坏;水尽量使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除饮用水外,其余根据度假区所在地特点利用中水或者自然水,根据国家定额180-270升/人·日,取国家定额最低值,除去直接饮用水每天10—12升/人·日外,剩余168升/人·日可以用中水等代替,节约水量大为可观。规划低碳与其他后续工作低碳的关系如下图:

3.2 低碳建设

低碳建设要求遵循6R原则,引用新技术、新能源、新设备,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资源循环发展的节能减碳模式,数字化旅游区。旅游业中的交通、住宿和活动均会带来一定量碳排放,其中以交通(旅游业中全部的交通)为最多(约占75%),住宿约占21%,铺设道路、建造宾馆及其他设施的过程中碳排放约占4%[9]。旅游度假区低碳建设应着重从建筑、交通、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促使旅游度假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1)建筑是实现旅游度假区低碳潜力的最大实体,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占40%左右,因而度假区建筑要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引入低碳理念,广泛采用低碳建筑技术,使用节能、环保、降耗、降噪、保温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建筑设计整体上因地制宜采用低碳材料,采暖通风方面主要采用自然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摈弃奢华之风的同时提供健康、舒适,更加贴近自然的低碳环境和氛围。供暖要从设计上采用新型材料或方法使建筑物实行最佳自供,屋顶采用高技能复合多重功能屋面,室内的上下水采用双回路,除饮用水外全部采用中水来运行。窗户采用双层玻璃新型材料窗,门采用双层复合夹空门,从最大程度上杜绝门窗的导热,能源使用基本是环保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

(2)交通(仅指度假区范围内的交通)是实现旅游度假区低碳潜力的第二大实体,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占30%左右,要想真正实现低碳交通,目前技术完全可以达到。(1)设计上坚决贯彻规划低碳的要求,设立双路径交通道路,一为人行路非机动车路,二为新能源机动车路。(2)运营管理上设立缓冲区,在休闲度假区2KM外设立外来车辆停车场,从停车场到度假区乘坐新能源机动车、人力车、助力车等交通工具。(3)旅游度假区制度建设上规定区内杜绝常规能源机动车和大排量车通行。(4)实施分散交通,根据人数和车数对交通分散,避免局部集中,实行全面开花。(5)交通选材就地就近选材,最佳就是土方夯实,尽量避免化石性原料和不可降解性材料使用在度假区内。(6)交通布局实现均质化,度假区平方公里道路数等同或接近。(7)实现交通的扁平化,践行规划原理道路的通而不畅化,运用好中国邮递员最短路径(一笔画)原理。

(3)旅游产品是度假区的核心,以低碳经济为理念,建设源于乡村自然、符合乡村特色的低碳旅游活动项目,使游客即体验到“休闲、健体、康疗、观光、游览、社交、餐饮”等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低碳享受,加深了低碳理念,又愉悦了心情,真正实现度假区低碳发展。如就地取材设计原生态的乡村特色旅游购物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

3.4 低碳运营

低碳运营是指在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阶段,利益相关者群体都要践行低碳旅游实践,实现对旅游资源、环境等的循环利用,延长度假区的生命周期,防止旅游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破坏。具体讲,旅游者要积极采取低碳旅游方式,尽量降低碳排放,旅游结束后自觉进行“碳补偿”活动;当地社区、居民要积极配合所在地的低碳发展,培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低碳消费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导游员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宣传低碳理念,向游客灌输低碳旅游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旅游;旅游企业要进行运营模式和技术创新,建立节能减碳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提高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能力,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绿色生态环保型度假区。如度假酒店严格控制生活用品的换洗率,游客自带洗漱用品或到度假区绿色环保商品便利店购买;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提供“六小件”;客房取电卡设置能源统计装置;制订节能优惠价格等。

3.4 低碳管理

高效而有序的管理是度假区旅游发展的前提,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尤其环境、容量、旅游智能化、服务等是度假区管理的关键。

(1)旅游环境是刺激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把资源条件转化为产品,是为旅游目的地赢取价值的载体[10]。使用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建设生态厕所,使用分类环保垃圾箱,发展低碳环境卫生设施,进行绿化改造,建设度假区绿化生态网。绿化系统是低碳度假区绿色生态环境的必备元素,使用好EVS-I型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支持系统,此系统可将不可降解物品处理效率提高70%,废弃物的可回收利用率提高80%,人为的垃圾污染率降低到10%以下,大大优化了环境管理资源,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加强了度假区的环境卫生、绿化管理。

(2)进行度假区容量控制。根据度假区的生态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游客流量,旺季在线预订门票,达到容量节点即停止预售,严格执行容量标准。不同旅游主体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不定期对度假区的各项设施予以维修和轮流停用保护。

(3)实施旅游智能化管理。度假区设置自动化监控中心、资源数字化网络管理,通过监控掌握各景点、路段、游客等旅游活动情况,及时对一些突发情况采取补救及应急措施,同时也用科技支撑了度假区的低碳发展。加大利用电子导游讲解,设立流动专职低碳导游服务,对游客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解答。

(4)建立低碳旅游服务中心,首先对度假区的所有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低碳环保培训,使得全体员工参与并引导游客参与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其次,进行低碳旅游相关知识的宣传,提供低碳旅游咨询等。

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要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旅游资源,在各环节渗透低碳理念,提倡低碳消费观念,关注碳捕获和碳储存技术,紧跟日新月异的科技步伐,密切关注低碳发展,促进乡村特色度假区的低碳管理,尽最大可能给度假者一次低碳享受,传播一次低碳文化,加深一次低碳理念,真正做到低碳传播器的作用。

4 结论

低碳经济时代,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各阶段最大限度地降低每一个环节所需的碳成本及碳排放,是其资源循环利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是符合社会进步和发展潮流的,是乡村特色度假区新的发展方向,为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为文明和谐的低碳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旅游业的节能减排影响深远,更是通过旅游业的窗口作用,提高了全社会和其他行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主动践行意识,提高了中国旅游业在全球低碳经济中的话语权,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Gilbert E W.The growth of island and seaside health resort in Eng⁃land[J].Scottish Geographical Magazine,1939,(55).

[2] W.Christaller.Some Consideration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the Peripheral Regions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Recreation Areas[J].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Papers,1963,(12).

[3] R W Butler.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

[4]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Z].2009-12-1.

[5]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

[6] 蔡萌,汪宇明.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与旅游发展新方式[EB/OL].中国城市研,2010,04(2).

[7] 富筱琦.时尚出游少制造一点“碳”[N].华商报,2009-07-15.

[8]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

[9] 王洁,刘亚萍.低碳旅游:气候变化下中国旅游业负责任的选择[J].岭南学刊,2010,(2).

[10] 薄湘平,唐敏.旅游对环境影响研究的模糊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20).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度假区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广东茂名 浪漫海岸旅游度假区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2016上海特色旅游食品新入选名单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旅游商品创新研究——以浙江特色旅游纪念品为例
图们江流域朝鲜族特色旅游景观设计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