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浅旋耕与小窝疏株密植栽培技术对比试验
2012-07-24
安县属川西盆周地带,山、丘、坝各具特色,海拔500~2500 m,年平均气温16.3℃,年降雨量1261 mm左右,年日照时数1058.7小时以上,无霜期300天左右,春来较早,四季分明,地理条件优越,是发展小麦的最佳区域。常年种植小麦面积14.9万亩,平均亩产300.7 kg,总产4.48万吨。通过实施国家粮油技术体系建设、粮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小麦产量逐年提高,由项目实施前的300.7 kg/亩,提高到340.5 kg/亩,亩增39.8 kg,增产13.2%,同时涌现出亩产500 kg以上的核心示范片。
但近几年来,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小麦收获时又遇大春水稻、玉米、红薯抢时播栽,劳动力紧缺,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原来精耕细作方式的小窝疏株密植、翻耕条播小麦产量虽高,但投劳多,常常是增产不增收。因此,探索研究和总结小麦轻简化栽培是稳定和扩大小麦面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安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从2011~2012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小麦浅旋耕与小窝疏株密植栽培技术对比试验,现将2012年的对比试验分述如下:
一、试验地点与方法
1.试验地点 绵阳市安县秀水镇长春村3组,面积1.5亩。
2.参试品种 绵麦367。
3.试验方法 采用同田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撒播浅旋耕栽培技术处理面积0.75亩,免耕小窝疏株密植栽培技术处理面积0.75亩,亩用种量12.5 kg,底肥亩用40%小麦专用配方肥35 kg,播种时间2011年10月20日。
(1)浅旋耕撒播技术 水稻收获后,理好“三沟”(边沟、厢沟、中沟),达到沟沟相通,田间无积水。2011年10月15日,播前化学除草:亩用20%百速顿(草铵磷)水剂250 ml对水30 kg喷雾。10月20日将小麦种9.375 kg、40%小麦专用配方肥26.25 kg,均匀撒于田面,后用18型手扶旋耕机浅旋。浅旋深度3~4 cm。旋后再清理好“三沟”内的泥土,做到沟沟相通,遇雨厢面无积水,沟内不停水,最后覆盖稻草。盖草标准:薄盖稻草不现土,以利保湿、保肥、保温、防鸟害。11月25日施追肥,亩用40%小麦专用配方肥20 kg均匀撒施。12月27日,苗后化学除草,亩用20%鼎隆(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60 ml+6.9%精恶唑禾草灵75 ml,对水30 kg喷施,能有效防除麦田单、双子叶杂草。2012年3月7日,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 g对水30 kg均匀喷雾,预防和治疗小麦白粉病和锈病。4月2日,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 g+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70%刺可(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 g对水30 kg均匀喷雾,预防和治疗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穗蚜。
(2)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技术 水稻收获后,理好“三沟”(围边沟、厢沟、中沟),做到沟沟相通,田间无积水。2011年10月15日,播前化学除草,亩用20%百速顿(草铵磷)水剂250 ml对水30 kg均匀喷雾。10月20日,进行撬窝点播,行距20 cm,窝距10 cm,每窝播种8粒。将小麦种9.375 kg和40%小麦专用配方肥26.25 kg点施,播种施肥后,田面覆盖稻草。盖草标准:薄盖稻草不现土。以后的追肥、除草、防病、治虫、使用品种、数量、时间、方法、用工量与浅旋耕栽培处理相同。
二、试验结果
1.基本苗 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整个生育进程变化无影响,对苗情有影响,浅旋撒播亩基本苗18.8万,小窝疏株密植撬窝点播亩基本苗17.8万,亩苗差1.0万,多5.6%,最高苗浅旋耕每亩多2.8万苗,多6.6%。原因可能是浅旋撒播肥料与种子接触较少,伤种、伤苗少,因而其基本苗和最高苗多。而小窝疏株密植撬窝点播由于肥料与种子相接触量较大,易造成肥料伤种、伤芽、伤苗,播后遇雨或连续阴雨,则伤种、伤芽、伤苗越重,因此,基本苗和最高苗比浅旋耕撒播低。
2.植株抗性 不同处理下小麦抗性相差小,从小麦耐寒性、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穗蚜、倒伏均无差异,能充分表现出小麦品种自身特征,与栽培方式变化无影响。
3.经济性状 植株株高、穗长变化不大,浅旋耕撒播栽培比小窝疏株密植栽培亩有效穗多0.9万穗,多4.1%;有效小穗数多0.7个,多3.6%;穗粒数多3.3粒,多7.2%;实收亩产多47.4 kg,增产12.2%。其浅旋耕栽培多穗、多小穗、多粒增产的主要原因:根系发达,个体与整体结构合理,抗湿害、冻害、干热风和其它自然灾害能力较强所致,而小窝疏株密植栽培次之。
4.经济效益 撒播浅旋费60元/亩,小窝疏株密植撬窝亩用工1.5个,按每天80元计,折款120元/亩,浅旋、撒肥、播种、盖草100元/亩,小窝疏株密植160元/亩,肥料、种子见窝分别单施用工多,除草、追肥、防病、治虫用药品种、数量、施药用工、施药方法、施药时间两种处理相同无差异。实收产量浅旋撒播435.8 kg/亩,小窝疏株密植388.4 kg/亩,相差47.4 kg,小麦单价按2.4元/kg计,增产增收113.7元,每亩净增产值相差233.7元。撒播浅旋栽培技术充分显现出优势。
三、结论
从本试验实施、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小麦撒播浅旋耕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时、降低劳动强度、高产、节支、增效,能提高小麦自身抗御各种自然灾害能力,充分显现各小麦品种自身优势和特征,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适宜在地势较平坦的坝区和浅丘田块面积较大、劳动力相对缺乏、机械化耕作程度高的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是大面积发展小麦面积、增加产量,提高种植小麦经济效益行之有效的轻简栽培技术。小窝疏株密植栽培技术适宜地势欠平坦的丘陵和山区田块面积相对较小、机械化耕作程度较低、劳动力相对充足的地区推广,能在有限的土地上,达到最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