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江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台江商贸的发源地

2012-07-21

海峡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台江商帮会馆

叶 红



台江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台江商贸的发源地

叶 红

福州市台江区博物馆

位于福州台江的上下杭街区是台江商贸最初的发源地,那里曾商帮云集、名店林立。商铺、老宅、会馆尽显当时的繁华。该文通过对清末民国初年现存至今的商店老铺、名人宅院的描述,再现上下杭街区在台江商贸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上下杭街区 古建筑 商贸 福州市 台江区

台江区,旧称南台,是福州商贸文化的中心,而上下杭街区就是台江商贸最初的发源地。清末民国初年,这里曾商帮云集,历经百年沧桑的上下杭街区见证了闽商的发展,见证了台江商贸曾经的繁华鼎盛,见证了一段商贸文化的历史传奇。上下杭街区的文物史迹,印证了闽商的发展和福建商贸文化历史的变迁。对上下杭街区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闽商的发展历史和福建商贸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1 上下杭街区的由来

台江上杭、下杭街区位于台江区中部偏南,主要范围包括星安河以北、延平路以南;东到中亭街西沿,西至白马路东侧。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市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其历史由来可追溯至北宋元祐年(1086~1093)之前。现今大庙山以南、以西地带在那时尽是闽江水域。潮水在大庙山南麓冲积成两个大沙痕,可供人行走或供来往船只靠泊、装卸货物,成为天然的“码头”。涨潮时,人们走上痕,称为“上航”;退潮时,人们走下痕,称为“下航”。“航”和“杭”古音相通,因此又称上杭、下杭。此后,上杭、下杭居民逐渐增多,而街区亦随之迅速发展。

2 上下杭街区的分布组成情况

改革开放给上下杭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天的上下杭街区是“一山一河”、“两横一纵”的城市形态。“一山”指的是有“全闽第一江山”之称的大庙山和彩气山,“一河”是闽江内河素有“潮水两头涨”景观的三捷河;“两横”指的是上杭路、下杭路,“一纵”指的是隆平路。沿途绿树浓荫、自然景观优美,是理想的商贸文化聚集区。

3 上下杭街区——商贸的发源地

3.1 商贸街区的由来

明末清初是上下杭街区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上下杭街区因其内部水系密布,水路交通便捷,三通河、星安河、三截河等,河道相通,码头便利,不仅可供居民挑水、洗涤,还能供船舶靠岸、装卸货物。因而此地商贾云集,名店林立,街区亦发展迅速。“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形容的便是当时的景象。

3.2 商贸的保护神——张真君

清道光二十四年,上下杭地区的商业日趋繁荣,为祈求商业持久昌盛,往返货物平安顺利抵达,商贾们寻求神灵的庇佑,祈愿“财源滚滚,随潮而来”。虔诚信仰供奉张真君,称其为“商界保护神”。19世纪40年代,商贾们成立了福州钱业商事研究所、福州金融公会等组织,就设立在下杭路张真君祖殿内。现存的张真君祖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由院墙、戏台、过雨亭、大殿、后殿(已改造)等组成,殿内木构件、雕饰件、石柱楹联题等尚存,河乾石护栏犹在,保存了清初建筑风格和福州地方特色。商界人士十分信仰张真君,张真君祖殿亦是上下杭近代福州商业发展的见证。

3.3 商帮云集

清末至民初的上下杭街区因张真君祖殿这一“福”地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遂成为“闽商”的重要发祥地,《福州双杭志》中已故的林祥彩老先生生前曾绘制有“民国时期上下杭街区商行店铺分布图”的统计,其中商行23家、京果行12家、布行14家、国药行8家、银行和钱庄8家,名店、名铺林立,达百余家之多,车水马龙,人如潮涌,商业繁荣盛极一时。

3.3.1兴化商帮

众多商行都按经营商品品种类别组成“商帮”,在上下杭街区首屈一指,经商历史最为悠久的,当数莆田、仙游商人组成的兴化帮。20世纪20年代,兴化帮已具相当规模,在上下杭街区内仅经营南北京果行业的就达数十家之多,可谓“货备千百种,供给千万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数下杭路徐家的德发京果行,它主要贩卖南货类(如桂圆干、荔枝干、目鱼干等)、北货类(如木耳、金针等)、土产类(如菇、笋干等),以薄利多销、物廉价美而名扬四方,其旧址现存于下杭路上,为坐北朝南,正中三层,左右各两层的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建筑。前店后栈,颇具规模,是福州南北京果行业中的老字号。历经百余年的历史沧桑,门面至今犹存。

3.3.2福州商帮

福州商帮国药业的代表——咸康国药参号,为三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建筑。药行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74.68平方米。由石门框、敞厅、主体建筑等组成,石门框上有前清高官郑孝胥亲写楷书“咸康参号”。此处为张桂荣、张桂丹两兄弟开办的老药铺,与回春、四省、华来并称为福州四大药店,声誉日隆。

与咸康国药参号一样,黄恒盛布行是福州商帮的另一处代表店铺。布行旧址为坐南朝北,双层砖混结构民国建筑。一层内部的敞厅,地表曾铺设外国进口的红蓝相间的瓷砖。这里曾主要经营土布、染布业务,之后扩大到销售各类布匹、绸缎纱罗与高档商品,批发量占80%以上,成为布行的大户。现今罗马大柱、石拱门还清晰可见,但布行往日的繁华早已不见踪迹。但早已斑驳的老商铺仍然掩盖不住街区曾经商业的辉煌。

3.3.3长乐商帮

五口通商之后,福州作为三大茶业市场之一,上下杭街区上便有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时代福州最大的茶行、茶叶加工厂和茶农交易站的长乐商帮——欧阳家族的生顺茶栈。欧阳家族曾是福州当时唯一的集茶田、茶叶加工厂、茶叶交易站、茶店、茶行、运茶的轮船公司于一体的茶界巨商,在天津、上海、台湾都开有分号。《福州工商史》曾有记载:“生顺茶栈高峰批售量,年约两万担,占全市茶叶的五分之一,被称为茶帮之王”。旧址现位为下杭路上,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大门、主座、天井两侧厢房、次座、后天井披榭、水井等组成。此处也是上下杭街区内唯一的一处红色茶栈,“九一八”以后,欧阳家先后有5人参加中共地下组织,至1949年此地一直是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交通站。它成为见证福州近代革命史的一部分,为福州的抗日救亡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岁月的脚步磨去了大宅原有的模样,但老宅里的雕梁画栋却见证了这里当年的辉煌。

3.4 商贸的成功——斥资置立

商贾们在经营上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在上下杭斥巨资兴建自己的故居。如福州长汀人的杨鸿斌先生,幼时因家境贫寒,曾到马来西亚谋生,后成为槟城商业巨擘。于民国9年(1920年)在福州上杭街彩气山置地建别墅,取“采五峰之灵气”,名“采峰别墅”。此处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为2542平方米,其平面呈“H”形,砖木结构,双层楼房,前院绿荫覆盖,大门有甬道直达主楼。楼房专用砖均从海外运回,有“采峰”印记。建筑内的门窗等均用楠木制成,极尽豪华。此处是福州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典型的中西合璧“洋楼厝”之一,也是福州市近代民居和别墅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和重要历史遗产。

作为三大木材集散地,上下杭也有众多的木材商人,民国倪天兴板行老板倪文彬三兄弟的故居便在此地。故居座西朝东,占地面积为761.57平方米,是上下杭地区现存建筑中雕刻最为精美的一处民居。由主座、次座组成,主座面阔三间,进深六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次座为中西合璧式三层民国楼房,宅内隔扇、悬钟均为楠木雕刻,工艺极其精湛。

商贾们注重经商,注重置业,同时也注重培养子弟做人、读书、仕进。现存上杭路上的高氏文昌阁便是高家书斋,专用于其子弟读书的地方。其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由鱼池、假山、文昌阁、后花园等组成。文昌阁为重檐歇山顶的两层木楼。文昌阁二楼原供奉梓潼帝君(文昌帝君),现还存有《文昌帝君阴骘文》全文,足见上下杭地区的商贾对文教的重视。

3.5 商贸的稳定——筹建会馆

随着商帮的增多,为了维护本地域商帮和同业的利益。由各地商帮组成的会馆也在上下杭随之出现,据统计,台江曾有会馆30余处,占福州会馆总数的一半以上,会馆是商业经济繁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如同今日省内外在福州设立的“办事处”。主要以乡谊为纽带,联络感情,互通信息,减少摩擦,协调纠纷,促进商业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为以后各商帮、行帮组织同业公会和成立统一的“福州商务总会”奠定了基础。

在清光绪三十一年,福州富商张秋舫等组织成立“福州商务总商会”,于清宣统三年在上杭路上兴建八角亭,其建筑坐北朝南,南至北依次为前天井、八角楼、后天井及两侧建筑。八角楼为木构双层建筑,外观为四角攒尖顶,内部结构则为八角攒尖顶。现八角楼内四福捧寿图案、楹联等犹存,别具特色。商会用此处作为清末、民国福州商业总会的总部所在地,是福州地区各商帮、商行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心地点,对各会馆之间的联系沟通起到纽带作用。

现存的会馆有:由浦城县商帮集资建造的浦城会馆;由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籍商帮集资建造的南郡会馆;由古田商帮于民国四年建造的古田会馆等等。各会馆均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为祈求异乡往返于两地间船支的平安,会馆内均祭祀有天后妈祖,体现了其独特的地域风俗。

由于受到日寇侵华及战事的影响,1937年以后,上下杭地区的商家均不同程度地遭受影响,经济衰败,大家族也逐渐没落。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如东街口、中亭街等商贸街区的发展,上下杭街区商贸中心的地位已慢慢消失。现今的上下杭零乱破旧,但作为闽商的主要发祥地,它曾是闽都商业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这里既承载着清末民国初年台江商业繁荣的历史,又是台江闽商文化的大观园,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1] 卢美松. 福州双杭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6.

[2] 绝版上下杭[J]. 《家园》杂志, 2011.

猜你喜欢

台江商帮会馆
一岩九饮会馆
中国茶叶商帮群体概貌
贵州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从中法身税交涉看近代旅越闽粤商帮的利益诉求与历史演变
明清十大商帮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镇远·两湖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