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人工晶状体固定植入方式临床应用

2012-07-20杨潇远

河南医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巩膜缝线结膜

杨潇远,袁 军,陈 鹏,王 骞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河南郑州 450006)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为目前矫治无晶状体眼屈光状态的最佳方法。然而临床常因各种原因而致后囊膜损伤过大或缺失,需行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线悬吊固定术[1]。传统方法手术步骤繁琐、创伤较大。本研究采用折叠型人工晶状体两襻固定缝线结膜下对合打结,通过3.2 mm透明角膜缘切口植入眼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无晶状体眼患者64例(64只眼),男52例(52只眼),女12例(12只眼),年龄23~82岁,平均(44.5±2.2)岁。其中眼外伤所致无晶状体眼45例(29只眼),白内障手术晶状体后囊破裂19例(9只眼)。患者均为Ⅰ期手术后3~6个月,散瞳检查无连续存在的残存后囊膜。术前矫正视力0.3~1.0之间,眼底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人工晶状体采用英国RAYNER公司生产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手术前、后常规对患者进行裂隙灯和眼底检查,记录视力和角膜内皮细胞数,眼前节超生生物显微镜(UBM)检查人工晶状体位置,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

1.2 手术方法

1.2.1 26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植入硬质人工晶状体:聚丙烯缝线的直长针从一侧板层巩膜瓣下角膜缘前界后3 mm处垂直于巩膜刺入,5号注射针头自另一侧板层巩膜瓣下垂直于巩膜刺入,后退注射针头引出直长针。扩大切口至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直径大小,引出单股缝线到切口外,将其剪断与人工晶状体两襻固定孔结扎固定。将人工晶状体送入眼内,同时牵拉双侧巩膜外的缝线,使人工晶状体进入到虹膜后方合适位置后。两端缝线分别在巩膜瓣下做一浅层巩膜缝合,将缝线长端与缝合形成的线环做结扎,缝合两侧巩膜瓣、角巩膜切口及球结膜。

1.2.2 38例患者采用结膜下环线固定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聚丙已烯双针固定缝线从角膜缘后3 mm进入,5号注射针头自另一侧垂直于巩膜刺入,后退注射针头引出直长针。上方透明角膜3.2 mm穿刺刀做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由角膜切口引出固定缝线,固定于人工晶状体两襻固定孔,用人工晶状体折叠镊折叠人工晶状体后植入后房。上方角膜缘后3 mm处纵行剪开上方球结膜,沿角膜缘结膜下钝性分离至两端固定缝线位置,结膜下勾出两端固定缝线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后拉紧固定缝线并结扎,线结埋藏于筋膜下。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术前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比较传统手术方式组与实验组(微切口结膜下环线固定组)术后6个月的裸眼远视力,术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比较

2.2 两组病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传统手术方式组与实验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之间内皮细胞丢失个数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5,P=0.18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个/mm2±S)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个/mm2±S)

t P传统手术组n 术前 术后 丢失个数26 2 233±241 2 071 ±285 152±33.13 7.112 <0.01实验组38 2 195±311 2 071 ±285 124±23.35 7.094 <0.01

2.3 两组角膜散光情况比较 传统手术方式组术后角膜散光平均值为0.87±0.13,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6,P>0.05)。实验组术后角膜散光平均值为0.84 ±0.76,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2,P > 0.05),见表3 。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角膜散光分析

2.4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传统术式2只眼术中出现少量出血,经术后止血治疗后2 d恢复,1只眼术后第1天发现脉络膜脱离,经局部和全身应用激素治疗1周后逐渐消退,视力恢复。新术式1例患者术后7 a发现结膜下缝线断裂,因人工晶状体位置无移动未给予处理,随访6个月未见变化。

3 讨论

传统硬质人工晶状体悬吊固定术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对术者和设备要求较高,固定方法多样[2]。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直径一般为7.0 mm,因此手术中需要扩大切口至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直径大小。并且两端需要分别在巩膜瓣下做一浅层巩膜瓣以固定缝线。

本组研究中,传统植入组2例患者出现前房出血。Brendan J报告了固定晶状体植入术出血发生率为3.3%[3,4],多发生在缝针穿过睫状体时,缝针缝线的刺激导致血管的破裂以及色素膜的炎症反应。预防术中并发症有效措施是减小手术切口保持眼内压的稳定,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的发展为使减小手术切口成为可能,国内外目前进行多次类似的研究[5]。

本研究中折叠型晶体环线固定植入组1例患者缝线断裂,由于晶状体位置稳定未做进一步处理。年轻患者的自身活跃的新陈代谢以及活跃的免疫系统对缝线持续的微损伤、缝线的自身降解、人工晶状体的重力的作用等因素都可导致缝线断裂[6]。

本研究中采用两端固定缝线结膜下对合打结,使晶状体两襻受力均匀不易偏位,加上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的晶状体襻更为宽大,利于受力平衡,减少了人工晶状体倾斜发生。在调整巩膜缝线时,缝线打结不可过紧,否则有可能导致人工晶状体偏心或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变形。悬吊型人工晶状体固定在睫状沟内,比囊袋内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位置略靠前,故成像位置也略靠前,悬吊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其前房深度会比囊袋内植入者浅,因而相同度数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在睫状沟内术后会发生0.5 D左右的近视性漂移,因此术前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时应将此考虑在内。

本研究设计出的手术方法,不用再做两侧浅层巩膜瓣,使手术过程简化,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更重要的是使人工晶状体两襻受力均匀不易偏位,加上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的晶状体襻更为宽大,利于受力平衡,减少了人工晶状体倾斜发生。采用3.2 mm透明角膜缘切口,在折叠型人工晶状体襻的孔上固定缝线并将其折叠后植入眼内,更小的手术切口减轻了眼内炎症反应,加速术后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1]蔡婉婷,刘冬梅,毕宏生,等.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12):1352-1353.

[2]Sewelam A.Four-point fixation of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es in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aphakia[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3,29(2):294-300.

[3]Vote B J,Tranos P,Bunce C.Long-term outcome of combined 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scleral fixated suture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J].Am J Ophthalmol,2006,141(2):308-312.

[4]姬亚洲,宋新华,牛俊波,等.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50-51.

[5]Aznabayev R A,Zaidullin I S,Absalyamov M S.Intrasclera-fixated intraocular lenses for aphakic correction in absence of capsular support[J].Eur J Ophthalmol,2007,17:714-719.

[6]Rodríguez I,Acera A,Ubeda M.Needle-guided intrascleral fixation of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for aphakia correction[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9,35(12):2051-2053.

猜你喜欢

巩膜缝线结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缝线抗议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