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2-07-20金美娟乔美珍吴琛吴旭琴
金美娟 乔美珍 吴琛 吴旭琴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 江苏 苏州 215006)
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金美娟 乔美珍 吴琛 吴旭琴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 江苏 苏州 215006)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执行规范化管理,对2009年前后我院临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执行前监测护士总人数共1 055人,护士职业暴露332例,发生率31.47%;执行后监测护士总人数共2 412人,护士职业暴露260例,发生率10.78%,执行后较执行前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建立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护士职业暴露,保障护士职业安全。
规范化管理 护士职业暴露 职业安全
护士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高危群体,针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针刺伤严重威胁护士职业安全。通过对护士职业暴露的分析,了解护士针刺伤的高危环节,制订具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建立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减少护士针刺伤,可保障护士职业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从事护理的临床护理人员。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在建立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基础上,自2009年1月开始执行规范化管理,并分析执行前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1.2.2 规范化管理方法
1.2.2.1 成立监控小组 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管理领导下,成立监控小组,由护理部主管消毒隔离科护士长、感染管理专职护士、监控护士组成。每季度下科室督查使用利器的护理操作规范的落实,并组织进行职业暴露等相关知识培训、职业暴露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反馈。
1.2.2.2 建立护士健康档案 在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监测并登记的基础上,建立护士职业健康档案,包括一般资料、基本信息、血源性检验报告、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等,以方便护士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尽快处理。
1.2.2.3 制定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根据国务院、卫生部等上级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与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结合,制定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内容包括:安全使用和处理利器要求、操作流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培训和紧急处理措施等规章制度。
1.2.2.4 加强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 将护士职业安全纳入常态化管理,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及考核方法,尤其加强新护士、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防护知识、防护用品和环节操作流程的培训,并定期公布与职业暴露有关的高危因素、高危操作环节等数据,使之树立主动防护意识,自觉遵守正确的操作流程,避免针刺伤。
1.2.2.5 提供必要的安全医疗器具和防护用品全员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和伤后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和安全型注射器等,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机会。
2 结果
2.1 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执行前监测到护士职业暴露332例,护士总人数共1 055人,发生率31.47%;执行后监测到护士职业暴露260例,护士总人数共2 412人,发生率10.78%,执行后较执行前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下降20.69%(P<0.01)(表1)。
表1 规范化管理执行前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2.2 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操作环节 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在大量输液和注射后针尖拔除至处置的整个过程中。执行前监测到,拔针及拔针后放置不当此环节共123例,构成比37.05%,针尖回套帽共95例,构成比28.61%,针尖用后处置共76例,构成比22.89%。术中传递器械32例,构成比9.64%,动静脉等穿刺5例,构成比1.50%,血液体液喷溅1例,构成比0.31%。执行后前三项操作环节针刺伤发生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针尖回套帽此环节下降最明显,由原来构成比的28.61%下降至6.54%(P<0.01)(表2)。
表2 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操作环节构成比 (%)
3 讨论
3.1 建立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3.1.1 有效的职业防护教育 标准预防是针对经血传播疾病的最有效防护措施[1]。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护士制定培训计划,特别重视对新护士和实习护生的岗前职业安全教育,使其进入临床前对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与高危环节有充分的认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损伤[2]。
3.1.2 完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建立监控小组,健全职业防护管理组织,充分发挥监控小组作用,履行督查、管理、指导职能,用制度与流程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减少不良操作习惯[3]。
3.1.3 实施高危操作环节的管理是职业暴露发生降低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细化操作流程与督查高危操作环节的各项措施实施后,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有明显下降,主要是大量输液与注射有关的针刺伤发生情况有不同程度降低。针尖回套帽这一操作环节下降最明显,由原来构成比的28.61%下降至6.54%,目前只有个别护士会出现针尖回套帽现象[4];拔针及拔针后放置此环节,加强督查后,由原来构成比的37.05%下降至20.38% ;针尖用后处置的针刺伤发生略有下降,与处置时护士直接用手分离污染针尖,而不习惯借助持物钳或血管钳进行分离有关,也可能与病房内未装置利器盒,不能及时投放有关[5]。目前,国外已开发了无针输液器或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注射产品,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用具或防护用品,可以减少针刺伤发生[6]。近年来,由于我院危重症病人多,手术量不断增大,新技术与侵入性操作多,应加强手术科室以及有创操作过程中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
3.2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落实安全使用利器规范 大部分针刺伤如针尖回插软袋、术中未用容器传递缝针、未持针柄拔针、利器盒储物太满时投放利器等,是未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或未实施安全使用利器原则导致,应制定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安全使用利器原则,规范操作,即如何持针、如何分离针头、如何卸下针头等,制定使用后针头拔针的具体流程和输液巡视记录卡、正确持针方法、正确分离卸下针头的方法、何时取下针头和记录输液巡视卡、如何有效投放利器等操作流程,提高护士操作的实践性,进一步提高护士操作环节的规范性,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1]周惠,聂岚,牛瑞丽.护生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专项实践教育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890-892.
[2]李谨,李利.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804-1806.
[3]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3.
[4]高晓东,胡必杰,王文娟.上海市70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13-1714.
[5]Ferguson KJ,Waitzkin H,Beekmann SE,et al.Critical incidents of nonadher-Critical incidents of nonadherence with standard precautions guidelines among community hospitalbased health care workers[J].J Gen Intern Med,2004,19:726-731.
[6]Fisman DN,Mittleman MA,Sorock GS,et al.al.Willingness to pay to avoid sharps-related injuries:a study in injured health care workers[J].Am J Infect Control,2002,30(5):283-287.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Nurses occupational exposure Occupational safety
乔美珍
R471
C
1002-6975(2012)19-1750-02
金美娟(1972-),女,苏州,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01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