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小复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50例
2012-07-20刘晓谷
刘晓谷,王 莉,钱 鹏,夏 韵
(1.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实验室,杭州 310013;2.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62;3.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上海 201203;4.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72)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得临床综合征,按照西医诊断将劳累性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悸、怔忡、痰饮、惊悸等范围。我科采用自拟蒲黄小复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9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5例。治疗组53例,采用蒲黄小复方结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男性1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为76岁。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男性25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77岁。
1.2 入选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997年3月4日发布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10月),按照病证结合的方法制订入选标准。(3)年龄在50~85岁之间均可纳入试验病例。根据入院协议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状腺机能亢进、颈椎病、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者。(2)合并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等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3)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4)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压、血糖情况下给予新亚丹消20 mg,每日二次,口服,扩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蒲黄小复方,组方如下:党参9、黄芪 30、蒲黄包9、海藻9、丹参 15、柴胡 9。组成药物可以适当随症加减。加水1 000 ml,煎煮取400 ml,饭后0.5 h服用,分2次口服,每日一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
1.5 观察内容
1.5.1 临床疗效记录 参照《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淤证)症状疗效评分量表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病征结合的症候诊断量表的制订思路与方法》中与胸痹气虚血瘀证相关证候,建立量表中观察证候病历随访单;观测内容为胸痛、胸闷、心悸、汗出、气短、神疲乏力、舌紫暗、脉涩等。将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变如实记录。采用积分法,治疗前后统计各项症状、体征积分改变及总积分改变情况。
1.5.2 中医症候评分 (1)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2)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3)无效 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4)加重 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0%。
1.5.3 生化指标检测 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组患者肌钙蛋白,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myocardial creatine kinase)、乳 酸 脱 氢 酶 (LDH,lactate dehydrogenase)含量。
1.6 统计方法
SPSS统计软件包。数据以±s,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多重比较,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表1)
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为86.54%。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in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2.2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2~4)
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差异,治疗组P值为0.074。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P值较治疗组大,P为0.18。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肌钙蛋白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roponin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肌钙蛋白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roponin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表示两组间比较,P <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3 0.044 ±0.13 0.020 ±0.03△对照组 52 0.028 ±0.04 0.035 ±0.047*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情况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LDH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情况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LDH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表示两组间比较,P <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3 195.74 ±92.28 170.34 ±48.18*△对照组 52 197.48 ±63.86 171.58 ±43.65*
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也有统计学差异,且两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检测情况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CK-MB test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检测情况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CK-MB test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表示两组间比较,P <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3 3.51 ±5.12 2.87 ±4.05△对照组 52 5.35 ±10.79 3.06 ±2.32*
结果提示治疗组治疗前、后对肌酸激酶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值为0.07。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P值较治疗组大,P值为0.136,治疗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3 讨 论
多年来,实验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在心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1]。其中肌钙蛋白是心肌特有的一种收缩调节蛋白,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血液中肌钙蛋白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心肌损伤后特异性指标[2-4]。乳酸脱氢酶(LDH)储存在心肌细胞内,根据血清中酶活性的升降时序性所反映的心肌损伤与修复过程,其判断心肌损伤功能已得到公认,可作为心绞痛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指标[5-6]。肌酸磷酸激酶同样储存在心肌细胞内,当心肌受损时,释放入血,较肌钙蛋白出现时间晚,也在周围血液中可检测出来。本研究观察用药前后以上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蒲黄小复方联合常规西药可改善部分心肌功能,较单纯西药组更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对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岳美中[7]曾说“冠心病老人尤见,因年高者代谢失调,胸阳不振,津液不能蒸化,血行缓慢郁滞,易成痰浊、血淤”,可见本病病机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久病则心气不足,气虚则血行艰涩,导致淤血内停,加重胸阳不展,阴乘阳位,痰浊阻滞,阳气失于斡旋,心脉痹阻故曰“胸痹”。疾病后期往往虚中夹淤夹痰,痰为津液不化的病理产物,淤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产物,追本溯源,痰来自津,淤本乎血,血和津液均来自水谷精气化生,所谓“津血同源”,故而淤血日久必有夹痰。《医宗必读·痰饮论》曰“惟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采用蒲黄小复方中党参、黄芪益气生津,蒲黄、丹参活血化瘀,海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柴胡疏肝理气。其中黄芪与蒲黄配伍益气活血,动静皆宜;蒲黄与海藻配伍加强化痰利水之功;活血药与柴胡同用,气血同治;共奏益气活血,理气化痰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群改善率达88.68%。
研究表明,蒲黄小复方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对有特异性的心肌指标有一定改善,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研究中治疗组对患者的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改善无统计学差异,但P值均明显小于单纯使用西药对照组,这与样本量偏少、延长观察时间较短有一定关联,本临床观察结果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质,2010,9(5):825 -828.
[1]张国庆,王娟,王遵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
[2]董文,刘息平.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检测及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2(18):2975 -2977.
[3]朱旭,郑利平.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4.18(7):258 -261.
[4]刘艳.肌酐蛋白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5,16(5):899-901.
[5]艾春芳.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检测初探[J].医学信息,2011,1,24(1):494 -496.
[6]丁黎明,翁文浩,许闪闪,等.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冠心病心肌损伤程度相关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8,4(31):66 -70.
[7]张桂睿.岳美中临证心语感言[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8,8(10):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