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球选项课中探究性教学的实验研究
2012-07-17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四川遂宁629000
胡 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四川 遂宁 629000)
网球属于技能类项目,在过去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技术的灌输,教学方法却单调刻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兔感觉枯燥,学习兴趣受到打击。在教学实验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体作用并重,注重对运动技能掌握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高等职业院校网球选修课教学的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通过测试和比赛,结果显示(表1,表2.):正拍击球技术两组无显著差异,而反拍击球技术和实战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在高职院校网球选项课教学中,采用教师指导下探究性教学方式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法。
表1:实验后学生网球基本技术情况
表2:试验后两组三轮对抗赛成绩比较
2.2、分析
2.2.1、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持积极认可态度
探究性学习是通过体育知识与技能并重、主体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成性学习方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发展性认知能力、发展性心理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形成主动获取体育知识技能的意识和态度,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心理需求。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的教学方法认知态度调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持积极认可态度。
2.2.2、探究性网球教学评价标准转向非学术性
探究性网球教学旨在转变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网球运动实践能力,这一观念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因此,对于网球运动水平欠佳的学生来说,在探究性网球教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评价,其意义可能要超过在其他方面得到的好评。成果创造者的能力也将相应地获得学生群体的认可。这种认可,对于激发“差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有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战略部署,“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要比2009年翻一番”,可以预见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将保持增长趋势。那么,我国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收益率表现出哪些差异性特征?高校扩招政策会对城乡居民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收益率产生哪些影响?除了城乡差别外,高校扩招政策是否会带来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进而导致城乡收入阶层的“马太效应”?本研究采用断点回归的分析手段,探讨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以及收入阶层分化的影响效应。
2.2.3、探究性网球教学内容和目的趋向人际交往化
探究性网球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是重过程而不是重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在谈到参加探究性网球教学活动的体会时,都认为最强烈、最深刻的感受往往就是与人的交往方面的收获,包括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与指导教师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及对于自我的重新认识。就“差生”而台,这种积极的体验在改善其自我认同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探究性网球教学使人际交往成为网球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有助于弥补运动技能本位的网球教学在人格发展方面的缺陷。
2.2.4、探究性网球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性教学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学,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控制。教学过程仍然是面向全体学生,应注意点面结合、抓住共性,对具有代表性的提问仍应作集体解答;应注意尖子学生和差生水平的提高并重以及尖子学生帮、带作用的发挥;应注意设置场景,加强引导,启发学生对错误动作的认识;还应注意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3、结论
3.1、探究性网球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在高职院校网球选项课中运用,效果较为显著,尤其是对于学生实战能力的提高起着良好的作用。
3.2、实验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持积极认可态度,表现出兴趣性、实践性、理性化、活跃化、个性化、娱乐性等诸多特点。
3.3、探究性网球教学使教学评价标准转向非学术性,并使教学内容和目的趋向人际交往化。
3.4、探究性网球教学能激发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对网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探求欲,有利于学生对于网球运动项目兴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3.5、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加强学牛探究能力将是今后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合理的主观意愿,多方位提倡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1]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
[2]毕红星.高校网球选项课实施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12-114.
[3]张泳华.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