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民歌的区域色彩与旅游价值研究

2012-07-17成都体育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陶宇平

中国商论 2012年4期
关键词:号子羌族山歌

成都体育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 陶宇平

1 四川民歌的区域色彩分析

我们可以从客观环境和社会发展来探讨四川民歌的区域色彩。

1.1 四川民歌的产生环境

四川是一块大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四川人勤劳勇敢、聪明灵活、豪爽幽默、开通好学、富于活力和进取心。他们在劳动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喜用歌曲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追求向往和歌颂美好的事物。四川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大量移民迁徙带来的多元因素,使四川民歌博采众家之长又自成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区域色彩。

1.1.1 历史悠久,本土文化厚重

四川是古代中国蜀人和巴人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四川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古蜀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创立了独具魅力的古蜀文明。三千多年前,古蜀文明融入了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悠久的历史,沉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1.1.2 民风民俗,奠定民歌基础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其中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的多少依次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甘孜、阿坝两州藏族人口122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羌族人口30万人,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各兄弟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并由此共同构成了四川文化丰富多彩的基础。

1.1.3 移民迁徙,植入外来元素

历史进程中,大量移民的迁入,对四川本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多种区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量的汇集到质的飞跃,产生了新型“四川文化”,四川民歌也就在以汉族为主体的外来“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融合中,增添了众多的音乐元素,产生了质的飞跃,成为历史的积淀和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

1.2 四川民歌的类型色彩

四川民歌蕴含着古老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社会功能,在中国音乐中属西南高原多民族风格色彩区。四川民歌具有独特的体裁色彩、地域风格色彩和民族色彩。

1.2.1 四川民歌的体裁色彩

按体裁分类法,我们可以将四川民歌粗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在这三大类上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1)四川号子。号子是人们在劳动中为了动作整齐划一、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发出的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和呼号逐渐被四川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四川号子的歌唱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但一领众合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领唱者往往就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断唱词,音乐较固定,变化少,节奏性强。依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以及传唱环境,四川号子大致可以分为搬运号子、船工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等。尤其出名的是《川江号子》、《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板车号子》等。

(2)山地民歌。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四川盆地因为四面环山,不仅气候独特,山地民歌也因此而丰富多彩。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山歌的曲调一般具有高亢、嘹亮、简洁、爽朗、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等特点。根据地域的不同,山歌还可以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短腔山歌三种类型。著名的四川山歌有《家乡的龙门阵摆不完》、《好久没到这方来》、《巴山背二哥》等。

(3)四川小调。小调又叫“小曲”,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性活动中,一般指休闲娱乐时演唱的歌曲,有“里巷之曲”之称。小调的曲调抒情、流利,感情委婉、细腻,结构规整均衡,节奏匀称整齐,旋律常以两句对称以及起、承、转、合的句式为明显特征。四川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小调由于流传面广,有职业艺人的演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突出的有《太阳出来喜洋洋》、《采花小唱》、《盼红军》、《麻辣烫》等。

1.2.2 四川民歌的地域风格色彩

地域风格色彩分类法是按所具有的风格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和研究四川民歌不同地域的风格色彩问题。

(1)川北片区。这片区域有秦岭、大巴山、米仓山,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之一,包括广元、巴中、达州三地市以及南充的阆中市。这一带的民歌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有四川人的开朗幽默,又有西北人的质朴豪爽。在本土气息浓郁的山歌中带有些许西北风味,有时甚至会感受到“花儿”、“信天游”的旋律或“秦腔”的吼声。这一片区的歌曲明显的特点是南北荟萃,相互交融。

(2)川南片区。这一区域的大娄山、大小凉山是与贵州、云南的分界线,曾是古代“人”的居住地。四川民歌里的“神歌”或“晨歌”流传在川南以宜宾、重庆为中心的低山丘陵地区,节奏自由、曲调飘逸,歌词多为爱情主题,且格调轻松,生活情趣盎然。这一区域的宜宾、泸州是汉苗混居区,民歌具有苗家风味。这片区域的西昌、攀枝花市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是彝族文化的核心区,彝族民歌与许多云南民歌是同宗同源。这个地域的汉族文化中,四川文化的影响很大,彼此又略有不同。云南、贵州两地的民歌与川南民歌就有了许多相似的音乐元素,充满着西南少数民族的典型色彩。

(3)川东片区。这一区域以大巴山、巫山成其为天然屏障,这里现属重庆市。巴蜀文化为一个体系,并不因为行政区划的改变而断裂。这一片区江河纵横、水流湍急,民歌的风格幽默诙谐,如江水蜿蜒起伏、回旋荡漾。以江河为题材的船歌是其特色,又以川江号子震撼世界。这片区域的土家族山歌也是热情奔放、欢快流畅,秀山花灯和黔江南溪号子也具有明快的地域色彩。

(4)川西片区。这一区域在自然地理上是中国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的过渡区,是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里是民族杂居地,除汉族外,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地和中国第二大藏区,更有保持着母系社会风情的纳西族摩梭人;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是锅庄、踢踏、旋子舞的原创地,更是民歌的摇篮,藏族、羌族的歌舞集成山、汇成海。“藏羌风情”是这一片区的典型色彩。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感恩歌曲都很有特色,如《因为有你》、《雄起四川》、《四川欢迎你》等。

(5)川中片区和成都平原。这里居住的汉族虽不如周边地区的民族兄弟那样能歌善舞,但传统的祭式礼仪和各种区域色彩、民族色彩在此汇集,再由城镇艺人的加工表演,演唱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除劳动号子外,川剧、清音、车灯、扬琴、金钱板、童谣等演唱形式纷繁复杂、林林总总。号子也是这一片区的流行特色,竹麻号子更为有名。这一区域的民歌中,《毛主席来四川》、《毛主席来到咱农庄》也很有代表性。

1.2.3 四川民歌的民族色彩

(1)藏族民歌。四川的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孜、阿坝两个自治州,藏族居民有一百多万,人数仅次于西藏自治区,分为康巴、嘉绒、安多、白马几个分支,是藏族文化的重要核心区。高原地理环境和藏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塑造了藏族民歌特有的风格和色彩。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山歌、牧歌、情歌、酒歌等等,藏族民歌曲调悠扬辽阔,风格淳朴自然,在音乐色彩上具有奔放、热情、粗犷、刚健的特点。藏族民歌可分为“鲁”、“谐”两大类。

(2)彝族民歌。彝族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小凉山是主要的聚居地,彝族在四川人数最多。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大腔”(即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和四腔),属四种结构长大的套曲式山歌。这类结构复杂、篇幅长大的山歌,在我国民歌中亦为罕见。

(3)羌族民歌。羌族在中国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丹巴、平武等地区,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羌族民间歌曲有山歌、劳动歌、风俗歌、巫师歌及舞歌。“5.12汶川大地震”对羌族文化破坏很大,在灾后重建中,当地政府重视羌族文化的保护。

(4)川江号子。四川的地势西高东低,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境内有大小河流1400多条,纵横交错的岷江、沱江、嘉陵江、渠江等,形成了四川得天独厚的水流资源,也丰富了四川江河民歌的音乐形式和歌词内容,养育了四川独特的江河文化。四川对江而歌的民歌也很多,号子就是江河民歌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不仅有组织劳动,统一节奏、缓解疲劳、保障安全的直接功用,也是活跃劳动情绪,反映大众生活的民间口头艺术。其中川江号子最具有代表性。川江号子分为平水、下水、见滩、过滩、下滩、拼命、龙船等号子。这都是根据水势情形和劳动要求而约定俗成的一种口传心授的口头音乐,歌词随心随景而成,信手拈来,生动有趣。号子的演唱富于激情,发音硬挺洪亮,音色坚实,吐词清晰有力,节奏自由又不离板式,似唱非唱,似说非说。

2 结语

2.1 四川民歌的区域色彩本身就是优秀的旅游资源优势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拥有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的区位优势,山川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而四川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鲜明而强烈的地域色彩具有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到四川欣赏四川民歌、音乐采风,感受和鉴赏四川不同的歌曲色彩,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旅游。

2.2 四川民歌的区域色彩唱响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一首歌是一个旅游景点景区文化的写照,是一个地区精神面貌的反映。在四川,每一个知名的旅游景区景点几乎都有体现自己特色的歌曲。四川民歌正以浓郁的地方色彩唱响每一个旅游景区景点。优秀的四川民歌使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影响度更大。外国游客也许不知道甘孜州,但几乎没有不知道康定的,这都缘于那一首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容中尔甲一曲《神奇的九寨》亦招揽了无数游客前往。

2.3 四川民歌的区域色彩促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四川旅游业庞大,四川的旅游文化也应发展。规范化服务是旅游服务质量的起码标准,优秀的旅游服务应该是个性化服务。旅游从业人员如能了解和演唱一定的四川民歌,或帮助游客欣赏和鉴别四川民歌的特色,这无疑是优质服务的一种体现,也是将四川旅游推向一个更深更高的境界。

[1]刘珊珊.让四川民歌走出沉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龙莉莉.浅谈民族声乐中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把握[J].音乐论坛,2010.9.

[3]李令春.川腔蜀韵:四川民歌的演唱风格[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谭永局.试论地理环境对四川羌族民歌的影响[J].音乐创作,2009(6).

[5]李健.浅析汉族民歌体裁的分类[J].山东文学·下半月,2007(10).

[6]彭涓.特色在民间[J].音乐周报,2007(33).

猜你喜欢

号子羌族山歌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我家的“号子”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唱起号子走汉江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苗山歌
阿坝州羌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自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