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财务制度对中小企业引进外资的影响分析

2012-07-17九江学院魏晶晶

中国商论 2012年4期
关键词:财务制度外资财务

九江学院 魏晶晶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然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脚步,我国的国家政策对加入世贸组织施行的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国内外大规模的资金双向流动格局已然形成,不仅是国有企业、大型私人企业将有所作为,很多的中小企业也在“全球化”这锅汤中分得了一杯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此看来,想要成为一个具有开拓性的中小企业,有必要涉足运用外资的基础知识,竭尽全力让自己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本文将从外资引进将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手段入手,分析完善的财务制度对中小企业引进外资的重要意义以及影响。

1 企业财务制度的内涵

要了解财务制度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就首先要了解企业的财务制度是什么,包括什么样的内容,具有什么样的原则,才能有的放矢地完善财务制度,并合理利用其引进外资。

从概念角度来分析财务制度,它分为狭义财务制度和广义财务制度两种,其中狭义的财务制度就是我们需要着力研究的部分,即称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各级政府或者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制定的,用来处理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行为的详细的规章制度。如果将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实施的外部环境加入进来,就是我们所讲的广义的财务制度,从这个角度看来,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广义财务制度在企业内部的特殊以及延伸。

狭义的企业财务制度包含了三项基本内容:财务管理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职权。财务管理组织即是企业内部进行财务管理部门或者职位的具体组织形式,国内企业常用的都是将财务与会计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形式;财务管理制度即是企业针对各项事务制定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职权就是指在企业为法人的经济活动中的各部分之间:国家与企业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不同财务岗位之间管理权限的区分。

依据国家法律及法规规定,在企业设计财务制度的时候,需要遵照如下的原则实行:(1)合法性原则;(2)财务规律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原则;(3)适应性原则;(4)财务管理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 我国企业筹措外资的基本方式

我国虽然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而且市场经济自由化一再放开,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在经济发展方面,还要受到很多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在我国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引进外资的主要方式有下面五种。

2.1 中外合资企业

该形式的企业在建立时期必须接受当地政府的审批机关批准,并且企业的组织形式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对一部分中小企业来讲,局限性较大。

2.2 中外合营企业

在中国境内建立合营企业需要符合至少一项国家规定的要求才能被批准,这些要求包括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见效快、收益大、能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能培训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等等。这些要求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较难实现,也因此令这种外资引入方式受到局限。

2.3 “三来一补”方式

该方式是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初即开放的闸口:允许境外投资者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图纸,在中国的企业进行加工装配并出口销售的生产形式,具体说来就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种形式的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我国的人力资源,而这一资源在我国并不缺少,因而在中小企业中颇受欢迎。

2.4 从国外金融市场融资

这种形式的资金引入对象主要是国际的股票市场、国际货币市场或者国际债券市场,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新兴起的外资引入方式,其中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即是“百度”的发展与上市。但是这一资金的引入由于股票上市、私募、发行债券、风险资本等的不确定性,而使得企业的发展脚步难以控制。

2.5 国外补偿贸易融资

这种融资方式更加新颖,即是以信贷的方式向国外企业、厂商等购进器材设备甚至是技术等资产,用该企业信贷项目的产品或由双方协议决定的其他产品进行偿还。该形式的融资方式不存在现金的流动,交易双方“以物换物”,这就要求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都要过硬,可行性较高,但是需要企业自身内部的严格把关。

3 中小企业引入外资的风险与财务制度的防范措施

国内企业在引进外资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同时注意的是风险防范与规避。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和需求趋势的改变,亦或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的颁布,企业因资金介入而可能产生丧失偿债能力或者是不定的企业利润,都将提高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负债规模越大,利息费用支出量越大,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股东收益波动幅度越大,由此导致财务风险越大;同样的负债规模下,负债利息率的高低也将有所影响——组债利息高,则企业财务杠杆系数亦会随之愈高,资金利润率的可变性增强;同样,中小企业出现不合理负债期限结构的可能性更高,也会加剧引资的风险。

针对上一章所提出的各类筹措外资的方式,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规避方式现总结如下。

3.1 中外合资企业

该资金引入形式下产生的主要风险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外方面投资者自信情况的不了解产生的诈骗;二是对外资允许引入的条件的不了解造成的引资过程障碍;三是部分外商趁我国大量招商引资的机遇,投资方向不明确,造成的部分投资违约的问题。

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采取如下的策略应对:一方面在财务方面加深对外商资信情况的了解程度;第二要研究我国经济制度对外商投资的种种政策性战略部署,了解本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策略中的地位;第三要在财务监管方面加强对外商投资违约问题可能产生的补偿研究。

3.2 中外合营企业

该资金引入形式下产生的主要风险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合资做幌子的预谋诈骗;二是合同签约上做出的“手脚”;三是对引入外资的限制造成企业引资困难。

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采取如下的策略应对:第一要对国外投资者不要盲从,必要的商业调查完全可以避免诈骗的产生;第二点是企业财务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对合同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全面地掌握合同内容、双方各自的责任以及违约赔偿;第三点是对自身所属行业的了解,咨询律师、财务顾问等相关专业人员,明确自身认识。

3.3 “三来一补”方式

采用“三来一补”方式的引资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国内企业提供的主要为土地、厂房和劳动力等这类固定资产,而原料、设备等生产资料来源于国外,产品销售地全部为国外,对我国市场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尤其是国内转厂目前暂不收取增值税,但是也没有法律保障,更没有国家政策的鼓励。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三来一补”方式的发展,只有在企业升级的前提下,才能继续留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就是从生产型市场向技术创新型市场方向演化,企业只有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才能保留、强化自身的优势,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以财务管理制度的提升做铺垫。

3.4 从国外金融市场融资

自从零八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就更加明显,此时中小企业在选择国外市场融资的时候,就更加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下风险中:第一是对自身企业过高估值产生的风险;第二是对企业过低估值产生的风险;第三是企业加速发展时再融资的风险;第四是企业上市后由于监管责任不足或上市国家法律变更方面产生的风险;第五是由于企业经营地与上市地相分离引起的财务管理漏洞而造成的风险;第六是因企业利益触动国外某些金融体系的利益之后,产生的恶性收购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总结分析,需要从财务制度角度做如下风险规避措施:第一要对企业自身的成本、收益、产值、市值等多角度分析并对自身合理估价,避免被国外上市公司恶意估值造成损失;第二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的管理,也是引资企业财务制度管理的重中之重;第三要在财务分析完全的前提下谨慎选择上市时机和地点,避免在金融动荡期将企业推至风口浪尖;第四要加强公司的内部岗位、职员间职责分离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第五就是从财务角度做好反收购工作。

3.5 国外补偿贸易融资

这种补偿性贸易融资形式较为新颖,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进行补偿贸易的同时要注意自身是否有利可图,并且能够在技术方面让企业有所提高,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合同双方的权、责、利是否明确,以及上面所提到的外资资信情况。为确保企业的确是“利大于弊”,要采取下列措施:第一是财务分析要将购买技术、设备的投入与返校的产品的利润紧密结合;第二要选择安全的支付方式;第三要注意合同的合法性;第四要选择资信良好的外商合作。

4 完善的财务制度对中小企业引进外资的影响

以上从财务制度方面对企业引入外资的规避风险的分析可知,绝大部分的外资引入风险的避免都可以从财务管理角度有所作为,财务制度的监督职能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因此财务制度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中小企业引进外资的成功与否。

为保证中小企业在引进外资过程中的利益不受损失,财务制度的完善要从如下方面做起:(1)搞好企业的财务工作,坚持企业的自主性,在国家赋予经营自主权的同时不仅要对自身财务部分谨慎评价并合理保密,财务人员对本企业的法人直接负责而不受干扰。(2)财务工作要适应制约性和可控性,要求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增强自我约束力,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企业自身的利益。(3)财务工作的择优和统一性,要求企业“生财有道”,以最优方案生产得到最佳经济效益,将企业财务的自主权与所承担的义务相联系,才能保证企业的方案落到实处。

[1]创新管理方式 完善财务制度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R]财会论坛 2009-10.

[2]凡言.民营企业引进外资须严防五种陷阱[N].民营浪潮,2002-9-18.

猜你喜欢

财务制度外资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