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2-07-17郜宪林刘广才
郜宪林 刘广才
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荷泽 274030;2.牡丹区吴店镇卫生院,山东菏泽 274000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软化坏死的一种病变。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1],血栓素是机体内血栓形成的重要物质,而奥扎格雷钠是一种全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为强效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2],能有效抑制血栓素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加速缺血病变组织的恢复。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对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菏泽医专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且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 例;年龄 41~75 岁,平均(60.1±4.2)岁;病程 2~24h,平均(12.8±2.0)h;严重程度分型:重症8例,中度16例,轻症4例。治疗组男15例,女 13例;年龄 40~77岁,平均(61.0±3.9)岁;病程 2~26h,平均(13.3±1.8)h;临床分型:重症9例,中度16例,轻症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常规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降压降糖药控制血压血糖,抗菌药物防治感染,抑酸药预防消化道出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片0.1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4]。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评分增加。以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和进步率之和作为总有效率。
1.4 血浆炎性因子水平测定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1d和治疗后第15天,晨起抽取空腹血,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采用放疫法测定IL-6、IL-8、TNF-α水平,IL-6及IL-8试剂药盒购自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TNF-α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2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无显著变化(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后治疗组观察组28 28 18.79±6.52 18.76±6.50 10.48±6.02*#16.31±6.4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为39.28%,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痊愈率为21.43%,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2周后,两组血浆IL-6、IL-8、TNF-α水平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有及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以上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 IL-6、IL-8、TNF-α 水平比较 [ng/mL,(±s)]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 IL-6、IL-8、TNF-α 水平比较 [ng/m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3.1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急性脑梗死起病突然,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数较轻微,容易被患者忽略而延误治疗时机。对于此病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②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③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水肿;④急性期应早用脑细胞保护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保护缺血周边半暗带的脑组织,避免病情加重;⑤积极进行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⑥避免在急性期用高糖液体加重酸中毒和脑损害,可用羟乙基淀粉或林格液加三磷腺苷(ATP)辅酶A及维生素C等。
3.2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的机制
前列腺素G2和前列腺素H2在脑梗死的发生中其重要作用,二者在凝血酶和血栓烷A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素A2,血栓素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同时使血管收缩形成脑梗死。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包括以下三方面:①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通过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和凝血酶的活性,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梗死组织的血液供应,降低对缺血组织和神经功能损害;②作为一种高效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能够快速高效地阻断血栓素合成酶,减少血栓素A2的产生,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③奥扎格雷钠还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量等作用,可促进阻塞血管的再灌注,加速缺血组织的恢复[5]。
3.3 炎性因子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达到深入研究,炎症介质水平升高被认为是此类疾病的危险标志。由于炎症和免疫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的监测备受重视。 国内外大量研究[6-8]表明炎性介质IL-6、IL-8及TNF-α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均有升高,提示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后脑梗死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两组血浆IL-6、IL-8、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以上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扎格雷钠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减轻炎性因子IL-6、IL-8、TNF-α等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1]聂志余,郑悦,张仲慧,等.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2):71.
[2]赵利杰,魏岗之,王育琴,等.奥扎格雷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血栓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1998,7(1):34.
[3]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标准[J].中华医药杂志,2003,3(4):304.
[4]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5]黄兴汉.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2,42(14):40.
[6]Tuttolomondo A,Di Raimondo D,di Sciacca R,et al.Infalmmatory cytokine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Curr Pharm Desl,2008,14(33):3574.
[7]Dziedzic T,Gryz EA,Turaj W,et al.Serum interleukin-6 solublereceptor in relation to interleukin-6 in stroke patients[J].J MolNeuro sci,2004,24(2):293.
[8]袁平,周翔宇,黄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及意义[J].临床荟萃,2007,22(1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