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调研报告

2012-07-16谢克敏杨金卫何霜涛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教育

谢克敏,杨金卫,何霜涛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文化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空间,丰富了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内容。如今大学生上网已成普遍现象,网络帮助他们以最快捷的速度和方式积累知识、交流信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同时网络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课堂学习、日常生活、思维方式、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等。但不容忽视的是,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各种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使得一些世界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在多样化的网络文化中陷入混乱状态,甚至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道德法律观念淡化、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现象。这表明,高校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本课题组开展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调查与研究,据此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本项调查旨在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并试图找出其内在的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安全教育和管理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直面访谈、文献调查和网上调查为辅。课题组设计了5个方面共35个问题。一是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主要了解大学生的专业背景、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上网内容等;二是网络对个体观念的影响,主要了解网络用语,对网络黑客和网络不健康信息的态度等;三是网络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了解不良网上行为表现、逃课上网行为、迷恋网络的原因等;四是网络运行问题,主要了解有无网络安全威胁和诚信危机事件等;五是关于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的评价,主要了解是否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等。课题组对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河北省内高校的300名1~4年级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292份,其中有效问卷284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学生主要来自各院校的工科类(46.05%)、文科类(15.79%)、理科类(15.79%)和经济类(11.84%),医学类、教育类和其他类各占5.26%、1.32%和 3.95%。学生上网的地点主要分布在宿舍(81.58%)、家里(9.21%)、学校机房(6.58%)和网吧(1.32%)。大学生对上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依赖。调查显示,有5.26%的学生每天上网在5小时以上,有30.26%的学生每天上网在3~5小时,有2.63%的学生上网时间更长,甚至通宵上网。从大学生上网的内容来看,交友聊天的占80.26%,看电影、听歌、看小说的占75%,学习和查资料的占 73.68%,浏览信息的占 68.42%,玩游戏的占 38.16%,写博客和浏览空间的占36.84%,网上购物交易的占25%,收发电子邮件的占22.37%,发帖、逛论坛的占 9.21%,其他占 3.95%(详见图1)。调查还显示,信息交流、娱乐减压和上网学习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图1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学习、交友、休闲、购物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日常行为、上网环境、网络法规观念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影响

在“你对网上的各种涉及政治的观点的态度”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68.75%的学生表示能够“辩证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42%的学生表示“只相信官方的观点,反对各种对国家不利的言论”;有16.67%的学生“很容易受这些观点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可见,网络这个超民族、超国度、超地域的多元文化载体,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视野;另一方面也对我国高校的主导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使一部分大学生在多元网络文化面前不知所措,其自身原有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正在面临被解构的危险。

(二)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

调查显示,有47%的学生“曾在学习时间想到去上网”,22.57%的学生认为“上网耽误学习”,10.53%的学生表示“很后悔,浪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5.26%学生表示“因为上网而忽略或延迟自己所要做的重要事情”,21.05%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影响很大”;有50%的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热点事件表示关注”,21.05%的学生“只对自己有用的方面去关注”,11.84%的学生“对网络诈骗、偷窥、暴力等热点事件不怎么关注”,有19.35%的学生表示“经常主动去浏览不健康的网站”。部分大学生由于不能正视现实生活而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迷失了自我,产生了消极避世的心理;有的浪费了青春,荒废了学业,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有的鬼迷心窍,热衷于网络偷窥、诈骗和暴力,恶意散布他人信息。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弱化了高校舆论导向主导权,对大学生网络行为文化提出了挑战。

(三)对大学生上网环境的影响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隐匿性等特征,大学生又涉世不深,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很容易上当受骗。在“你曾有过的行为”这一问题调查中,有高达12.8%的大学生表示“曾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在“你遭遇网络安全困扰的情况”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 65.28%的学生表示“ 偶尔有过”,6.73%的学生表示“经常有”(详见图2)。访谈中也发现,在网上支付中,有学生曾发生过100元钱汇出后不知去向的情况。据新华网相关报道,原本是自己私人账户里的钱,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笔一笔捐给了公益基金会。[1]我国许多高校网络系统以及一些购物网站由于操作系统的漏洞、应用程序的缺陷,使缺少网络核心技术和安全防护的校园网络和购物网站成为成千上万病毒的攻击对象,很容易被远程恶意网站所控制。网络及网络技术漏洞对网络物质文化安全提出了挑战。

图2 你遭遇网络安全的困扰的情况

(四)对大学生网络法制观念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法规制度的建立却明显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有20.16%的学生“曾在网上编造假话、撒过谎”,15.4%的学生“曾在网络上发过发泄性的帖子和言论”。在“如何看待黑客行为”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高达15.38%的学生认为黑客技术很高明,“非常佩服”,14.42%的学生认为黑客行为虽可耻,但“可以原谅”(详见图3)。在回答“遇到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时,有58.96%的学生选择“不理会也不举报,做自己的事”,23.19%的学生选择“若感兴趣可选择一些打开看看”,17.75%的学生选择“一定会打开来看看”。在网络用语的调查中,有19.7%的学生“想怎么用就怎么用”,21.2%的学生“不太注意”。在“你曾有过下列行为”这一问题调查中,有16.8%的学生“曾在网络上大部分抄袭他人作品”。可见,部分大学生网络法律观念淡薄,网上道德失范行为也时有发生。

图3 怎么看待黑客行为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以及高校在网络文化安全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根据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从全局出发,全面加强网络文化安全建设。

(一)提高大学生网络文化安全素养

加强网络文化安全宣传,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文化安全意识,把网络素养、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等网络文化安全素养教育有效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化安全素养。一是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设网络课程或网络知识讲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切实提高大学生鉴别网络是非、真假的能力。二是加强网络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信息检索课程、新生入学教育当中,要让学生掌握查找各种有效信息的方法,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害。三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的价值,处理好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注意保持健康的网络心理,防止来自网络的威胁。

(二)加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

加强校园各种网络安全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的技术防范。一是利用路由器将外网(Internet)和校园网隔开,构筑校园网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二是在校园网与外网之间安装防火墙,在二者连接处实施网络访问控制,进一步提高网络抵御黑客攻击的能力和对不良网站监控屏蔽能力。三是在中心交换机上安装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防病毒系统软件。利用信息获取技术、网络文化内容的检测和过滤技术、控制和阻断技术、信息内容审计、防病毒技术和网络文化安全的预警等技术来加强对高校网络用户的身份验证、地址管理和数据加密等;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利用过滤和阻断机制与技术、支持网络文化内容审计的统计分析与数据反馈技术,有效检测、阻断不良网络文化内容的传播。四是增加备份冗余服务器,加强重要数据备份和网络系统自恢复能力,提高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是抵御西方社会价值体系渗透和影响的力量源泉。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就很难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全面的尊重和认可。校园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必须由科学的思想意识来占领,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为目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教育学生,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网络文化安全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其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领域传播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把校园网打造成学生学习优秀文化的新阵地,传播优秀作品的新平台。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帮助“网络心理障碍”学生走出阴影,化解孤僻、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倾向,从源头上预防大学生沉溺网吧的恶习,使他们在温馨和关爱中成长,在自尊和自信中走向成熟。

(四)推进网络安全教育生活化

网络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内核的外化。只有不断推进网络教育生活化,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和谐用网,自觉抵制极端思想在网上的传播。一是经常性地在网上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参与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并进行疏导。二是组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对网络论坛的舆情进行日常性的监控和引导,使学生成为倡导网络文明的重要骨干力量。三是加强日常网络行为教育,促进网络教育生活化。利用网络生活化来进行网络文化安全教育,更贴近学生,易被青少年学生所接受。

(五)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就要抓住“建设和管理”这两个关键环节不放松,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督促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2]目前我国已经制订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但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文化的管理制度建设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不是一个国家内部就能解决的了的,需要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因此,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一是要运用现有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二是要运用行政手段对互联网进行管理,杜绝网上不良信息的蔓延扩散,区分各种优良信息与不良信息,实施分类管理;三是提高网络文化安全的立法质量,建立完善的网络文化安全法律体系。

[1]张遥.私人资金为何“ 被公益”?[EB/OL].(2011-10-30)[2011-11-12].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10/30/c_111134047.htm.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1-10-26)[2011-11-12].http://news.sina.com.cn/c/2011-10-26/001923361344.shtml.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