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2-07-14包诺敏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5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牧区牧民

包诺敏

一、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现状

(一)牧民生活消费现状

在20世纪末,内蒙古牧区牧民的消费结构在总体上从温饱型转入小康型,现在正在向富裕型消费结构迈进,生存型消费构成下降,享受、发展型消费的比例不断上升,牧民的各类消费品的档次也逐渐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牧民的消费结构更趋于合理化,食品支出的比重下降,其他比重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医疗保健和娱乐、文教的支出比重上升的很明显。有研究者统计,“从牧户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看,除了食品支出(29.16%)外,二、三位的是文化教育支出(20.23%)、医疗费支出(19.19%)。消费结构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生产方面的开支大大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在政府的号召下,实施了包括定居、禁牧等有关社会经济政策,从而使传统畜牧业转变为一种非传统亦非现代化的牧业类型,这种畜牧业需要大量的投入,如围栏建设、饲料购买、挖深(机)井等项目的投入,使得牧民消费结构中的生产性消费比例大大提高。

(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牧区自然条件差,畜牧业基础建设成本高,畜牧业基础建设总体规模比较小,特别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目前远远不能满足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畜牧业生产供电条件方面,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量,甚至不少牧区没有通生产用电。很多牧民用柴油发电抽取地下水浇灌种植的饲料,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收入减少。

畜牧业生产设施方面,永久性棚圈建设、牲畜饲养和草料贮备设施建设、草地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特别是劳动强度较大的打草作业机械、挤奶、剪毛等)、牲畜产品运输、加工、仓储、销售等设施建设水平不高,远远不能满足草地畜牧业现实发展的需要,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三)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牧区生产经营粗放,经济结构单一,第二和三产业不发达,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放牧畜牧业,靠天养畜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单一的畜牧业结构,是阻碍牧区发展商品经济的根源。牧区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畜产品的产业链,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较低,牧区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慢等条件是制约着提高牧区的综合经济实力。

(四)牧区教育文化卫生体系建设现状

牧区牧民文化素质不高,科技培训、职业教育长期缺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据调查了解,截至2009年底,全区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为:在每100个农牧区劳动力中,识字、不识字者占5.4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0.9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1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1.13%,中专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1.60%和0.73%。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年,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这也说明农牧区的劳动力素质低下造成劳动生产率不高,造成农牧区的边际生产力低下。

由于广大牧民收入水平较低,公共卫生服务落后,对疾病等意外事件的应对能力有限,加上牧区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生活环境中影响健康和安全的隐患多,地方病、传染病易发,牧区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问题突出。近年来老年化问题的出现,牧区养老问题日益显现,社区养老运行状态差,农村牧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很不理想。以上现状难于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并制约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整体进程。

二、加快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对策

(一)提升牧区牧民的生活消费水平

牧区牧民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演变是一条客观规律,而牧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直接决定消费结构。因此,拉动牧民消费的根本途径是设法增加牧民的收入。其中,牧民的劳动报酬收入的增加才能提高牧民的消费倾向,转变消费观念,促进牧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合理化。除此之外,由于内蒙古牧民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政策的帮助和扶持,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补贴,减轻牧民对生产的投资等等都是促进牧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必要手段。

(二)加快牧区公共基础建设的步伐

在牧区嘎查、村、镇的建设中,要突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牧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出发,重点抓好水、电、路、通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扩大牧区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搞好牧区小型水利建设,加快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乡镇公路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快牧区全部乡镇通油路的进程;要加大牧区电网建设的投入,扩大电网改造覆盖面,力争使无电嘎查早日通电,并积极开发推广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实施风光互补供电。继续加强牧区广播、电视、通讯及信息等配套设施建设,尽快使广大牧民都能听广播、看电视、能通讯,扩大对外联系和发展思路,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针对内蒙牧区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治理困难的现象,要求我们要把生态建设作为内蒙古牧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把牧区草原生态建设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草原补偿机制和畜牧业发展基金,并针对主要生态环境恶化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在草原牧区内从事能源矿产开发等破坏生态环境,制造污染的企业适时开征“生态建设税”。

(三)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经济

要转变和创新牧区当前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靠天养畜的生产经营方式,引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就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可采取转让、转租、承包、互换、入股、联合等多种形式进行草原合理流转,整合生产要素,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兴办工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牧区优势产业的发展,如:发展草产业、沙产业、畜牧业产业,并使其成为新牧区建设的主导产业,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四)完善牧区教育文化卫生体系

从新牧区建设的需要来看,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人才的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主体是牧民,所以说牧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直接决定了新牧区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采取多渠道、多形式、从实际出发,拓宽牧民的培训渠道,积极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提高牧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培养一代有文化、有知识、懂科技、会管理的新型牧民。

要想实现新牧区建设就要稳步推进偏远牧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强其新型合作医疗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力度建设苏木、嘎查两级卫生站、卫生所,提高牧区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和设施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引导,让牧民对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了解。

总之,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新牧区建设的实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牧区牧民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商人买马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