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对策研究

2012-07-13宋吉昌陈宝增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30期
关键词:创新

宋吉昌 陈宝增

摘要: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并不成正比,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格局,需要从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等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格局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33-02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而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1.在社会发展阶段上,中国正处在完成工业化和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流动性急剧增强且数量巨大,而现阶段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难以适应新阶段特征,致使社会管理风险迅速集聚。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其演变而成的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使得人口流动具有不完全性和不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难度。

2.从经济基础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资源配置方式的多样化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激烈冲突;资源配置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不合法方式导致人们利益直接受损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

3.在社会结构上,我们已进入后“单位制”社会,传统的“单位”在广义的社会组织中已不占多数,其组织社会生活、管理所属成员的功能大大弱化,很大一部分社会成员处于离散状态,原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会对其的管理和服务缺失。同时,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联系方式迅速扁平化、网络化,社会从传统纵向联系为主变为现在的横向联系为主,传统科层制管理方法已不适应新结构形势,效能低下。

4.在社会保障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社会建设工作刚刚起步,社会建设水平滞后,社会建设支出比重偏低,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社会安全保障水平低,导致人们抗社会风险的能力普遍较低,对社会的总体满意度较低。

5.在思想层面上,由于人治的传统造成官员和民众对法制缺乏敬畏,出现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同时,转型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局部失序,扭曲的利益关系,使不少人价值观迷茫,道德失范,自律不足,特别是管理层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削弱了社会管理的思想基础。

二、现阶段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

1.社会管理理念陈旧,主要表现为: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思想仍然十分突出;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现象仍然存在;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

2.社会管理主体单一,主要表现为:社会事务纷繁复杂,社会问题各式各样,社会需求千差万别,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包揽所有社会管理事项,需要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但是,在很多地方政府仍然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在实践中极易出现或政府包揽一切不堪重负或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空白等问题。

3.公民有效参与社会管理程度不够。尽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有所提高,公民渠道有所拓宽,但是,总体而言,很多时候公民由于缺乏有效的参与平台、公共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等原因造成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仍然不高。

4.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致使对传统社会管理方式落后。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既让中国人民分享了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同时也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不安全感的社会。一方面,“数字鸿沟”把能够接近和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人和不能接近和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人分隔开来,不利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互相交流。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空间特有的身体缺场、匿名性、符号性、随意性等特点,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新型信息技术犯罪进一步扩大了这种不安全感。同时,信息化社会下网络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网络监督无处不在,网络民间舆论顷刻间便可能催生公民集体行动,这对网络空间及现实社会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以上社会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带来直接后果是社会管理效果不够好,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增多,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增大。新世纪以来,中国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群众上访数量居高不下,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管理工作没有跟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三、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各个方面,构建明确各方职责、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管理格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需要。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国已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管理的新要求新任务,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格局?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1.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在社会管理中把党的领导放在首位。党的领导是社会建设必须坚守的根本原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在创新社会管理时,凡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都要靠党委来领导。要紧紧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大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利益的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才能实现和保证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科学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要求,使社会建设均衡发展、社会成员之间和睦相处。

2.坚持政府负责,就是要求政府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政府运用制度、机制、价值、政策等工具手段,与其他社会组织一起,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协调社会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秩序安全和谐进步的职能,可见政府负责是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创新社会管理对政府而言,全都是由政府制定政策来决定。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只有坚持政府就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负责,才能有效保证政府的行为严格、规范、到位,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3.坚持社会协同,就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理顺社会管理各方之间的关系,形成完善的社会协同机制。在实践中,要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要充分发挥各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发展新兴的社会组织,改革和规范现有社会组织;要积极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络。

4.坚持公民参与,就是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公民参与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为培养公民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参与意识,形成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社会管理机制,党和政府应当努力搭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平台,通过电子政务、服务热线、听证会、咨询会、志愿者等多种渠道来吸引和保证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在实践中,只有坚持公民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参与,保证公民与政府切实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协调和合作,群众力量和政府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大大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使政府真正实现社会管理从权力本位转变到社会本位、公民本位上来,才能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从而保证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 魏 杰]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