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学生阅读的金钥匙
2012-07-13陆琼华
陆琼华
【摘 要】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使学生摆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僵化的、不变的角色地位,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形成语感和语感能力,且不断增加词汇量,理解句子含义,提高语文素养。教会学生阅读,就是交给学生阅读的金钥匙。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能力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把教材当“圣旨”,因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在老师限定的条条框框和课文学习提示、课后练习制订思维中去接受文本,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核心内涵是:阅读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感悟、去思考。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使素质教育的实效能够有效地推进,抓住阅读教学进行探讨,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使学生摆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僵化的、不变的角色地位,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形成语感和语感能力,且不断增加词汇量,理解句子含义,提高语文素养。
一、课堂阅读教学
研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阅读实践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因此,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预习学习指标:(1)每课中每个生字拼读后书写,再找出该字的形近字组词,达到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的目的;(2)读课题,抓题眼,设想课文写什么,随后围绕课题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再读课文,读中悟意,试着把不明白词语勾画出来先自己解决,确实弄不明白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养成自觉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课堂教学
教堂教学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授课,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学习“三步法”掌握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其方法是:第一步,默读课文画词句;第二步,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所谓第一步中采用的“默读”是阅读方式中的一种,学生能静下心来动脑筋,反复琢磨。第二步中勾画出重点词,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例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课时,放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通过重点词句 “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脸色蜡黄”等词语体会到小稻秧遇到危险了,杂草的蛮不讲理。“微笑”“向上挺了挺身子” 等词语体会到小稻秧脱险后的快乐。随后第三步中反复朗读全文,学生较易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至此,可随机延伸到学生会对文中的“喷雾器大夫”说些什么?并随堂写出片断习作,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又如教学《军神》一课,抓住描写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手微微颤抖”等词句,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如何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知道“军神”指的是谁,对刘伯承的坚强的意志、超凡的气概产生崇高的敬意。随后指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时同学们的举止与一打上课铃同学们的动作进行比较,分别用恰当的词句写出这一时段同学们的情景。学生受到课文作者的写作方法的启发,也能尝试注意用动词描写人物的动作,可收到一定效果。此片断练习为写出篇章作文打下基础。
2.围绕题眼找中心,培养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能力。
三年级教材中有些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从课题中可以找出文章中心,以便理清文章层次。如教学《石榴》这篇课文,从题目中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心石榴的生长过程,在学生预习中已初读本文的前提下,可采用“扫读法”在较短时间内弄懂石榴的花、叶、形、色、味。学生通过读文理解作者是通过“眼看、手摸、嘴尝”对石榴进行观察的方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对故乡石榴的喜爱之情。课后随即安排学生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或蔬菜,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练习作文,其内容条理清楚,并都能抓住所写的物的特征来描写,能收到一定效果。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活动中,帮助理解阅读内容,培养分析能力。
课文中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教学问题,运用多媒体,可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认识过程中理解重难点,可以解决目前实际教学凭空想象的作用,如《东方之珠》一课: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领略了香港的美丽、繁华。又如教学《航天飞机》这类科普性文章。设计:先播放一段关于航天飞机升空时的录像,让学生领略到航天飞机升空时磅礴的气势,以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画一画航天飞机,对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以自述的方式来介绍航天飞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4.创设舞台,学生展示才华,培养听与说的能力。
学生倾听和复述课文内容是巩固学生阅读效果的方法之一。可常常组织一些课本剧表演,配乐朗读来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学生兴趣倍增,愿意参加表演,这不仅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在检测手段上有了新的思路。
二、课外阅读
(一)创设阅读环境,培养阅读习惯
学校可安排每日每节30分钟左右阅读时间,由必须去读逐步进入阅读状态,自然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老师进行点拨指导阅读的同时,教给学生摘录好词佳句的方法,指导学生做好摘录,以备习作练笔用。
(二)家庭学校配合,促进读书
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充实有益的课余时间,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读书空间,将读书活动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开展“我为父母读书报”活动,孩子影响父母,父母激励孩子,学生在全方位的活动中得到提高。从活动中学生知识面拓宽,见识也广了。
(三)创设思维活动空间,调动学生读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给学生以思维活动空间,可鼓励学生创新。因此组织各种比赛激励学生多读书,增加阅读量。如:“诗歌朗诵会”“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谁摘录的好词佳句多”“谁读的书多”“制作剪贴报”等活动,其活动体现学生为本的观念。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兴趣浓厚,知识倍增,视野开阔。
总之,在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把学生引入主动阅读的状态,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导”而不是“牵”,在实际操作中,解决了如何启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动机、进行过程调控、实施过程检测等问题。如果每个语文教师都能交给学生一把阅读的金钥匙,学生就能畅游知识的海洋,享受阅读的快乐,提高了语文的素养,中华民族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