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档案解读地图上消失的省份

2012-07-13刘晓云

档案天地 2012年1期
关键词:行政区张家口

刘晓云

在河北省档案馆中,藏有一份珍贵的历史文件——《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决议》在1952年11月15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原文如下:

《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为调整现有省、区建制,以利工作起见,兹决定:

一、撤销平原省建制。现属平原省原为山东旧辖之高唐、清平、博平、茌平、聊城、堂邑、冠县、莘县、朝城、阳谷、东阿、梁山、寿张、范县、观城、濮县、鄄城、郓城、南旺、嘉祥、钜野、菏泽、定陶、城武、金乡、鱼台、单县、复程、曹县等二十九县,全部划回山东省属;原为河南旧辖之林县、安阳、邺县、内黄、汤阴、浚县、滑县、淇县、汲县、辉县、新乡、延津、封邱、原阳、获嘉、修武、武陟、博爱、温县、沁阳、孟县、济源等二十二县,新乡、安阳两市及焦作矿区,全部划回河南省属;原为河北省旧辖之南乐、清风、濮阳、东明、长垣等五县,为治黄之便亦划归河南省属,不再归回河北省;现属河北省原为河南旧辖之武安、涉县、临漳三县不动,仍属河北,以利治漳。

二、撤销察哈尔省建制。现属察哈尔原为山西旧辖之朔县、平鲁、左云、右玉、怀仁、山阴、应县、大同、浑源、灵邱、广灵、阳高、天镇等十三县及大同市划回山西省属;原为河北旧辖之赤城、龙关、延庆、怀来、宣化、涿鹿、万全、怀安、阳原、蔚县等十县,张家口、宣化二市及察北的崇礼、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商都等六县,均划归河北省属。

三、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并于该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现属山东、安徽省原为江苏旧辖之地区,均划回江苏省属。江苏省人民政府设于南京。

四、河北与山东两省过去在毗连地区互划的县份,应归还原建制。即现属山东省原为河北旧辖之盐山、庆云、南皮、东光、吴桥、宁津等六县划回河北省属;现属河北省原为山东旧辖之恩县、武城、夏津、临清、馆陶、邱县等六县,除邱县系全部飞地因领导便利仍留河北外,其余五县均划回山东省属。

至此,察哈尔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退出了历史舞台。光阴荏苒又似白驹过隙,今天,察哈尔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已经变得陌生。那么,就让我们以这个文件为翘板来回朔一下察哈尔的生平,探寻察哈尔的来源与经历,以及它被撤销背后的故事。

察哈尔,为蒙古语,汉语为“屏障”之意。元朝末年,顺帝出奔蒙古,居于喀喇和林,七传至达延河汗,以内蒙之地,分封诸子。长子图鲁,先达延而死,孙博迪嗣位,统管内蒙东半部地区,该部落最为强盛,因其近长城,为东南屏障,故称之为“察哈尔”。崇祯七年(1634年)该部为后金所破,首领林丹汗败走青海,客死异乡,其后林丹汗之子孔果尔额哲被俘降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额哲之侄布尔尼举兵反清,失败身死,余部被迁到宣化、大同边外,收编为察哈尔八旗,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带繁衍生息,在清初,蒙古严禁内地汉人到口外垦荒,就是各旗之间,也不允许越界畜牧,尤其禁止蒙人学习汉语,目的是想断绝蒙古人与汉人的来往,防止被同化。事实上,蒙汉两族的交往一直未中断,禁令也逐渐松驰。由此内地人纷纷向口外迁移,最初是山东、河北人开发东三省热河一带,后来又有山西人到归绥城(今呼和浩特)一带垦植。至此察哈尔生态雏形基本形成。

1912年(民国元年),察哈尔省建立,简称“察”,省会设在宣化市,这个“省”实为中国旧省级行政区,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省”不同。1913年(民国二年),察哈尔省改为察哈尔特别区,何宗莲为第一任都统,辖以前直隶口北道之张北、独石(后改为沽源)、多仑三县,与绥远都统所属之丰镇、凉城、兴和、陶林四县及锡林郭勒、察哈尔左右旗等。1914年(民国三年),特别区又增设宝昌、康保、商都、集宁四县。1927年(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随后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1928年(民国十七年),撤销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凉城5县划入绥远省,由原直隶省口北道所属的宣化、赤城、万全、龙关、怀来、阳原、怀安、蔚县、涿鹿及延庆10县,原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所属的张北、沽源、康保、多伦、商都、宝昌6县,合并成立察哈尔省,省会设在张家口,赵戴文为第一任省主席。从此,察哈尔作为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其后的岁月里,在察哈尔这片土地上,战火纷飞,金戈争鸣。1933年日军越过长城,向华北渗透,并于该年春占领察哈尔部分地区。是年5月,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人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于6月开始向察哈尔和热河之日军发动进攻,7月中旬日军全数被逐出察哈尔,此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以实现军令统一为由,派军进逼张家口,迫使同盟军解散。之后察哈尔再度沦陷,被日本占领并成为德王领导的日本控制区蒙疆的一部份。

1945年5月12日,八路军冀察军区为开辟察南(今张家口地区),将冀察、冀晋解放区联成一片,并向平绥路两侧和察北地区发展,发起察南战役。察南战役结役,歼灭日伪军600多人,收复怀安、涞源等县城。1945年8月24日,塞北重镇张家口解放。察哈尔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有一个民主、团结的新察哈尔,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和参议会于1945年10月15日,公布召开察(察哈尔)、热(热河)两省人民代表会议,以及成立察、热两省政府的决定。同年11月12日至12月6日,察哈尔省人民代表会议在宣化召开,会议历时5天,参加会议139人,会议选举了察哈尔民主政府委员9人,候补2人,张苏当选省政府主席,省会设在宣化,下辖5个专区,2个盟,1个市,37个县和18个旗,286个区,7987个行政村,人口4297万,土地面积达61.7万平方华里。察哈尔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随即领导全省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等,受到全省各阶层人民的拥护。

1946年,国民党破坏协定挑起内战,调动大军围攻察哈尔省,10月10日我军做出战略转移,主动撤离张家口、宣化,察哈尔省政府也撤离宣化。1948年11月,平津会战爆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向张家口地区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将国民党第11兵团、傅作义嫡系部队第35军,救援的第104军、第16军全数消灭。12月24日,解放军占领张家口,张家口第二次解放,中华民国政府在察哈尔省的政府机构彻底瓦解。1949年2月21日,华北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华北人民政府所属各行政公署主任及省主席决议案,通知成立察哈尔省政府,仍由张苏同志任省主席,省会设在张家口市。1949年5月1日,察哈尔省政府改为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察哈尔省在战火中成立,它的历史见证了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见证了中华民族由黑暗走向光明的伟大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察哈尔辖张家口、大同、宣化3市及雁北、察南、察北3专区,共32县,位置上东接热河,西邻绥远,北望蒙古地区,成为戍卫首都的北部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险要,由中央直接领导。然而两年后,1952年11月15日,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如此重要的省份为何会在成立之后不久就要撤销呢?这要从当时的国情变化,和国家对行政区划的调整说起。

建国伊始,中央政府根据战略需要陆续对行政区划做出调整,到1950年,全国辖29省(含台湾省)、13直辖市(含中央直辖市和大行政区直辖市)、8行署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西藏地方、昌都地区,共53个省级政区,比1949年以前多2个,省级政区的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不过,此时的省已不再是最高一级政区,中央在53个省级政区之上设置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个大行政区,这些大行政区一方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另一方面又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关,负责领导省级政府。这种组织形式,在全国刚刚解放、各地区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是完全必要的,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

建国之初的三年中,各大行政区根据中央制订的统一的方针和政策,又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领导地方各级政府,深入地发动群众,成功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的三大运动和规模浩大的各项改革工作。此外,我们在全国还进行了艰巨的经济恢复与改建的工作,在这些工作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的解放和民主改革的实施也有先后的差别,工作步调也不能强求一致,因而中央授权各大行政区领导机关,根据各自情况,权衡轻重缓急,努力恢复与改建经济。由此可以看出建国之初这种大行政区的存在适应了国家建设和稳定的需要。

但是,经过了三年来的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及经济恢复与改建工作以后,我们面临形势发生了变化,新的任务摆在面前,这就是从1953年开始,我们即将结束国家经济的恢复和改建工作,开始全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以便尽快地使我国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为了顺利地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我们需要作很多的准备工作,首先必须加强国家经济的计划性。对于经济建设有计划的领导,乃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中义国家经济优越性的集中的表现。我们必须根据计划经济的原则,来组织我们的生产。而为了加强计划性,又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和集中的领导,以便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确保各个经济环节之间的应有的合作。因此,三年来地方分权较多的情况,就不再能够适合于今天的形势了,革新势在必行。

加强统一和集中的第一个措施,就是精简政权层次,加强中央和省、市的领导。首先必须改变的是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的机构与任务。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决议,将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一律改为行政委员会,仅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而不作为地方的最高政权机关。同时相应对省、区的建制进行调整。我国省、区的划分,在当时大部分都是按照原有建制的,但某些省、区,由于革命工作发展的情况和客观的需要,过去三年中,曾有变动。有的是依据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发展的形势,作了新的划分,如平原、苏南、苏北;有的是因地广人多、解放后为了便于领导,临时划成几个地区的,如四川被划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区域;还有一些则由于原有地区过小,划入了一部分原属其它省、区的地区,如察哈尔就是这样。这些省区的划分在当时是合理的,为适应新的形式和任务重新加以调整同样也是必须的。在具体的调整方法上周恩来同志曾指出:“地方政府机构,还是以旧省制为好”。

在这个大背景下,为贯彻中央方针,1952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向政务院呈文《关于撤销平原省察哈尔省建制及调整区划的方案》,11月3日,华北局副书记刘澜涛向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呈文,就撤销事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在听取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周恩来总理所作的关于改变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机构与任务,调整省、区建制,增设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等问题的报告后,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改变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机构与任务的决定》,《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关于增设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的决议》。中央政府正式决定撤销察哈尔省。

为平稳地完成撤销工作,察哈尔省委制定了《察哈尔省制结束和移交方案(草案)》,对机构和干部的移交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由于组织得当,准备充足,察哈尔省各部门、单位都将各自单位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对接受方作了详细的交代,并对干部和群众进行了充分的解释工作,为配合移交工作,河北和山西两省事先也作了大量的动员部署,到1953年1月20日,察哈尔省7369名省级机关干部的分配和移交工作基本结束,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察哈尔省在完成了自身的战略任务后,完美谢幕淡出历史舞台。

猜你喜欢

行政区张家口
京字头
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时期张家口和延安仅见的经贸往来考证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张家口发布氢能规划
看图识省份
张家口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开发对策探讨